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5年(中国通史)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5年(中国通史)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5年(中国通史)及答案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 2015 年(中国通史)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9,分数:45.00)1.弭兵运动 (分数:5.00)_2.士家制度 (分数:5.00)_3.色目人 (分数:5.00)_4.更名田 (分数:5.00)_5.李斯 (分数:5.00)_6.五口通商大臣 (分数:5.00)_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分数:5.00)_8.八七会议 (分数:5.00)_9.重庆谈判 (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7.00)10.简述范仲淹改革的措施。 (分数:9.00)_11.简述光武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2、 (分数:9.00)_12.简述清末新政中教育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分数:9.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8.00)13.开元之治述评。 (分数:14.00)_14.试论九一八事变至全面抗战爆发期间,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张。 (分数:14.00)_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 2015 年(中国通史)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9,分数:45.00)1.弭兵运动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 546 年宋大夫向戌发起的弭兵之会最为重要。公元前 5
3、46 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2.士家制度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三国曹魏推行的军事政策。为保证有足够的兵源和防止士兵逃亡,规定士兵及其家属另立户籍,称为“士家”。士家集中居住邺城一带,由军营或郡县管理,社会地位很低。士家的子孙必须世世代代当兵,娶妻也必须是士家的女子。士家制保证了曹魏时的兵源,是曹操称霸北方的重要条件。3.色目人
4、(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元代对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来华各族人的统称。“色目”一词源于前代,意为各色名目。常见于元人记载的色目人,有唐兀、乃蛮、汪古、回回、畏兀儿、康里、钦察、阿速、哈刺鲁、吐蕃等等。元色目人政治待遇高于汉人、南人,低于蒙古人,科举考试和入仕享有优遇,身犯重刑者由大宗正府处置。色目人大量进出汉族地带和中国西北地区,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作用。4.更名田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清初政府将明代宗室藩王所遗田产改归原耕种佃农所有的土地。康熙八年(1669 年),清廷下令,将明藩王庄田免价给予原来佃农耕种。佃农改为民户,田地永为世业,号为更名田。
5、更名田散布在许多省份,数目约为十六万顷,对于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及开荒是有积极作用的。5.李斯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秦政治家。楚上蔡人。战国末入秦,先后为吕不韦舍人、秦王政客卿。公元前 237 年,因修郑国渠事件,秦宗室贵族排挤六国之士,李斯上书谏止。秦始皇统一六国,他多所谋略。秦王朝建立后,任丞相,定立郡县制,焚诗书,下禁书令,并以小篆为标准,推行文字统一。始皇死后,与赵高策动沙丘政变,矫诏赐死扶苏、蒙恬,立胡亥为二世皇帝。最后为赵高所猜忌,诬其子与盗贼相通,腰斩咸阳市。著有谏逐客书和仓颉篇。6.五口通商大臣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清政府设置的办理外交和通商
6、事务的钦差大臣。因当时只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开放为通商口岸,故名。最初并非正式衔名,一般称谓只用“钦差大臣”,由两江总督耆英兼任。1861 年,五口通商大臣成为总理衙门的下设职务,其职权也发生变化。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于 1912 年 3 月 11 日公布。按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原则,采取责任内阁制,并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有国务员副署;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宗教信仰等自由,但须受政府法律限
7、制。该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8.八七会议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927 年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主要内容: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9.重庆谈判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945 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关于实现国内和平的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通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8、、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 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但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以及接受日军投降等问题上双方仍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7.00)10.简述范仲淹改革的措施。 (分数:9.00)_正确答案:()解析: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 年)九月,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在富弼、欧阳修等人的支持下,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十项改革方案:(1)明黜陟,(2)抑侥幸,(3)精贡举,(4)择官长,(5)均公田,(6)厚农桑,(7)修武备,(8)减徭役,(9)覃恩信,(10)重命令。 上述改革内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
9、冗官、选拔贤能为整顿吏治的手段,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同年,颁布了几道诏令,推行范仲淹等人的主张,史称“庆历新政”。但是,由于改革措施触犯了官僚和权贵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们的猛烈反对,新政推行仅一年左右,范仲淹、富弼等人就被迫离开朝廷,已颁布的改革法令也相继被取消。11.简述光武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分数:9.00)_正确答案:()解析:东汉初年对政府机构与职能进行调整的核心是维系专制主义的皇权,通过加强尚书台的权力和强化监察机构,完成了中央政府的重建和调整工作,通过固定州刺史治所和废除郡国都尉,完成了地方政府的建制。 (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刘秀削弱三公的权力,加强尚书台的权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基础 2015 年中 通史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