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南京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6年(中国近现代史)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0553       资源大小:41.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南京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6年(中国近现代史)及答案解析.doc

    1、南京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 2016 年(中国近现代史)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42.00)1.五口通商 (分数:6.00)_2.二次革命 (分数:6.00)_3.学衡派 (分数:6.00)_4.时务报 (分数:6.00)_5.李石曾 (分数:6.00)_6.废两改元 (分数:6.00)_7.长城抗战 (分数:6.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8.晚清教案频繁发生的原因。 (分数:10.00)_9.概述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过程。 (分数:10.00)_10.评乡村建设派运动及效果。 (分数:10.00)_11.民初民

    2、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分数:10.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18.00)12.科举废除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数:9.00)_13.概括晚清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的特点和影响。 (分数:9.00)_南京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 2016 年(中国近现代史)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42.00)1.五口通商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根据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强迫中国在沿海开放的 5 处通商口岸,包括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根据 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辟为通商口岸。后又制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进一步规

    3、定通商相关事宜。在英国之后美国、法国等也订立条约取得同样的权利,即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2.二次革命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913 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又称讨袁之役、赣宁之役、癸丑之役。1913 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结果讨袁军战败,二次革命宣告失败。3.学衡派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922 年出现的反对新文

    4、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 1922 年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其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教师吴宓、梅光迪及胡先骕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相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 世纪 30 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该派最终解体。4.时务报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896 年 8 月汪康年、黄遵宪在上海创刊,邀请梁启超为主笔,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创刊后即连载梁启超著变法通议。该报以新颖的言论和流畅的文笔风行海内,影响深远,对维新运动的开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898 年停刊。5.李石曾

    5、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近代社会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其父为晚晴重臣李鸿藻。辛亥革命期间曾任京津同盟会副会长,创办民意报。1912 年与唐绍仪、宋教仁等发起社会改良会。1917 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4年国民党改组,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27 年后追随蒋介石,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国民政府行政委员、外交委员,蒋介石“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诸职。著有石僧笔记,另有扩武自述石僧随笔。6.废两改元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933 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废用银两改用银元的币制改革。1933 年 3 月 1 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4 月 6 日,

    6、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规定自即日起,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元,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兑换银元。废两改元是法币改革的前提。7.长城抗战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933 年中国军队为阻止日本侵略军入关南下在长城一线的战斗。1933 年 3 月初,日军侵占热河,继续向长城一线进犯,长城抗战爆发。驻守喜峰口的第二十九军从 3 月 9 日至 4 月中旬屡挫日军攻势,并主动出击,夜袭敌营,守住了阵地。驻守古北口的第十七军与日军激战两月,阵地被日军逐次突破,才奉命撤退。第三十二军、第三十五军分别在冷口、怀柔

    7、对日军进行了反击。4 月初,日军攻陷秦皇岛等地,使长城线上的中国守军腹背受敌。5 月下旬,中国军队相继放弃长城各口,长城抗战失败,使华北处于十分危急的境地。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8.晚清教案频繁发生的原因。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晚清教案不断发生,成为困扰清政府的严重事件。晚清教会势力的发展与晚清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相伴随。在华教会势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才得以存在和发展,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教会事业与中国传统及现实的不相容性。总的说来,晚清教案频繁发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近代教案的发生,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密切相关。尽管不少

    8、传教士怀着悲天悯人的善良愿望来到中国,对于沟通中西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有一些传教士积极服务于西方列强的殖民政策,做了不少与其身份不符合的事情,例如仗势欺人,包揽词讼,侵夺田产,进而激发民间强烈的反弹,是近代教案爆发的重要原因。 其次,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即与中国传统文化同基督教文化之间的互相排斥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文化具有明显的排斥特征,传教士在传教活动中还存在欧洲文化中心论的思想倾向,他们蔑视中国传统文化,将矛头直接指向代表中国文化的儒学,引起官绅的强烈不满。 再次,中华文化被儒家与普通民众视为至高无上,对西方文化同样存在排他性。近代教案发生的内在原因在于,中国传统

    9、文化已经使大多数近代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特定心理定势,因而近乎本能地对异质文明持排斥和反对态度。其内在的“夷夏”观念,“忠孝节义”“重人事轻鬼神”的价值观念,均使官民对于代表基督教的教会与传教士产生强烈的敌意。 可见,正是这类文化冲突占据了支配地位,致使中国近代由官绅和民众掀起的反教斗争带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排外色彩和非理性化倾向。当封建士大夫维护名教传统的努力与下层民众反教闹教的自发斗争汇集之时,这种盲目与非理性化倾向也愈加明显。9.概述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过程。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直皖战争后,为了扩张各自的势力,直、奉两系争先恐后地收编皖系残军,激烈地争夺内阁席位和各省地盘。1

    10、922 年 4 月 29 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这场战争,奉系投入兵力 12 万,直系用兵 10万,战线也比较长。东路在津浦线,西路在沿京汉线及其以东地区进行。4 月下旬至 5 月初,双方在长辛店、固安、马厂等地先后交战。5 月 5 日,长辛店直军获得大捷,西线奉军溃败,东线奉军也开始溃退。6 月 18 日,直奉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结束,北京政权完全落入了直系军阀的手中。10.评乡村建设派运动及效果。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南

    11、京金陵大学、山东齐鲁大学等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和学术团体以及大中专院校,为复兴日趋衰落的农村经济,实现所谓“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到农村建立实验区,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 (一)乡村建设的主要流派。 (1)晏阳初主持的定县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1926 年,晏阳初选择河北定县开展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实验。主持实验的机关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出版了平民千字课本等进行识字扫盲运动;积极推广合作组织,传授农业科技;建立了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制度。 (2)梁漱溟主持的邹平乡村建设运动。1931 年 6 月,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正式成立,并选定邹

    12、平为乡村建设的试验区,进行乡村建设实验。邹平乡村建设的基本方案是:把乡村组织起来,建立乡农学校,它们既是行政机关,又是教育机关和乡民的自治团体。为了克服分散农民的弱小问题,组织了农村合作社。 (3)黄炎培主持的徐公桥乡村改进建设。黄炎培于 1928 年 4 月成立了徐公桥乡村改进会,主持乡村改进事业。乡村改进会公布了改进农村生活事业大纲十条,对徐公桥进行了一系列的乡村建设活动:进行普及教育;推广优良品种及新农具;提倡公共卫生,修桥筑路,禁绝烟赌等。 (二)意义。(1)乡村建设运动的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内容,对于解决农民尤其是自耕农的生产生活困难、推动社会

    13、进步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2)一些实验区在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对于今天相关的农村工作仍有借鉴意义。(3)当时有成百上千的知识分子抛弃城市的优厚待遇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深入民间,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传授给农民,走上了与农村相结合的道路。11.民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一)发展状况。民族工业的发展以纺织和面粉等轻工业为最迅速。民族纺织业在此期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几个资本集团,如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到 1915 年已设 3 厂;荣宗敬、荣德生创设的申新纱厂到 1921 年

    14、也已设 4 厂。到 1922 年,申新共有纱机 134907 锭、布机 1615 台,资产总值达 1591 万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民营棉纱织企业。周学熙创办的华新纺织公司,19181922 年先后开设 4 厂,资本达 836万元,纱机 108000 锭。面粉业的发展仅次于纺织业。1911 年全国面粉厂约有 40 家,资本 600 多万元。1919 年增至 120 多家,资本约 4500 万元。在大战期间,中国面粉畅销英、法、美、俄、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二)特点。中国民族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也仍然很浓。第一,中国民族工业是趁欧美

    15、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无暇东顾的机会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因此,这种发展是很短暂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又都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立即开始萎缩,逐渐萧条。第二,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还未形成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第三,中国民族工业在大战期间虽然出现了一些上百万元的大公司,但发展较快的还是中小企业和工场手工业。第四,中国民族工业即使在发展较快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在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外资仍然超过本国资本。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18.00)12.科举废除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数:9.00)_正确答案:()解析:(一)科举

    16、制的废除。20 世纪初,清政府逐步改革并最终废除了科举制度。1901 年后,清政府开始对科举制实行改革,一方面修改科举考试内容,将传统的四书、五经扩大到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另一方面逐渐减少科举名额,使学堂与科举最终合流。1905 年 9 月,清政府下令从1906 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这样,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废除。 (二)影响。科举制的废除,扫除了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道路上的重要障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清政府科举制的改革与废除不仅是一次政治变革,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迁,造成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科举制废除后,耕读仕进的上升性社会变动取向转变,城乡逐渐

    17、分离,在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阶层不复存在。由于政教相连的政治传统中断,政统的常规社会来源枯竭,又缺乏新的职业官僚养成体制,原处边缘的军人和工商业者等新兴权势社群因“市场需求”而逐渐进据政统。13.概括晚清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的特点和影响。 (分数:9.00)_正确答案:()解析:马关条约中关于允许日本在华投资的内容,是晚清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的开端,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特征。由此,资本主义在华投资不断增加。在华投资经历了起步期(18401894)、扩张期(18951945)和衰竭期(19461949)三个阶段。大体说来,晚清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

    18、,直接投资所占的成分特别高。直接投资是以外国人在华开设分公司和设立企业的形式出现。据统计,截至义和团时期,直接投资占资本主义在华总投资的 63%;九一八事变时期达到了 78%;七七事变时为 75%。而间接投资除日本有极少数对中国公司借款外,均为中国政府借款。 其次,半数以上的外资,用于商业掠夺性质的事业,即进出口和与其相关的运输、银行、保险等行业,而工矿生产事业所占比例极小。1931 年前,一直是运输部门投资最大,尤其是轮船,与内河航运权相结合,成为商品倾销和物资掠夺的基于,长期压制本国轮船业。外资铁路亦是一个重要领域。但到了七七事变前,金融业跃居首位。据统计,金融、运输和贸易三项,1914

    19、年占总投资的 42%,1936 年即占 52%。 再次,在华外资中的超经济掠夺性质。主要以外资庞大的不动产占有和政治性借款等为代表,其中政治性借款最为典型。这种为了应付战争赔款而出现的政治性借款,直接成为中国人民的负担,借款方以种种威胁利诱的手段,借此获取特权。 最后,外国投资的集中性。这种特征主要是与通商口岸及租界租借地等特权相结合。九一八事变前,外国资本中 42%集中在上海等东部沿海等地,使国内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 西方列强在华投资,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将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廉价原料供应地和投资场所,并加强了对华资源和财富的掠夺,压制了中国的民族经济,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对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另外一个方面,外国资本的投资和经济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如铁路运输、工矿、金融业等,刺激了中国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南京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6年(中国近现代史)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