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4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表现在( )(分数:2.00)A.思维根源于存在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是存在的固有属性D.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3.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哲学都是世界观B.世界观都是哲学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二者
2、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4.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2.00)A.正确理解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混淆了物质的属性与物质本身D.是正确的命题,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表现在( )(分数:2.00)A.没有绝对运动就无所谓相对静止B.没有相对静止也就无所谓绝对运动C.绝对运动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D.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6.人的活动与规律的关系是( )(分数:2.00)A.人不能创造规律B.人不能消灭规律C.人可以完善规律D.人可以
3、认识和利用规律7.对感性的物质世界进行直观性理解的哲学派别是( )(分数:2.00)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8.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对列宁“物质”的经典定义认识错误的有( )(分数:2.00)A.揭示了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B.表明物质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和人的感性活动C.揭示了各种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的共性以及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D.终结了对物质及其结构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物质观9.客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 )(分数:2.00)A.每一事物内部的联系B.一事物
4、与其他事物的联系C.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D.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10.下列关于发展和运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发展等同于运动B.发展是运动形式的一种C.发展是前进性质的运动D.运动是发展形式的一种11.关于真象与假象的区别,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正确地表现本质,假象歪曲地表现本质1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分数:2.00)A.事物本身所固有的B.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C.联系概念是对事物联系的反映D.人们不能改变任何事物的联系1
5、3.划分新生事物的标志是( )(分数:2.00)A.时间上后出现的事物B.形式上、现象上新奇的事物C.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D.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的事物14.18 世纪法国最激进、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霍尔巴赫认为“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这是一种( )(分数:2.00)A.机械决定论观点B.宿命论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不能正确理解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的观点15.以下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B.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任何偶然
6、性都不能完全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C.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16.下列关于可能性与现实性的错误描述是( )(分数:2.00)A.可能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B.现实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C.没有可能也可以有现实D.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17.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度”的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分数:2.00)A.度就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B.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量的规定性C.质变就是对度的规定性的突破D.度是区分事物量变和质变的标准18.休谟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是一
7、种( )(分数:2.00)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19.中国传统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的统一,更重视“和”的统一。其表现为 ( )(分数:2.00)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B.“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C.“礼之用,和为贵”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0.关于蝴蝶效应,有人举例说北半球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引起了南半球某个地区的气象变化。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分数:2.00)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所谓联系是主观的C.思维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D.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21.下列哪些说法展示了时间的一维性( )(
8、分数:2.00)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诗句)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谚语)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谚语)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候早,一去没处找(打油诗)22.在认识活动的形成中,首要的因素是认识的主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 )(分数:2.00)A.人的主观意识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2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分数:2.00)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24.价值的主体性体现在( )(
9、分数:2.00)A.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B.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C.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25.理性认识的主要形式包括( )(分数:2.00)A.概念B.判断C.推理D.表象26.感觉是指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收集和接受外界信息,在人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它在认识中的地位表现在( )(分数:2.00)A.它是认识的来源B.它是感性认识的最初形式C.它是认识的深化D.它是认识的起点27.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
10、形态一书中,第一次使用生产关系概念。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分数:2.00)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B.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C.体现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中D.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28.同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表现为( )(分数:2.00)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B.社会规律是人的自觉活动的规律C.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D.人们对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不能预见具体事件的发展29.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分数:2.00)A.多
11、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30.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指( )(分数:2.00)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B.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C.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D.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31.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分数:2.00)A.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B.是否符合道德标准C.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D.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
12、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4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表现在( )(分数:2.00)A.思维根源于存在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思维是存在的固有属性D.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恩格斯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即谁是世界的本原问
13、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基本问题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容割裂。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这属于本体论的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是认识论的内容。本体论是关于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质的理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与发展的理论。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不能脱离本体论;同时,本体论问题是认识的结果,解决本体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认识论的问题。选项 C 把思维看作是存在的固有属性,这等同于是在说“凡是存在都有思维”,实际上这是原始人所认为的万物都有灵魂的“物
14、活论”观点。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 AB。3.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哲学都是世界观 B.世界观都是哲学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二者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中的一种,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所以,世界观的外延要大于哲学。就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来看,可以说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故正确答案是选项 ACD。4.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2.00)A.正确理解了物质和运动的关
15、系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混淆了物质的属性与物质本身 D.是正确的命题,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解析:解析:分析题干:通过对题干及选项的分析,可知本题关键词是“物质”、“运动”,由此判断本题考点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的原因也在
16、物质自身。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分析选项:题干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因此而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认为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则是不正确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但不是说两者没有区别,不能把物质的属性同物质本身等同起来。所以,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是 BC。AD 选项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故排除。5.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表现在( )(分数:2.00)A.没有绝对运动就无所谓相对静止 B.没有相对静止也就无所谓绝对运动 C.绝对运动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 D.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绝
17、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 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没有绝对运动就无所谓相对静止,没有相对静止也无所谓绝对运动,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 通过以上分析,ABCD 四个选项都正确地表达了题意。6.人的活动与规律的关系是( )(分数:2.00)A.人不能创造规律 B.人不能消灭规律 C.人可以完善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
18、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规律具有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虽然规律的存在和作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且人的意识活动本身就受到规律的支配,但是,作为认识主体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BD。7.对感性的物质世界进行直观性理解的哲学派别是( )(分数:2.0
19、0)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的具体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但又有它的局限性,即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缺乏科学的论证。然而,直观性不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同时也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称为“直观的唯物主义”,就是因为:费尔巴哈把人视为感性的对象,主张对感性世界进行多种直观:普通直观、自然科学的直观、高级的哲学直观;强调直观是生活的原则,直观提供本质、真理、现实。 在认识论上,直观的唯物主义像一切旧唯物主义一样,缺乏能动原
20、则,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只是从感性直观上去理解客体;在自然观上,直观的唯物主义消极地崇拜自然,把感性世界仅仅看作是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没有看到人周围的感性世界是历史和实践的产物;在社会观上,直观的唯物主义把个人仅仅看作是脱离现实社会关系的有机物质实体,而不是处于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真实存在的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8.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对列宁“物质”的经典定义认识错误的有( )(分数:2.00)A.揭示了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B.表明物质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和人的感性活动C.揭示了各种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的共性以及
21、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D.终结了对物质及其结构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物质观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列宁对物质的定义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有:第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但就物质本身而言,还有其他的特性和属性。第二,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第三,物质不依
22、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但可以被我们的意识所反映。A 选项混淆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和根本属性(运动)。对物质及其结构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故 D 选项表述也是错误的。因此答案选 AD。9.客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 )(分数:2.00)A.每一事物内部的联系 B.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C.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D.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普遍联系的表现”。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表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12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