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6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6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天体物理学家对 2006 年 9 月发生的日偏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分数:2.00)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3.2006 年 9 月 8 日,中国首次设立环境保护科普创新奖,弥补了行业空白。这说明中国公
2、众对地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意识到环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分数:2.00)A.它是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B.它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决定社会的性质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的发展D.它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速度4.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变量。从国际比较来看,如果我国长期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将使中国与印度在劳力资源与总抚养比等方面的竞争地位由显著优势变成严重劣势。因此,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是“人口政策进人特殊而关键的时期”。从总体上看,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分数:2.00)A.一
3、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5.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哲学的深刻革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 )(分数:2.00)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6.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
4、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社会存在7.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 )(分数:2.00)A.认为人类历史是具有规律的B.没有认识到历史主体的能动性C.他否认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D.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8.一位日本首相说过:“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这段话表明( )(分数:2.0
5、0)A.资本主义政治是其经济的集中表现B.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C.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9.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分数:2.00)A.它是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B.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10.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 )(分数:2.00)A.看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B.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1.马克思指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意味着( )
6、(分数:2.00)A.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革命因素B.社会历史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C.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动力D.科学技术具有多方位的社会功能12.波普尔认为,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在精确相似的条件下重复”,社会运动不存在与“原型相同的重复”,所以“历史没有规律”。他的这一观点( )(分数:2.00)A.混淆了历史事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B.看到了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C.看到了社会规律的独一无二性D.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实在性13.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 )(分数:2.00)A.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
7、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C.整个社会物质、精神生活过程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D.劳动是社会思想的直接现实和物质外壳14.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下列关于上层建筑的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组成B.政治上层建筑是意识、思想的“物质的附属物”C.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D.政治上层建筑是观念上层建筑的前提和基础15.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在其历史的观念的史学著作中指出:“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所要发现的对象,并不是
8、单纯事件,而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发现了那种思想也就是理解了那种思想”,因此,“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种观点( )(分数:2.00)A.肯定了思想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B.否定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C.否定了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实践活动创造的历史D.否定了社会历史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6.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分数:2.00)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17.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其原因可以概括为( )(分数:2
9、.00)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8.哲学基本问题之所以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A.它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是全部哲学问题中的最高问题B.它是我们划分哲学派别的重要标准C.它是任何哲学家和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D.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19.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
10、把历史过程看成是英雄人物意志的创造物B.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C.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D.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0.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因为( )(分数:2.00)A.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是客观实在B.实践的结果是客观实在C.实践过程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D.实践存在于意识之外不受意识的影响21.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分数:2.00)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
11、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2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分数:2.00)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D.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本质内容23.下列现象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分数:2.00)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水涨船高C.一寸光阴,一寸金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4.原因和结果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经常要遇到的一对范畴。以下关于原因与结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原因和结果相互对立,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B.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总是确定的C.因果联系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D.原因
12、和结果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25.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分数:2.00)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D.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26.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是( )(分数:2.00)A.新生事物里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B.新出现的事物较以前的旧事物在时间上更后出现C.新生事物吸取了旧事物中的合理的因素D.新生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27.“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这段话的观点
13、说明( )(分数:2.00)A.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真理B.有用的就是真理C.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D.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28.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 )(分数:2.00)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D.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29.马克思主义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 )(分数:2.00)A.把实践观点引入了认识论B.把唯物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C.把人本的观点运用于反映论D.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30.地理环境对社会发
14、展不起决定作用,原因在于( )(分数:2.00)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3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分数:2.00)A.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是否能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B.是否能限制与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C.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D.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6 答案解析(总分:62.
1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天体物理学家对 2006 年 9 月发生的日偏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分数:2.00)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合新的科学发现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史和题干提供的科学事实都证明了“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借助现代科学手
16、段如“现代空间技术”,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很大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而且是无止境的。但是尚未认识的自然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自然界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更不能预测一切,B 项片面夸大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是不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CD。3.2006 年 9 月 8 日,中国首次设立环境保护科普创新奖,弥补了行业空白。这说明中国公众对地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意识到环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分数:2.00)A.它是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B.它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决定社会的性质
17、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D.它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速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等。地理环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地理环境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时,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
18、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CD。4.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变量。从国际比较来看,如果我国长期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将使中国与印度在劳力资源与总抚养比等方面的竞争地位由显著优势变成严重劣势。因此,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是“人口政策进人特殊而关键的时期”。从总体上看,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分数:2.00)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 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
19、的发展 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是: (1)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只有在一定数量的人口基础上才能进行社会的生产。这一点,在人类社会产生的初期表现得最为明显。人类要脱离动物状态,就必须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劳动力和自己能力的不足。因此,没有足够的人口就不能进行生产,也不能形成社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固然主要依赖物质资料的生产,但同时也依赖人自身的生产,人口的繁衍作为一种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力资源,其源源不断地供给是
20、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人口数量和质量构成因素对社会经济和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口增长的数量和幅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比例构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密度和增长速度是否同生产发展的状态和需要相适应,会对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这是因为,一个社会人口数量的多少和构成如何,不能决定该社会的性质,也不是造成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相反,一个社会的人口的多少,增长的比例,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水平才能予以合理的确定,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D。5.辩证唯物主义所理
21、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哲学的深刻革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 )(分数:2.00)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一。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社会的物质性是指社会关系中的物质实体、物质力量和物质关系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物质形
22、成的演化和发展构成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物质交换和物质成果;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一切社会现象、过程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展现,独立于人之外的社会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CD。6.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
23、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社会存在解析:解析: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D 项本身错误,片面夸大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7.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 )(分数:2.00
24、)A.认为人类历史是具有规律的 B.没有认识到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C.他否认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D.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特征。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是他把这种进步过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由物质生产发展的规律性所决定,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12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