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真题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 (共 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 ) 1.下列现象中,不文明的是 ( ) A.上自习课时,同学们安静地学习 B.做光学实验时,用激光手电照射同学的眼睛 C.放学离开教室时,切断室内电源 D.车辆行驶时,前后保持安全车距 解析: A、上自习课时,同学们安静地学习,是我们所提倡的。故 A 是文明的; B、做光学实验时,用激光手电照射同学的眼睛,扰乱课堂秩序。故 B 是不文明的; C、放学离开教室时,切断室内电源,节约用电,人人有责。故 C 是文明的; D、车辆行驶时,前后保持安全车距,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故 D 是文明的。 答案: B
2、 2.下列科学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运用了类比法 B.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想到减小压强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 C.两个 5 的电阻串联与一个 10 的电阻效果相同,运用了等效法 D.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逐渐逼近法 解析: A、研究蒸发和沸腾时,采用的是比较法,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想到减小压强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5 欧与 10 欧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与一个 15 欧的电阻在同一电路中的效果相同;运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研究牛
3、顿第一定律时,设计阻力逐渐减小的斜面实验,最终进行推理,得到 “ 当阻力为零时物体做匀速运动 ” 的结论,用的是逐渐逼近法,此选项正确,不符合 题意。 答案: A 3.由做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 A.向热汤中滴入香油,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B.把鸡蛋往灶台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用吸盘挂钩挂铲子,是利用大气压强 D.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 解析: A、向热汤中滴入香油,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剧烈造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碰,鸡蛋给碗施加力,因为力
4、的作用是相互,碗也给鸡蛋施力,鸡蛋便破了,该选项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C、塑料吸盘能够吸在墙壁上,利用的是大气压,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土豆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土豆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 D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 ) A. B. C. D. 解析: A、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B、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C、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
5、。符合题意。 D、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 A. 光的反射 B. 平面镜成像 C. 力和力臂 D. 同名磁极间的磁感 解析: A、由图知,入射角为 90 40=5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是 50 。此选项错误; B、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用虚线表示。此选项错误; C、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距离。此选项错误; D、由图知,磁极相互排斥,所以是同名磁极;磁感线从磁极发出,所以都是 N 极。此选项正确。 答案: D 6.下列关于实验仪
6、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可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C.使用电流表时,可以将它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D.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底 部相平 解析: A、使用天平测质量时,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 A 错误。 B、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故 B 错误。 C、电流表自身电阻很小,不能未经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故 C 错误。 D、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故 D 正确。 答案: D 7.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
7、错误的是 ( ) A.把玻璃片放在沸水的上方,发现玻璃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说明气体可以液化 B.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上 C.将小电动机接入电路中,发现电动机转动,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通电螺丝管插入铁芯后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增多,说明通电螺丝管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 解析: A、玻璃片上出现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动机转动,说明电能
8、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磁体的磁性的越强,吸引钢铁一类物质的数量越多,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8.甲、乙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 5: 4,通过的电流之比为 2: 1,通电时间之比为 1: 2,则电流通过甲、乙两个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 A.5: 2 B.5: 4 C.2: 5 D.10: 1 解析: 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之比: = = = 。 答案: A 9.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 “ 土卫六 ” ,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 “ 土卫六 ” 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 12m,假如小雨
9、此时站在 “ 土卫六 ” 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 A.地球上 106个小时前的景象 B.地球上 1 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地球上现在的景象 D.地球上 1 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解析: 土星到地球的距离 s=1.310 12m,光速 v=310 8m/s; v= , 光从地球到土星的时间: t= = 4.3310 3s=1.2h。 答案: B 二、不定项选择题 (满分 12 分,共 4 个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
10、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D.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它的电功率就越大 解析: A、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 A 正确;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灯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 B 错误; C、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 C 错误; D、电功率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做电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只知道做功的多少,无法比较电功率的大小,故 D 错误 。 答案: BCD 11.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钳子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距离;钓鱼竿是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省距离;天平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
11、臂。不省距离不费距离。故 A 正确 B、选项中,当 2f u 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是虚像,故 B 错误;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应用于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应用于发动机,机械 能转化为电能,故 C 正确; D、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做变速运动,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故 D 正确; 答案: A
12、CD 12.如图是 “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 ” 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解析: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 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 A 正确,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 B 正确,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
13、率越小。故 C 错误,不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 D 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 ABD 1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同样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后,发现水中的温度计示数较高 B.装有煤油和水的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其中图线b 表示的是煤油 C.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拉成粗细相同的铜线和铝线,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则通过铜线的电流较大 D.用力分别匀速提升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提升的高度之比为 3: 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5:9,则两次拉力的功率之比为 79: 10 解
14、析: A、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用同样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后,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由 Q=cm t 可知,煤油升高的温度多,煤油中温度计示数高,故 A 错误; B、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煤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液体压强公式: p=gh 可知,装有煤油和水的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其中图线 b 表示的是煤油,故 B 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等质量的铜块体积小于铝块体积,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拉成粗细相同的铜线和铝线,铜线的长度小于铝线的长度,铜线的电阻小于铝线的电阻,将它们并联
15、接入电路中,则通过铜线的电流较大,故 C 正确; D、金属块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拉 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即 F=G=mg=Vg ,拉力功率P= = = , 用力分别匀速提升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提升的高度之比为 3: 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5:9,则两次拉力的功率之比为: = = = = ,故 D 正确; 答案: BCD 专题一:光与热 (本专题共 2 小题,满分 13 分 ) 14.(8 分 )回顾实验和探究 (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表格图象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 90 93 96 99 100
16、 100 100 100 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用描点法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结论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 _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水的沸点,上述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_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过程方法 实验中,用 _代替平面镜,运用了换元法,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 /cm 5 10 15 像距 /cm 5 10 15 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_ 问题讨论 如图,把纸板 NOF_,在 NOF 面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_ 解析: (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水的
17、沸点是100 ;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即可作出水沸腾的图象: (2)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和成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将纸板沿 NOF 向后折, E 面与 F 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在 NOF 面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 : (1)水的沸腾图象: 吸; 100; (2)玻璃板;相等;向后折;同一平面内。 15.(5 分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图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仪的光通过镜头形成一个 _ (“ 正立 ” 或 “ 倒立 ” )、放大的实像,为使我们能在前方屏幕上看到像,在
18、镜头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_。 (2)请画出图 2 中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一定质量的水从 20 升高到 70 ,吸收了 4.210 4J 的热量,求水的质量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 解析: (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f u 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投影仪成像时,按照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2)入射光线过焦点,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则折射光线将平行主光轴射出,由此可以确定该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故画图如下: (3)已知
19、Q=4.210 4J, 由 Q 吸 =cm 水 t,可得水的质量:m= = =0.2kg。 答案 : (1)倒立;改变光路; (2)见下图: (3)水 的质量是 0.2kg。 专题二:力与运动 (本专题共 2 小题,满分 16 分 ) 16.(10 分 )回顾实验和探究 (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猜想 小雨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猜想两个力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过程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向挂在轻质硬纸片两端的小盘中加质量相等的砝码时,硬纸片保持静止;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
20、开后的硬纸片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 通过上述现象,叶子姐姐得出结论:只有作用在 _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从而证明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这里运用了 _法 程序 提出问题 猜想 _ 得出结论 作图 请画出图中轻质硬纸片静止时的受力示意图 ( 2)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 表格图象 实验次数 物体 m/g V/cm3 /( g/cm3) 1 铝块 1 27 10 2.7 2 铝块 2 54 20 2.7 3 铁块 1 79 10 7.9 4 铁块 2 158 20 7.9 结论方法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的 上述
21、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线 _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由数据表格形式变换成图象格式,运用了 _法 由上述试验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 _的质量 讨论 小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运用了 _法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石块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 /( kgm 3) 50 70 20 2.2103 解析: (1)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硬纸片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该方法叫反证法; 从而证明小雨的猜想是错
22、根据实验可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该实验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反驳得出结论; 过轻质硬纸片的重心分别沿水平向左和向右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分别用 F1、 F2表示,注意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如下图所示: (2) 实验 2 是铝块,实验 3 是铁块,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由此可知: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由 = 可知,体积相同时,从数轴可以看出, b 的质量小,所以 b 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由数据表格形式变换成图象格式,运用了等价变换法。 由 = 可知,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省 青岛市 中考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