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4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卑 微 ( bi) 猝 然 ( z) 主 宰 ( zi) 人迹 罕 至 ( hn) B.仄 歪 ( z) 差 使 ( chi) 愧 怍 ( zu) 惟妙惟 肖 ( xio) C.诘 责 ( ji) 禁 锢 ( g) 稽 首 ( j) 广 袤 无垠 ( mo) D.妖 娆 ( no) 愕 然 ( ) 庖 代 ( po) 鳞次 栉 比 ( zh) 解析: A 中的“猝”应为“ c”, C 中的“稽”应为“ q”, D 中的“娆”应为“ ro”。
2、 答案: B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零落 倔强 头晕目眩 一拍既合 B.琐屑 烦燥 锐不可挡 销声匿迹 C.恣睢 胆怯 开卷有益 顾名思义 D.厚实 慰籍 鸡犬不宁 一泄千里 解析: A 中的“一拍既合”应为“一拍即合”; B 中的“烦燥”应为“烦躁”,“锐不可挡”应为“锐不可当”; D 中的“慰籍”应为“慰藉”,“一泄千里”应为“一泻千里”。 答案: C 3.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明末陈眉公在小窗幽记中说:“多躁者,必无 _之识;多畏者,必无 _ 之见;多欲者,必无 _之节;多言者,必无 _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言近 旨远,值得玩味。 A
3、.卓越 笃实 沉潜 慷慨 B.慷慨 沉潜 笃实 卓越 C.笃实 慷慨 卓越 沉潜 D.沉潜 卓越 慷慨 笃实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在理解各备选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环境中的“多躁”“多畏”“多欲”“多言”。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B.学习制作凤冠,不仅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更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 C.除了金华味道销量不错外,新华书店其他类似书籍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D.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负责市区约 70 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 解析: A 缺少主语,应去掉
4、“由于”; B 语序不当,应把“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与“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互换; D 搭配不当,应把“负责”改为“承担”或“担负”,另外还应去掉“约 70 多万人”中的“约”或“多”。 答案: C 5.名著阅读。( 4 分)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填写相应的人物或情节。(任选其中四小题) ( 1) 武松抢过林子(快活林)背后,见一个金刚来大汉,披着一领白 布衫,撒开一把交椅,拿着蝇拂子,坐在绿槐树下乘凉。武松看那人时,生得如何,但见:形容丑恶,相貌粗疏。一身紫肉横铺,几道青筋暴起。黄髯斜卷,唇边几阵风生;怪眼圆睁,眉下一双星闪。真是神荼郁垒象,却非立地顶天人。这武松假醉佯颠,斜着眼
5、看了一看,心中自忖道:“这个大汉,一定是 _(人物)了。”直抢过去。(水浒全传) ( 2)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是因为 _(情节)。(故乡) ( 3) 立了好久,他决定进去见她;告诉她他又找到了包月;把这两天的车份儿交 上;要出他的储蓄;从此一刀两断 这自然不便明说。她总会明白的。(骆驼祥子) “她”是 _(人物)。 ( 4)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你们走吧。”(最后一课 ) “他”是 _(人物)。 ( 5) 在法庭上,高利贷者夏洛克要按照契约 _(情节),由此展开了一场生死交锋。威尼斯商人中
6、的这场戏引人人胜,扣人心弦。 解析: 第 ( 1)( 3) 题涉及的是课后名著,第 ( 2)( 4)( 5) 题涉及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要求熟悉课文内容。 答案: ( 1) 蒋门神 ( 蒋忠 ) ( 2) 闰土喊了“我”一声“老爷” ( 3) 虎妞 ( 虎姑娘 ) ( 4)韩麦尔先生 ( 5) 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债 6.古诗文名句填空。( 6 分) ( 1) 学而不思则罔, _。(论语 为政) 答案: 思而不学则殆 ( 2) 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答案: 朔气传金柝 ( 3) 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答案: 举杯邀明月 ( 4) 天接云涛连晓雾, _。(李清照渔家傲)
7、 答案: 星河欲转千帆舞 ( 5) 芳草鲜美,诗情永恒。黄鹤楼上,崔颢高歌“ _”(黄鹤楼),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江南初夏,赵师秀沉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绘乡间风情,诗意醉人。 答案: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 7.综合性学习。( 6 分)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 .到变化万千的精致菜肴,“吃”传达着国人的生存智慧,展现着国人的生活习俗,承载着国人的美好期望。我校九年级将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 l) 【猜一猜】请你仔细阅读下列三则谜语,任选两则写出谜底(家乡常见
8、食品)。( 2 分) 肚子鼓鼓小胖子,身上穿着黄缎子,满脸长着大麻子,老家是个火炉子。 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 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_ _ _ 解析: 要抓住“家乡常见食品”这一范围思考 答案: 酥饼 面条 油条 ( 2) 【夸一夸】一盘菜,一盆汤,一道点心或朴素,或精致,鲜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夸一夸你所喜欢的一种家乡美食(上面三则谜语的谜底除外),可以描写色香味,也可以说明制作过程。( 2 分) 解析: 要关注表达方式:描写或是说明 答案: 一小碗糖水煮杨梅果,那颗粒硕大的果实汁液溢出,连汤液都漫上一层红色,白糖酽在杨梅
9、果的汤液里,酸酸甜甜,回味无穷。首先用豆浆机磨出生豆浆,接着用纱布过滤,然后将豆浆用小锅隔水加热煮沸,慢慢地,豆浆表面就会结出一层皮,用手一揭,一张豆腐皮就做成了。 ( 3) 【品一品】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细细品味,舌尖上有满满的希冀和祝福,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请参照示例,说一说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意义。( 2 分) 示例:月饼 圆圆的,甜甜的,寄寓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甜美的希冀。 解析: 要围绕“家乡美食”,调动生活积累来回答。 答案: 示例一:长寿面 细细长长,软而可口,祝福人们幸福绵长,健康长寿。示例二:年糕 “糕”谐音“高”,祝福人们生活步步
10、高。示例三:粽子 翠绿的粽叶,软糯的滋味,蕴含着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由衷的敬意。 二、现代文阅读( 2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8-11 题。( 12 分) 透视“打击网络谣言第一案” 这把“火”灭得对 2014 年 4 月 17日,备受关注的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经审理查明,秦志晖利用信息网络,诽谤杨澜等多名公民,引发大量网民对杨澜等人的负面评价,相关信息累计被转发 4 100 余次;在“ 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善后处理期间,秦志晖编造 政府机关天价赔偿外籍乘客的信息并在网络上散布,被转发 11 000 次,评论 3 300 余
11、次,不仅造成网络空间的混乱,也在现实社会引发不明真相的群众的不满,扰乱了政府机关的善后工作。法院认定,秦志晖的行为分别构成诽谤罪和寻衅滋事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秦志晖当庭表示不上诉。 此案是 2013 年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行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来,第一起依法公开审理的典型案件,被称为 “打击网络谣言第一案”。 看网络推手如何“忽悠” 网络空间一旦有谣言产生,往往会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转发,甚至引起现实社会的恐慌和混乱,即使存在理性、质疑的声音,甚至有受害人“
12、辟谣”,也往往被海量信息淹没。秦志晖、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等部分网络推手,正是利用网络传播特点,“把握”网民心理,掌握网络造谣“技巧”,扰乱正常网络秩序。网民常常被“忽悠”,觉得自己是“社会不公”的审判者,利用网络宣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将网络比喻为“一个露天的公共广 场”。现实社会中,造谣诽谤可能会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网络同样如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法制司新闻出版法规处处长杨颖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我国还存在法律宣传还不够深入、监管滞后等问题。” 还网络一方“净土” 2013 年以来,多地警方陆续依法查处了一批有组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
13、案件,网络造谣传谣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有专家指出,网络谣言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依法严厉打击外,更需多管齐下,还网络一方“净土”。 对于网站来说,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审查和处理力度,当有证据证明特定信 息确为虚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其从网站上撤下。王四新认为,网民应该具备“理性、客观”的态度,严格自律。他说:“网民个人要理性上网,不能随便站队、不负责任地转发。网络本身找资料很容易,有些消息该核实的要核实。随手转发、评论那些子虚乌有的信息,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王四新还表示,相关部门的信息公开也很重要,尤其是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尽可能及时、准确地公开有关信息
14、,消除网民疑虑。 (选自光明日报 2014 年 4 月 21 日第 5 版,有删改) 8.根据文本,分析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 3 分) 解析: 解答时可以先找到并仔细阅读与题目密切相关的“看网络推手如何忽悠 ”这一板块,然后顺着制谣、传谣、监管等角度切入去寻找,最后用准确简洁的文字来表达。 答案 : 网络推手编造谣言,在网络上发布;网民随手转发、评论子虚乌有的信息;网站对网络谣言的审查和查处力度不够;法律宣传不够深入,有关部门监管滞后。 9.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漫画的寓意。( 2 分) 解析: 观察图画时要仔细,善于发现细节,看到造谣者在点燃了网络之火后也引火烧身,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答案 :
15、 网民在网络空间中制造谣言,传播谣言,必将引火烧身,受到法律的制裁。 1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A.“秦火火”案是 2013 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行动以来依法查处的第一起案件,因此,被称为“打击网络谣言第一案”。 B.秦志晖编造“ 723”甬温线动车事故政府机关天价赔偿外籍乘客的信息并在网络上散布,是一种寻衅滋事行为。 C.高考前夕,小王收到“十八中附近捡到李亚成高考准考证,好心人帮转,别误了孩子高考。电话: 138*8131”的信息,随手就转发出去。他的这种行为是值得提倡的。 D.网络空间的谣言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转发,甚至引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金华市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