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物理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 叉鱼 B. 手影 C. 看到地上的书 D. 凸透镜使光线会聚 解析 : A、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 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 不符合题意; B、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C、看到地上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 符合题意; 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属于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 。 故选 C. 2.如图描述的是生活中
2、与“电”有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 A. 用测电笔检测插座是否有电 B. 用湿手按开关 C. 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用一个插座 D. 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解析: A、图中用测电笔检测插座是否有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正确; B、用湿手按开关,容易发生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错误; C、多个大功率用电器插头插在同一插线板上,会使干路电路过大,容易引起火灾 。 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错误; D、湿衣服是导体,当把湿衣服晾在电线上时,一旦漏电,人接触衣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 。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错误 。 故选 A. 3.开关 S 闭合后,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
3、 A.a 端是通电螺线管的 N 极, c 端是电源正极 B.b 端是通电螺线管的 N 极, d 端是电源负极 C.b 端是通电螺线管的 N 极, d 端是电源正极 D.a 端是通电螺线管的 N 极, c 端是电源负极 解析 :由于小磁针静止时,其左端为 N 极,右端为 S 极,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螺线管的 a 端为 S 极, b 端为 N 极 。 根据螺线管的 NS 极和螺线管的线圈绕向,利用安培定则,伸出右手使大拇指指示螺线管的b 端 N 极,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则电源的 d 端为正极, c 端为负极 。 故选 C. 4.如图所示得物理现象中,
4、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 在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可晾干 B. 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也小,最后 “ 消失 ” 了 C. 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有窗花 D. 夏天吃冰棒时,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 “ 白气 ” 解析 : A、冰冻的衣服变干,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 故 A 错误; B、樟脑丸消失实质上是变为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 故 B 错误; C、窗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 。 故 C 错误; D、冰棒冒“白气”,“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故 D 正确 。 故选: D. 5.如图所示,甲、乙两
5、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 F1和 F2分别拉开, F1=F2=5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 5N,甲的示数是 5N 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 5N,乙的示数是 10N D.甲和力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 解析 :水平面上甲、乙两个测力计在拉力 F1和 F2作用下处于静止,则测力计受力平衡;所以,测力计甲在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乙对甲的拉力与甲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乙对甲的拉力为 5N,甲的示数为 5N;测力计乙在拉力和甲对乙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甲
6、对乙的拉力与乙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甲对乙的拉力为 5N,乙的示数为 5N;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相互作用力 。由此分析可知 B 选项正确, A、 C、 D 选项错误 。 故选 B. 6.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 。 如 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 F1、 F2、 F3的大小关系为 ( ) A.F1=F2 F3 B.F1 F2 F3 C.F2 F1 F3 D.F1 F2=F3 解析 : (1)因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
7、 (a)(b)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此 F1=F2;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摩擦力不变 。 (2)(a)(c)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摩擦力的大小,所以F1 F3。 综合上面两种情况可得: F1=F2 F3。 故选 A. 7.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 12cm 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 f 甲 、 f 乙 、 f 丙 的大小关系为 ( ) A.f 甲 f 乙 f 丙 B.f 乙 f 丙 f 甲 C.f
8、 乙 f 甲 f 丙 D.f 丙 f 乙 f 甲 解析 :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 2f 甲,所以 f 甲 = =6cm; 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u f 乙;所以 f 乙 u=12cm; 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f 丙 u f 丙,所以 12cm=u f 丙 = =6cm; 所以, f 乙 f 丙 f 甲 。 故选 B. 8.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 O 点自由转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杆的作用力 F,使杆从 OA 位置匀速转到 OB 位置的过程中,力 F 的大小将 ( ) A.一直是变大的 B.一直是变小的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
9、后变大 解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分析,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力臂变大,所以动力变大 。 当杠杆从水平位置拉到最终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所以动力变小 。 故 F 先变大后变小 。 故选 C. 9.在如图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 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由图示位置向左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电流表 A1示数变大 B.电流表 A2示数变小 C.电压表 V 和电流表 A2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 D.电压表 V 示数变大 解析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 R1和 R2并联,电流表 A1
10、测干路电流,电流表 A2测通过定值电阻R2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电压;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由图示位置向左端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减小,干路电流减小,电流表 A1 示数减小,故 A 错误; B、滑片移动过程中,电阻 R2阻值不变,两端电压不变,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变,电流表 A2示数示数不变,故 B 错误; C、电压表测电阻 R2两端电压,电流表 A2测通过 R2的电流,电阻 R2阻值不变,则电压表 V和电流表 A2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故 C 正确; D、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电压,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 C. 10.如图中
11、各实验现象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与其所对应的应用技术 错误 的是 ( ) A. B. C. D. 解析 : A、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可以制成电磁铁,电铃应用了电磁铁,不符合题意 。 B、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不是电磁铁的应用,故错误,符合题意 。 C、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原理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 D、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不符合题意 。 故选 B. 二、填空题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 11.电磁波无处不在,按照电磁波的频率由低到高排列顺序,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 _、 _、 _、 X 射线、射线等 。 解析 :波长越长、频率越小;按照
12、波长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X 射线和射线 。 按照电磁波的频率由低到高排列顺序,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X 射线、射线等 。 答案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 12.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两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 _;“高”指的是_。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 _的大小 。 解析 :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响度; 答案 :音调;响
13、度;响度 。 13. 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_。 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_。 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_。 解析 : (1)抽出玻璃后,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两铅块紧密接触后,很难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3)热水温度比冷水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 。 答案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14.大家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里 (如图 )蕴含的主要物理思想方法是 _。 解析 :大象的质量特别大,无法直接测量,通过测量石头的质量得到大象的质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 答
14、案 :等效替代法 。 15.“嫦娥三号”已于 2013 年 12 月 2 日发射成功,它携带的月球车实现了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如图所示 )。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质量近 3.8 103kg。 从地球到月球,其质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月球车利用两块太阳能电池板将_转化为电能,供小车勘探活动 。 小车配备了 6 个行动轮,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 _,以防止沉降 。 解析 : (1)因为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从地球到月球后,其质量不变; (2)由题意可知,月球车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小车勘探活动; (3)小车配备了 6 个
15、行动轮,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以防止沉降; 答案 :不变;太阳能;减小压强 。 16.通常情况下,暖气片应安装在窗户的 _方 (选填“上”或“下” ),这样空气受热后密度 _(选填“增大”或“减小” )。 室内空气对流加快,暖气片中用水作为供暖介质是利用了 _。 解析 :暖气片 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所以想要对整个房间加热,暖气片就要装在室内的下方;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比其他物质更多,更适合于作为北方取暖的工作物质 。 答案 :下;减小;水的比热容大 。 17.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6、(如图 ),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 若秒表每格为 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_ (选填 “ 大于 ” 、 “ 小于 ” 或 “ 等于 ” )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 解析 : (1)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2)小车运动距离 s=0.5m+0.5m=1m, t=2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0.2m/s; (3)上半程平均速度: v1= = 0 .17m/s, 下半程平均速度: v2= = =0.25m/s, v1 v2,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
17、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 答案 :时间; 0.2;小于 。 18.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现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 6V 的电源两端,则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 _,甲、乙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_,甲、乙两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为 _。 解析 : (1)由图象可知,当 U 甲 =3V 时, I 甲 =0。 6A, I 乙 =0。 3A, 则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 = = ; (2)因为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 6V 的电源两端, 所以甲、乙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 1: 1; (3)甲、乙两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 = = = 。 答案 : 2: 1; 1: 1; 2: 1。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省 烟台市 中考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