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9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3,分数:100.00)1.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00)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2.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在一切时候都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矛盾的多元决定和它们的不平衡发展而变化着”,经济、政治、理论等交替起第一作用。这一“多元决定论”是(分数:2.00)A.历史
2、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上的正确观点D.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有益补充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分数:2.00)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人口因素D.社会意识4.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表明(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载体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5.从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社会意识
3、区分为(分数:2.00)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D.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6.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分数:2.00)A.哲学B.宗教C.政治法律思想D.国家政权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分数:2.00)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分数:2.00)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9.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普遍,但
4、它并没有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分数:2.00)A.政治法律关系B.血缘关系C.宗族关系D.生产关系10.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C.分工协作关系D.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11.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表明(分数:2.00)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工具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反作用1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分数:2.00)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
5、性质C.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特点有(分数:2.00)A.一方面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异己的力量B.总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C.总是通过暴力的形式进行调解D.总是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4.“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该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恩格斯的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思想变革是政治变革的先导C.哲学是时代
6、精神的精华D.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革才是真正的革命的思想15.社会形态是(分数:2.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体16.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分数:2.50)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言B.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D.社会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17.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更为根本的矛盾是(分数:2.50)A.社会存在和社
7、会意识的矛盾B.生产和消费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8.“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分数:2.50)A.承认了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B.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C.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D.明确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1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分数:2.50)A.劳动发展史B.思想发展史C.交往发展史D.阶级斗争史20.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段话的核心意
8、思是(分数:2.50)A.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B.社会主义改革可以代替社会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改革促进社会形态的变革D.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21.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分数:2.50)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革命阶级的思想觉悟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D.科学技术的进步22.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句话表明(分数:2.50)A.科技革命决定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B.科技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只有正效应而没有负效应D.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
9、的历史进程23.“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这两种观点(分数:2.50)A.两者都是英雄史观的命题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C.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D.两者都是唯物史观的命题24.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分数:2.50)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25.每个历史阶段和历史事变中的杰出人物,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这是(分数:2.50)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26.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10、这说明科学历史观的出发点是(分数:2.50)A人B.抽象的人C.现实的人D.总体的人27.“基因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基因信息内容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心理内容乃至本质。这种“基因决定论”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分数:2.50)A.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本质是天生的C.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人的本质就是人类共有的本性28.“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这句话表明(分数:2.50)A.历史人物的产生完全是一个自在的过程B.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C.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D.历史人物的出现是随意的事29.无产
11、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分数:2.50)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30.“所有的人和阶级都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分数:2.50)A.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错误观点B.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正确观点C.承认所有的个人和阶级都起到一定作用的历史合力论的正确观点D.肯定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的错误观点31.“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分数:2.50)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
12、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3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分数:2.50)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3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分数:2.50)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4.马克思说:“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这句话说明(分数:2.50)A.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B.人的本质是从所有客体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C.社会关系决定人的社会地位D.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35.有人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因此人性自私。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分数:2.50)A.违背了人与
13、一般动物的共性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C.违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D.违背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的观点36.在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分数:2.50)A.道德、语言学、政治思想B.政治法律思想、文学、逻辑学C.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学D.哲学、艺术、宗教37.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颂扬,这突出地说明了(分数:2.50)A.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诸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8.被马克思主义称为“历史的火车头”的是(分数:2.50)A
14、.革命B.科学技术C.生产力D.生产关系39.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分数:2.50)A.政治关系B.生产关系C.阶级关系D.思想关系40.中国跨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中国人民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又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这一事实说明(分数:2.50)A.社会历史规律具有决定作用B.主体的选择可以不受社会历史规律的制约C.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主体没有选择的自由D.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41.我国新一届政府特别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李克强指出,今年要着重继续做三件事:保基本、兜底线、促
15、公平。要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住房等诸多方面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要进行社会救助,不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机会公平等。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分数:2.50)A.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42.曼德拉是个平凡之人,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以致不管他本人愿意不愿意、他的支持者和批评者作何感想,他都已成为一个永恒的符号。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分数:2.50)A.英雄造时势B.时势造英雄C.神秘力量的主宰D.人命天注定43.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分数:2.50)A.人之初,性
16、本善B.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追求自由、平等、幸福是人的本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3,分数:100.00)1.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00)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17、观的基本问题,也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2.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在一切时候都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矛盾的多元决定和它们的不平衡发展而变化着”,经济、政治、理论等交替起第一作用。这一“多元决定论”是(分数:2.00)A.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上的正确观点D.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有益补充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心史观的认识。阿尔都塞思想的核心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发生作用的各种不同因素是等价的,经济不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否认经济因素即物质因素的决定作用,必然滑向历史
18、唯心主义。这是一种企图“超越”历史观基本问题的错误观点。此题的正确选项为 B。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分数:2.00)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C.人口因素D.社会意识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方式的作用。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作为社会存在,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4.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
19、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表明(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载体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的意思。题干的意思是:只有理解了一切理论观念产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真正理解理论观念本身。其蕴含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5.从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社会意识区分为(分数:2.00)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D.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构成。选
20、项 A 是从意识的主体角度作的区分,选项 B 是从意识的层次角度作的区分,选项 D 是从意识的指向性角度作的区分,只有选项 C 是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作的区分,所以正确答案是 C。6.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分数:2.00)A.哲学B.宗教C.政治法律思想D.国家政权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要素以及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
21、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分数:2.00)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判定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还是落后,即是否优越,归根到底就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就是先进的生产关系,相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就是落后的生产关系。B 选项正确。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分数:2.00)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解析:解析 此题考
22、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实体性要素,另一类是智能性要素。实体性要素中的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但不是判定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但也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智能性要素中的管理方式,同样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9.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普遍,但它并没有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分数:2.00)A.政治法律关系B.血缘关系C.宗族关系D.生产关系 解析:解
23、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其中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正确选项为 D。10.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C.分工协作关系D.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的构成。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11.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表明(分数:2.00)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
24、决定性力量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工具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反作用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可用排除法解答此题。选项 A 是科技决定论的错误观点,选项 D 不符合题意,两者首先排除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生产工具是区分不同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但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不是生产关系而是社会基本矛盾,选项 C 也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 B。1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分数:2.00)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解析:解析 此题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4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