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docx
《2014年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4 年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 第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填涂在机读卡上的相应位置。 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 (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解析: 从材料 “ 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 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商朝末年,天子与诸侯之间尚未
2、有君臣之分,只是联盟的关系。为了改变这种政治上的松散的状况,西周实行了分封制。故选 B。 A 项错误,无法体现出材 料中的君臣关系; C 项是西周实行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宗法制是为了保障西周分封制的; D 项是在秦朝实行的制度。 答案: B 2.戴震( 1724 1777 年): “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该材料 ( ) 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A. B. C. D. 解析:
3、材料的意思是尊者和长者大都是以理作为教训地位卑微的人和年幼的人,即使是错误的,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因为不符合理得要求,也被认为是叛逆,会受到惩罚。这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体现了追求自由的观点,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因此 都是正确的。故选 C。 答案: C 3.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思想,下列内容与此思想不相符的是 ( ) A.“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B.“ 盐铁官营 ” C.“善为国者 ,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 D.“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 解析: A 符合重农抑商的
4、思想,献粮食多的人可以拜爵,可以免罪; B 项是政府经营盐铁, 不让市场参与; D 项是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因此 ABD 均符合重农抑商政策。 C 项是说的农商均衡,与材料中经济思想不符。故选 C。 答案: C 4.阅读下列历史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信息是 ( ) 图 1 金朝“贞佑宝券”(纸币)拓片(植入铜活字以防伪) 图 2 1490 年华隧铜活字印本宋诸臣奏议 图 3 乾隆年间木活字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书页 图 4 1874 年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西式中文铅活字排印的华资中文日报) 活字原料丰富 服务对象广泛 技术逐渐进步 技艺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A. B.
5、 C. D. 解析: 从材料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活字的原料有铜活子、木活字和铅活字等,显示原料丰富;活字印刷服务对象广泛,既有纸币印刷,也有大臣的奏议,还有报刊等,而且活字的制作技术不断地进步。因此 都是正确的。 错误,图四显示的信息是在中国第一家使用铅字排印中文报刊,并未说明第一家使用该技术。故选 B。 答案: B 5.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是 ( ) A.“重农抑商
6、”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 进行的商品输出 解析: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自然经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 重农抑商 ” 和 “ 闭关禁海 ” 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该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造成中国经济基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B 表述不正确,农耕文明没有大力发展工商业是政治体制影响的结果,并非本身造成的。 C、 D 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合,并且 D 并非 “ 内部因素 ” 。 答案: A 6.1912 年 5 月 , 袁世凯 下达 通令说 , “ 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 尚朴素者
7、,多为人嗤 ” ;接着 “ 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 完 婚、丧祭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 ” 下列对该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 ) 普通民众的生活已经较为富裕 传统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西方生活方式对国人有一定的影响 政府对民众消费进行强力干预 A. B. C. D. 解析: 项错误,从材料看,民众的生活还是很艰苦,袁世凯倡导节俭;从材料 “ 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 ” 可以看出,传统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民众多奢侈,效仿西式生活。因此 正确。故选 C。 错误,政府只是劝导民 众节俭,并未强力干预。 答案: C 7.法国著名学
8、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下列现象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解析: 从材料 “ 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 可以看出,秦时期相对于西周来说,实现了权力的集中。即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 A。B 项与材料无关; CD 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因此 BCD 三项均错。 答案: A 8.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9、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这是因为这两大事件 ( ) A.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 D.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 此题实际上考查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另一个方面,辛亥革命救国运动的失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继续寻找救亡之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为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故选 A。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五四
10、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辛亥革命与此无关;为 “ 工农武装割据 ” 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在共产党成立后的 1927 年。因此 BCD 均错误。 答案: A 9.史学大家 范文澜 先生 提出 : “ 无一语无来历,无一事无根据 。 ” 在此 治学思想 的指导下,下列史实与得出的结论配搭正确的是 ( ) A.铁锄的出土 铁农具已在江南广泛使用 B.科举制的实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C.洋务企业兴办 近代工业在中国出现 D.论十大关系发表 毛泽东 思想成熟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历史研究应该有依据,史论结合。 A 项错误,出土了铁器,并不能说明江南已经广泛使用铁器; B 项正确,科举制的推
11、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项错误,洋务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并不能说明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因为近代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外资企业最先在中国出现; D 项错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论。故选 B。 答案: B 10.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 罗定山 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 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 A. B. C. D. 解析: 分析概括材料 “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
12、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 可 很容易 了解到,罗定山区冶铁的炉场规模大,分工细。判断各选项, 正确, 与材料信息相符; “ 雇工经营 ” 从材料中没有得到反映。 排除,故选 A。 答案: A 11.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说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 ,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 的主要目的是 ( )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 ,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增加政府收人,增强军队势力 D.财政危机日 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解析: 此题需要以阶级分析法进行分析。范仲
13、淹和王安石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他们所采取的改革措施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故选 B。 A 项中的使人民生活富裕、 C 项中的增强军队战斗力、 C 项中的适应士大夫改革的要求都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因此不是最佳选项。 答案: B 12.孙中山认为它是“对于欧美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锑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应该是孙中山对哪一历史事件的高度评价? (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台湾军 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 此题很容易可以看出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从
14、“ 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 ” 可以理解到,孙中山在否定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而 “ 其勇锐之气令人佩服以及中国经过那次血战表明中国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 这句话是在强调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意义,所以答案为 C。 ABD 三项均没有反对外国文化的内容。 答案: C 第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 13 题 18 分, 14 题 16分, 15 题 18 分,共 52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18 分) 材 料一 : 我国近代前期民族企业发展状况表 时间 创建企业(家) 投资总额(万元) 厂数 年均增长率 数额 年均增长 1872 1894 年 53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四川 邛崃市 上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