【考研类试卷】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 2005年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判断题/B(总题数:8,分数:96.00)1.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是六艺教育。( )(分数:12.00)_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春秋末期思想家孔丘所编礼之中庸篇。( )(分数:12.00)_3.“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牙,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为明朝中叶思想家王廷相的教育思想。( )(分数:12.00)_4.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他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思想基本确立了中国教育目标体系的近代化
2、模式。( )(分数:12.00)_5.雅典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不仅当时就受到亚里士多德的极大重视,而且后来对西方进步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分数:12.00)_6.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把他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快乐之家”,反映了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 )(分数:12.00)_7.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问世,使教育学从以往的哲学、社会学等论述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本人也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 )(分数:12.00)_8.赫尔巴特把教学程序分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五个阶段,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阶段教学。( )(分数:12.00
3、)_二、B简答题/B(总题数:6,分数:84.00)9.释“长善救失”这一教育教学原则。(分数:14.00)_10.释“性三品”说。(分数:14.00)_11.释“中体西用”。(分数:14.00)_12.释“精神助产术”。(分数:14.00)_13.简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分数:14.00)_14.简评凯兴斯坦纳的“公民教育”思想。(分数:14.00)_三、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120.00)15.试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分数:40.00)_16.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及其现实启示。(分数:40.00)_17.评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认知结构学说”及其教育学意义。
4、(分数:40.00)_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 2005年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判断题/B(总题数:8,分数:96.00)1.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是六艺教育。(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春秋末期思想家孔丘所编礼之中庸篇。(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战国后期作品礼记之中庸篇,孔子所订之“礼”为士礼(后世称仪礼),而非礼记。3.“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
5、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牙,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为明朝中叶思想家王廷相的教育思想。(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牙,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为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而非王廷相。4.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他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思想基本确立了中国教育目标体系的近代化模式。(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符合严复教育思想和地位的正确表述。5.雅典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不仅当时就受到亚里士多德的极大重视,而且后来对西方进步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
6、响。(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正在于发展这三方面的教育,使之达到最高程度,实现体、德、智和谐发展。后来西方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教育观。6.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把他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快乐之家”,反映了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维多利诺把他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快乐之家”。在这所学校里,他以慈爱之心关怀学生,反对体罚,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主张培养儿童兴趣和主动积极活泼的天性,反映了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
7、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7.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问世,使教育学从以往的哲学、社会学等论述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本人也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符合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地位的正确表述。8.赫尔巴特把教学程序分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五个阶段,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阶段教学。(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赫尔巴特把教学程序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步骤,后来其弟子将这四个步骤发展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五个阶段,形成了教育史上著名的“五段教学法”。二、B简答题/B(总题数:6,分数:84.00
8、)9.释“长善救失”这一教育教学原则。(分数:14.00)_正确答案:()解析:“长善救失”出自礼记学记。它认为由于学生的“心性”不同,在学习上容易表现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缺点:“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即或贪多务得,或片面狭窄,或把学习看得很容易而浮皮潦草,或把学习看得很难而止步不前。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这四种缺点,学记进一步揭示了产生四种缺点的原因,提出了积极辩证的教学方法:“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也就是说这些缺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也各异,教师要学会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并采取
9、针对措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学记对这个原则的阐述,既包含重视正面教育的意义,又包含因材施教的思想,是极其可贵的。10.释“性三品”说。(分数:14.00)_正确答案:()解析:是汉代董仲舒和唐代韩愈的人性学说。董仲舒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主张“名性不以上,不以下”,因“中民之性”可上可下,可善可恶,“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韩愈进一步提出“性之品有上中下三”,认为上品人之性天生是善的,中品人之性可诱导之为善为恶,下品人之性终归于恶;并把“性”和“情”对立起来,“性”的内容为“仁、义、礼、智、信”,是“与生俱生”的
10、;“情”的内容为“喜、怒、哀、惧、爱、恶、欲”,是“接于物而生”的。基于“性三品说”,韩愈阐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认为人性三品不可变,教育只能在三品的范围内发挥作用。11.释“中体西用”。(分数:14.00)_正确答案:()解析:“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它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是19世纪 60年代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和行动准则。1898 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把“中体西用”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教育纲领。其基本思想是: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
11、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中体西用”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可能”成为“现实”,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在教育领域,“中体西用”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纲领,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既有促进,也有阻挠。“中体西用”固守“中学为体”,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传统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意识形态,使新式教育一直受到忠君尊孔读经封建信条的支配,任何教育改革都不能摆脱以新卫旧、以西补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山大学 中外 教育史 200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