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5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 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2 分) A.粗 糙 (co) 发 酵 (xio) 穿 戴 (di) 重蹈 复 辙 (f) B.坎 坷 (k) 炮 制 (po) 选 拨 (b) 根深 蒂 固 (d) C.耗 废 (fi) 荫 庇 (yn) 逮 捕 (di) 一 筹 莫展 (chu) D.干 瘪 (bi) 窒 息 (zh) 蕴 藻 (zo) 甘 拜 下风 (bi) 解析: A.发酵 (jio);重蹈覆辙。 B.坎坷 (k)。 C.逮 (di)捕。 答案: D 2.选出填在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2、( )( 2 分) (1)这封信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 _。 (2)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 _,他开心地笑了。 (3)语文老师精彩的演讲,让同学们 _不已。 (4)这场音乐会,将音乐 _的美,带给了广大听众。 A.振荡 成果 赞赏 无与伦比 B.震荡 成果 赞叹 无与伦比 C.震荡 硕果 赞叹 美轮美奂 D.振荡 硕果 赞赏 美轮美奂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注意根据语境进行辨析。 答案: B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2 分) A.在他不懈地努力之下,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修改:将“改进”改为“提高”。 B.为了防止类似“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不再发生,国务院要求各
3、部门要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修改:去掉“不再”中的“不”。 C.他这次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因为他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修改:去掉“因为”。 D.我们在实现和追求个人幸福与成功的同时,就已经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贡献。修改:将“贡献”改为“努力”。 解析: D 项逻辑顺序颠倒。把“实现和追求”改为“追求和实现”。 答案: D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2 分)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B.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雁门太守行是他的作品。 D.爱莲
4、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答案: A 5.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2 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
5、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鉴赏 ,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答案: C 6.选出下列对课外文学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2 分) A.西游记中“大闹天官”这一情节最能表现 孙悟空敢于反抗压迫的精神。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先后买了三辆车,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都失去了。 C.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笛福。作品讲述了鲁滨孙因海难流落荒岛,坚强地度过 28 年孤独时光的故事。 D.格列佛游记具有鲜明的童话色彩,但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6、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的识记与理解。 B 项中祥子先后买了两次车。 答案: B 7.结合语境补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3 分) 即使人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不幸,我们也要对它报以美丽的笑容。史记是司马迁对不公的命运报以的最坚强的笑容;童年是高尔基对冷酷的生活报以的最真诚的笑容; 。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注意句式词性、内容格式、修辞方式等方面。 答案: 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残缺的人生报以的最乐观的笑容。 8.语言的实际运用。( 2 分)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两会,这一理念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被提升至“建设书香
7、社会”的层 面。为了贯彻这一文件精神,你所在的社区将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为这次读书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20 字以内)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运用。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答案: 示例: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让书香飘满每个角落。让阅读成为你的生活习惯。 9.古诗文默写填空。( 13 分) 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柳暗花明
8、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 , 。 渔家傲秋思中揭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 在河之洲 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烽火连三月 烟笼寒水月笼沙 山重水复疑无路 苟全性命于乱世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术勒归无计 二、阅读(满分 60 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 10-13 题。( 10 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9、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 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 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
10、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释】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刍:喂牡畜的草。求:寻找,寻求。烦御:烦劳驾驭。顿:整顿,这里指拉。辽:远。骀( ti):劣马。试:试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2 分) (1)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 (2)尽其 道 以求而试之耳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道”的含义是“方法”。 答案: (1)只是 (2)方法 1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2 分) A.策 之不以其道 不屡 策 ,不烦御 B.食 之不能尽其材 其所以饮水 食 刍 C.而 伯乐不常有 不舍昼夜 而 追之 D.其 真不知
11、马也 在当 其 所能而已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A 项中的两个“策”字都是名词作动词,用鞭子。 答案: A 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注意关键语句以及特殊句式的理解。 答案: (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 13.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2、,要求能够理解文章大意,从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的角度进行阐述。 答案: 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19 题。( 20 分) 一件毛衣的温度 19 岁那年,我第一次去北京,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爱情。事情终究还是发展到了那一步。任我在他校门口一直等着,他始终没有出现。深秋的夜静得出奇,寂寞的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我流着泪,无奈地准备打道回府。 等我到火车站,去南京的火车已走了。幸运的是,去上海的还有一班,半夜的时候,我坐上了去上海的列车。车厢里人很少,也很冷。心急来寻男友的我,竟忘记带件外套,只穿了件薄薄的长袖。 一会儿的工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
13、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 。我把长袖拉得紧紧的,希望能将自己尽可能多地装进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鼻子开始发痒了,喷嚏一个接着一个地喷涌而出,还带着黏黏的液体。 我四下寻看着,抱着一丝希望看看能否找到什么东西来御寒。当头转到左前方的时候,我发现 45 角处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生在看着我。当我俩眼神交汇的时候,他赶忙将头低下,我没再理会,继续寻找着。再看到他的时 候,发现他还在看着我,眉目微蹙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觉得奇怪,便仔细 打量起他来。这是个长相不错的男孩儿,挺拔的身材,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因为瘦,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外套显得 空荡荡的。 可能感觉到我一直看着他,他微微抬起头 盯 着
14、我,嘴微微蠕动了一下,又没了声响。随即,又低下头去。顺着他的眼睛看下去,我发现他一直盯着手中的袋子看,从我的位置处,可以辨别出袋子里装的是衣服。是衣服又怎么样呢?难道我要向别人借衣服吗?可是,寒冷一阵阵袭来,我越来越觉得冷,身上的温度越发的低了。心里的两个念头在不停地打架,“借”还是“不借”,抗争越来越激烈。最后,还是“不借”败了! 打定主意后,我借着去厕所的名义,回来的途中,经过他的位置前,小心地问他一句:“袋子里的衣服可以借 我穿下吗?等下车我就还你。”他猛然抬起头,瞪大了眼睛,又有些欣喜地看着我,拿出袋子里的毛衣。他红着脸说:“毛衣上有个小洞,你不介意的话,就穿上吧!”道了声谢谢,我拿着
15、毛衣疾步回到位置上,立刻 就将它套在身上。有了大大的毛衣,身子顿时暖了起来,一个个鸡皮疙瘩也像败军一样急急撤退了。 等身子暖和起来,我才注意到毛衣的袖口处的确有个小洞,不大,但在一整片灰色中还是显得很扎眼,像个自卑的小孩子一声不响地躲在角落里。我看着那个手指般粗细的洞,幡然醒悟过来为什么他一直看着我又欲言又止的样子了。他一定早就觉察出我的 处境,想借衣服给我,却又碍于衣服的不完美不好意思将衣服递上。瞬间,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我心里来回翻滚起来 到南京的时候,他将毛衣留给了我,我没有拒绝,因为有毛衣的相伴,我不再感觉到寒意。 至今,我还留着那件毛表。虽然它旧了,还有一个小洞。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一个
16、陌生人与你相遇,只占你生命中短短的一寸光阴,有时却又显得如此珍贵。不知道,远方的他是否还记得自己的一件带着破洞的毛衣,给当时失恋的女孩儿带来多大的宽慰与温暖。 (选自读者丛书,有改动)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们的概括能力,注意人物、地点、时间以及事件的完整性。 答案:当“我”因失恋在回家的火车上又冷又无助时,一个男孩儿借给“我”一件袖口上带着破洞的毛衣,让“我”感到了温暖和宽慰,并终生难忘。 15.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2 分) 一会儿的工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 解析: 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辽宁省 辽阳市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