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2014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4 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8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 1.(2 分 )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葡萄酿酒 B.石蜡熔化 C.瓷碗破碎 D.酒精挥发 解析: A、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 A. 2.(2 分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矿泉水 B.空气 C.水蒸气 D.碘酒 解析: A、矿泉水中常含有许多可溶性杂质,是一种混合物。故 A 不符合题意; B、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B 不符合题意; C、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C 符合题意; D、碘酒是碘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 D 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3.(2 分 )在下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 ( ) A. B. C. D. 解析: 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
3、生爆炸。 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是加油站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故选项错误。 答案: B. 4.(2 分 )下列说法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B.稀硫酸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解析: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氧化物,例如氯酸钾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4、 B、稀硫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的空间结构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5.(2 分 )“ 善待地球,保护环境 ” 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大气中 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 2.5x10 6m 的颗粒物 )的增多会导致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 ( ) A.大量植树造林 B.直接燃烧煤炭 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 解析: A、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
5、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故 A 正确; B、直接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故 B 错误; C、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故 C 正确; D、骑自行车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故 D 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 B. 6.(2 分 )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 蒸发食盐水 B. 滴管的使用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6、稀释浓硫酸 解析: 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答案: D. 7.(2 分 )芯片是电脑、 “ 智能 ” 加点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
7、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SiO2+2C Si+2CO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 SiO2+2C Si+2CO ,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观察选项,故选 C. 8.(2 分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是 (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解析: 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
8、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 A 错;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 B 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故 C 错; D、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 D 错。 故选 B. 9.(2 分 )下列生活用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 A. 塑料水盆 B. 不锈钢龙头 C. 木桶 D. 纯棉毛巾 解析: A、塑料面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不锈钢龙头是用不锈钢等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木桶是用木材制成的,木材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
9、纯棉毛巾是用棉线制成的,棉线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答案: A. 10.(2 分 )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 A.酒精 乙醇 C2H5OH B.纯碱 氢氧化钠 NaOH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干冰 水 H2O 解析: A、酒精 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2H5OH,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 Na2CO3,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 Ca(OH)2,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 D、干冰是指固态的二氧化碳,并不是水,其化学式为
10、: CO2,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 A. 11.(2 分 )下面是家庭中常用的洗涤剂及其 pH,其中显酸性的是 ( ) A.洗发精 (pH=8) B.厕所清洁剂 (pH=1) C.洗衣液 (pH=10) D.厨房清洁剂 (pH=13) 解析: A、洗发精 (pH=8),呈碱性,错误; B、厕所清洁剂 (pH=1),呈酸性,正确; C、洗衣液 (pH=10),呈碱性,错误; D、厨房清洁剂 (pH=13),呈碱性,错误。 故选 B. 12.(2 分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 、 “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分
11、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 2 解析: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 A 正确; B、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 B 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 C 错误; 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 3,故 D错误。 故选 A. 13.(2 分 )现有 X、 Y、 Z 三种金属,将 X、 Y 分别放
12、入稀硫酸溶液中,结果 Y 表面产生氢气,X 表面无明显现象,另取 X 放入 Z 的盐溶液中,结果 X 表面有 Z 析出,则 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 ) A.Y Z X B.X Y Z C.X Z Y D.Y X Z 解析: 由题意可知,把 X、 Y 分别加入稀硫酸中, Y 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 Y 在氢前; X 无变化,说明 X 排在氢后。由另取 X 放入 Z 的盐溶液中,结果 X 表面有 Z 析出,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是 X Z,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Y X Z。 故选 D. 14.(2 分 )媒 体近日报道:市面上部分方便面遭到塑化剂污染,长期接触塑
13、化剂可损害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塑化剂 (DMP)化学式为 C10H10O4,有关该塑化剂说法错误的是 ( ) A.属于有机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2% D.1 个分子由 10 个碳原子、 10 个氢原子和 4 个氧原子构成 解析: A.塑化剂 (DMP)化学式为 C10H10O4,这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塑化剂 (DMP)化学式为 C10H10O4,可见这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故正确; C.塑化剂 (DMP)化学式为 C10H10O4,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1.9%,故错误; D.塑化剂 (DMP)化学式为
14、 C10H10O4,可见 1 个分子中含有 10 个碳原子、 10 个氢原子和 4 个氧原子,故正确。 故选 C. 15.(2 分 )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 (g) 11 未测 1 22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未测值为 2 B.丙可能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25: 15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未测物质乙的质量 =(25+15+1+5)g (11+1+22)g=12g,故 A 错误; B、物质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催化
15、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特点,可推测该物质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故 B 正确; C、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为 12g,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可得知反应中只有 15g 12g=3g乙物质发生了反应,故 C 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 =(25g 11g): (15g 12g)=14: 3,故 D 错误。 答案: B. 16.(2 分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是 ( ) A.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用氢氧化钠固体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D.用燃烧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16、 解析: A、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故错误; B、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若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则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除去,故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错误; C、羊毛是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灼烧时迅速,灰烬易碎, 可鉴别,故正确; D、检验收集二氧化碳的瓶是否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故错误。 答案: C. 17.(2 分 )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 + =2 ,反应前后, Na、 Cl 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2M
17、g+O2 2MgO B.HCl+NaOH NaCl+H2O C.H2+CuO Cu+H2O D.2KClO3 2KCl+3O2 解析: A.2Mg+O2 2MgO,反应前后镁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HCl+NaOH NaCl+H2O,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H2+CuO Cu+H2O,反应前后氢元素和铜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2KClO3 2KCl+3O2 ,反应前后氯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 B. 18.(2 分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X 溶液至过量 (图
18、甲 ),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纵坐标 )与加入 X溶液的质量 (横坐标 )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 烧杯中的物质 X 溶液 A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 B.B C.C D.D 解析: A、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开始就产生沉淀,符合图象; B、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后和硫酸铜反应,因此开始没有沉淀出现,当盐酸消耗完后才出现沉淀,不符合图象; C、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开始就产生沉淀,符合图象; D、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开
19、始就产生气体,符合图象。 故选 B.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7 个小题,每空 1 分,每个化学方程式 2 分,共 31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编号后的横线上,下同 ) 19.(3 分 )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二个氮原子 ; 解析: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二个氮原子可表示为: 2N。 答案: 2N (2)+6 价的硫元素 ; 解析: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 +6 价的硫元素可表示为: 。 答案: (3)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湖南省 娄底市 中考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