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南京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6年(中国近现代史)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南京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6年(中国近现代史)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南京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6年(中国近现代史)及答案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南京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 2016 年(中国近现代史)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42.00)1.五口通商 (分数:6.00)_2.二次革命 (分数:6.00)_3.学衡派 (分数:6.00)_4.时务报 (分数:6.00)_5.李石曾 (分数:6.00)_6.废两改元 (分数:6.00)_7.长城抗战 (分数:6.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8.晚清教案频繁发生的原因。 (分数:10.00)_9.概述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过程。 (分数:10.00)_10.评乡村建设派运动及效果。 (分数:10.00)_11.民初民
2、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分数:10.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18.00)12.科举废除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数:9.00)_13.概括晚清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的特点和影响。 (分数:9.00)_南京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 2016 年(中国近现代史)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42.00)1.五口通商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根据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强迫中国在沿海开放的 5 处通商口岸,包括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根据 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辟为通商口岸。后又制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进一步规
3、定通商相关事宜。在英国之后美国、法国等也订立条约取得同样的权利,即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2.二次革命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913 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又称讨袁之役、赣宁之役、癸丑之役。1913 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结果讨袁军战败,二次革命宣告失败。3.学衡派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922 年出现的反对新文
4、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 1922 年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其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教师吴宓、梅光迪及胡先骕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相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 世纪 30 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该派最终解体。4.时务报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896 年 8 月汪康年、黄遵宪在上海创刊,邀请梁启超为主笔,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创刊后即连载梁启超著变法通议。该报以新颖的言论和流畅的文笔风行海内,影响深远,对维新运动的开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898 年停刊。5.李石曾
5、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近代社会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其父为晚晴重臣李鸿藻。辛亥革命期间曾任京津同盟会副会长,创办民意报。1912 年与唐绍仪、宋教仁等发起社会改良会。1917 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4年国民党改组,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27 年后追随蒋介石,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国民政府行政委员、外交委员,蒋介石“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诸职。著有石僧笔记,另有扩武自述石僧随笔。6.废两改元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933 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废用银两改用银元的币制改革。1933 年 3 月 1 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4 月 6 日,
6、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规定自即日起,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元,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兑换银元。废两改元是法币改革的前提。7.长城抗战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933 年中国军队为阻止日本侵略军入关南下在长城一线的战斗。1933 年 3 月初,日军侵占热河,继续向长城一线进犯,长城抗战爆发。驻守喜峰口的第二十九军从 3 月 9 日至 4 月中旬屡挫日军攻势,并主动出击,夜袭敌营,守住了阵地。驻守古北口的第十七军与日军激战两月,阵地被日军逐次突破,才奉命撤退。第三十二军、第三十五军分别在冷口、怀柔
7、对日军进行了反击。4 月初,日军攻陷秦皇岛等地,使长城线上的中国守军腹背受敌。5 月下旬,中国军队相继放弃长城各口,长城抗战失败,使华北处于十分危急的境地。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8.晚清教案频繁发生的原因。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晚清教案不断发生,成为困扰清政府的严重事件。晚清教会势力的发展与晚清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相伴随。在华教会势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才得以存在和发展,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教会事业与中国传统及现实的不相容性。总的说来,晚清教案频繁发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近代教案的发生,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密切相关。尽管不少
8、传教士怀着悲天悯人的善良愿望来到中国,对于沟通中西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有一些传教士积极服务于西方列强的殖民政策,做了不少与其身份不符合的事情,例如仗势欺人,包揽词讼,侵夺田产,进而激发民间强烈的反弹,是近代教案爆发的重要原因。 其次,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即与中国传统文化同基督教文化之间的互相排斥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文化具有明显的排斥特征,传教士在传教活动中还存在欧洲文化中心论的思想倾向,他们蔑视中国传统文化,将矛头直接指向代表中国文化的儒学,引起官绅的强烈不满。 再次,中华文化被儒家与普通民众视为至高无上,对西方文化同样存在排他性。近代教案发生的内在原因在于,中国传统
9、文化已经使大多数近代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特定心理定势,因而近乎本能地对异质文明持排斥和反对态度。其内在的“夷夏”观念,“忠孝节义”“重人事轻鬼神”的价值观念,均使官民对于代表基督教的教会与传教士产生强烈的敌意。 可见,正是这类文化冲突占据了支配地位,致使中国近代由官绅和民众掀起的反教斗争带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排外色彩和非理性化倾向。当封建士大夫维护名教传统的努力与下层民众反教闹教的自发斗争汇集之时,这种盲目与非理性化倾向也愈加明显。9.概述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过程。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直皖战争后,为了扩张各自的势力,直、奉两系争先恐后地收编皖系残军,激烈地争夺内阁席位和各省地盘。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南京大学 历史学 基础 2016 年中 近现代史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