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8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8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85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 85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多种类型。从理想的主体上划分,理想有(分数:2.00)A.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B.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C.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D.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3.被称作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的是(分数:2.00)A.祖国山河在心中的地位B.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C.对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D.对国
2、家和人民利益的关切4.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指出了人的本质属性是(分数:2.00)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阶级属性D.职业属性5.人们的实践活动从来都不是随心所欲的,任何人都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人生价值目标的确定也不能随心所欲,其重要前提是(分数:2.00)A.增强自身能力和本领B.客观看待自己和社会条件C.满足自身和社会需要D.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6.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其中,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分数:2.00)A.社会关系的形成B.人类自
3、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C.利益矛盾调节的需要D.劳动7.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分数:2.00)A.以集体主义为原则B.社会主义道德不具有阶级属性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D.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最先进的道德8.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状况,最终都是以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因此,无论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还是家庭美德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分数:2.00)A.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上B.个人品德的提高上C.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上D.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上9.资本主义法律,尽管强调形式上的平等和自由,但仍然属于剥削类型的法律。原因在于(分数:2.00)A.它
4、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B.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它主要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10.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下列选项属于民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分数:2.00)A.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等B.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C.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D.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11.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人权。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其中,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是(分数:2.00)A.行政保护
5、B.立法保障C.宪法保障D.司法保障12.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要求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采取措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加强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以促进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保障公民过上健康而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其核心是(分数:2.00)A.劳动权和休息权B.社会保障权C.物质帮助权D.生存权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3.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4.作为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重要手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二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6、(分数:2.00)A.价值基础不同B.调节领域不同C.调节方式不同D.调节目标不同15.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分数:2.00)A.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B.现实规定和制约着理想C.理想一定能够转化为现实D.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16.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出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也塑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形成了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下列选项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精神这一传统的有(分数:2.00)A.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B.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7、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D.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17.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说明了(分数:2.00)A.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的要求不同B.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不同人群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不同C.不同阶级群体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不同D.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的内涵基本相同18.江西省新余市罗坊镇的 80 岁
8、退休教师蒋国珍资助、奖励的学生多达两万余人,累计金额 20 余万元,超过了他全部工资的总和。而他家住的是不到 30 平方米的土坯房,只有一张床,床上的棉絮已经发黑、发硬;一盏煤油灯是他家唯一的照明工具。家里最值钱的物品不到 10 元钱,每天的生活费不到 1 元钱。老人家认为,贪图物质享受是卑劣的,帮助别人才是一种享受。老人的行为表明(分数:2.00)A.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B.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C.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D.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无法同时实现19.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倡导
9、诚实守信这一美德的原因在于,诚实守信是(分数:2.00)A.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B.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C.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D.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2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分数:2.00)A.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B.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C.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1.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下列选项属于家庭美德调整范围的有(分数:2.00)A.尊老爱幼B.勤俭持家C.邻里团结D.男女平等2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分数:2.00)
10、A.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B.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C.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D.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与时俱进2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根本大法地位,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B.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C.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D.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4.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调整国家政治关系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以下属于宪法相关法规定的内容之一的是(分数:2.00)A.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
11、层群众自治制度方面的法律C.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D.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2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包括(分数:2.00)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26.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原因在于(分数:2.00)A.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幸福,尊重和保障人权B.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方式C.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D.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27.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其中,用权受监督,是指国家权力的运行和行使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
12、监督。权力监督的主要形式有(分数:2.00)A.党内监督B.民主监督C.法律监督D.舆论监督28.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尊重法律权威是其法定义务和必备素质。自觉维护法律权威,不但要遵守法律,还要(分数:2.00)A.信仰法律B.服从法律C.从事法律职业D.维护法律29.有人说过,“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这句话道出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关系。二者的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关系具体体现在(分数:2.00)A.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义务来自于实现集体或个人利益的现实需要B.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
13、履行的价值和动力;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C.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的法律义务履行为条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D.每个人既是享受各种法律权利的主体,又是承担各种法律义务的主体,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30.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其具体权利除生命健康权和人身自由权以外,还包括(分数:2.00)A.言论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住宅安全权D.通信自由权31.我国宪法法律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一旦受到损害或侵犯,公民可以采取权利救济的手段,予以补救、恢复或对损害或侵害行为予以纠正和惩
14、罚。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主要包括(分数:2.00)A.司法救济B.行政救济C.政治救济和社会救济D.自力救济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 85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多种类型。从理想的主体上划分,理想有(分数:2.00)A.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B.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C.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D.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想的类别。从性
15、质上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从层次上划分,有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从时序上划分,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主体上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内容上划分,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C 选项是正确答案。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本知识点内容也可以从多项选择题的角度考查。3.被称作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的是(分数:2.00)A.祖国山河在心中的地位B.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 C.对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D.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关切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
16、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度的试金石。B 选项正确。4.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指出了人的本质属性是(分数:2.00)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 C.阶级属性D.职业属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的本质属性,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人具有双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其必然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又决定了人的本质。因而,
17、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无法完全脱离社会属性而存在。B 选项正确。5.人们的实践活动从来都不是随心所欲的,任何人都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人生价值目标的确定也不能随心所欲,其重要前提是(分数:2.00)A.增强自身能力和本领B.客观看待自己和社会条件 C.满足自身和社会需要D.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条件,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A、C、D 选项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要求和条件;B 选项是确立人生价值目标的前提,是正确答案。虽然教材之中只明确写出“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
18、但设定人生价值目标,也离不开对社会客观条件的正确认识。脱离社会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目标就会变得空泛,难以实现。6.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其中,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分数:2.00)A.社会关系的形成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C.利益矛盾调节的需要D.劳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小。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
19、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D 选项正确。7.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分数:2.00)A.以集体主义为原则B.社会主义道德不具有阶级属性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D.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最先进的道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C 选项正确。A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其他社会形态的道德也在一定的层面上强调了集体主义思想;B 选项的错误在
20、于,社会主义道德也具有阶级属性;D 选项,人类社会最先进的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故不选。8.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状况,最终都是以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因此,无论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还是家庭美德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分数:2.00)A.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上B.个人品德的提高上 C.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上D.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品德的重要性,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试题,难度适中。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道德要求只有同个人品德结合,才会转变为现实的道德力量。同时,个人品德的提升过程也是能动地作用于社会道德的过程,它能够为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 基础 模拟 8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