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7 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9,分数:18.00)1.虚壹而静(分数:2.00)_2.对贤良策(分数:2.00)_四馆_社学_六斋_6.福建船政学堂(分数:2.00)_7.万木草堂(分数:2.00)_8.“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9.“全人生指导”思想(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0.简述“学在官府”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数:2.00)_1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和地位的观点。(分数:2.00)_12.墨家与儒家教育方法有什么不同
2、?(分数:2.00)_13.简述韩愈师说中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14.介绍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15.简述宋代“兴文教”政策的主要表现。(分数:2.00)_16.宋元蒙学教材的种类和特点是什么?(分数:2.00)_17.简述洋务运动时期的改革措施以及指导思想。(分数:2.00)_18.简述严复的三育论思想。(分数:2.00)_19.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新观念的特点。(分数:2.00)_20.简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意义。(分数:2.00)_21.简述“戊辰学制”的特点。(分数:2.00)_22.请解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分数:2.00
3、)_23.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24.6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分数:2.00)_25.论述韩愈的尊师重道思想。(分数:2.00)_26.评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分数:2.00)_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7 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9,分数:18.00)1.虚壹而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是荀子提出的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意思是:荀子所谓“虚”,指不以已有的认识妨碍接受新的认识;“壹”,指思想专一
4、;“静”,指思想宁静,专心致志。荀子认为“心”要知“道”,就必须做到虚心、专心、静心。这一方法仍然是现代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解析:2.对贤良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对贤良策由西汉董仲舒编撰,其以“贤良”对答武帝三次策问,故得此名,共三篇,因讲述天人关系,又称“天人三策”。该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要求朝廷“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书中的一系列思想直接影响了汉武帝推行的文教政策。)解析:四馆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东晋末年的战乱,使官学荒废。到了南朝宋文帝当政时期,在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官学教育也出现了暂时的繁荣。宋文帝开设
5、了以儒学为主的儒学馆;开设玄学馆,研究老庄学说;此外还开设了史学观和文学馆,四馆并列,各就其业招收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四馆的建立打破了自汉代以来经学教育独霸官学的局面,使玄学、史学、文学与儒学并列,这是学制上的一大改革,也反映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解析:社学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办于元朝,是设在农村地区,利用农闲空隙时间,以 8 至 15 岁的农家子弟为教育对象的初等教育形式,并带有某种强制性。明代继承发展了社学,社学制度更趋完善,普遍设立,成为对民间儿童进行初步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清代各省的州县都设立“社学”,普及面更广。社学对于发展农村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意
6、义。这是元朝在教育组织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六斋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末清初的教育家颜元在晚年开办的漳南书院中,曾划分为六斋,分别研习不同的学科。主要是文事斋、武备斋、经史斋、艺能斋、理学斋和贴括斋。六斋既体现了他丰富而实用的教育内容,也体现了他的教育制度和分科教学的思想。)解析:6.福建船政学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福建船政学堂是福建船政局的组成部分。福建船政局是由洋务派重要官员左宗棠创办的近代第一个专门制造近代轮船的工厂。左宗棠一开始就把造船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学堂的宗旨是“习学洋技”,主要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学堂有前学堂和后学堂之分,前学
7、堂学习制造技术,后学堂学习驾驶和轮机技术,之后前学堂内添设“绘事院”和“艺圃”。其中艺圃开创我国近代职工在职教育的先声。总之,福建船政学堂既培养军事人才,也培养军工技术人才。福建船政学堂是洋务学堂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所。它在我国近代海军事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近代中国海军输送了第一批舰战指挥和驾驶人才,也为近代中国船舰制造业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解析:7.万木草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万木草堂是维新教育时期建立的学堂,是康有为的讲学场所。1891 年创立于广州长兴里。办学宗旨是培养兼通中西学说、德智体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招收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有志
8、于维新运动的青年。开设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文字之学四种课程。学生有陈千秋、梁启超等,造就了一大批维新人才。万木草堂是一所旧式学堂向新式学堂过渡的学校,于 1898 年停办。)解析:8.“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要求以“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一方面采取了一些战时的教育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强调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这一方针是一项具有长远见识的重要决策,它既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仍苦苦支撑,并
9、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当然,教育同样成为国民党搞反共、闹摩擦、压制民主与控制思想的工具。)解析:9.“全人生指导”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重视和关注青年问题,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所谓全人生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予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的核心是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全人生指导”最重要的原则是提倡自动自律,培养青年的主动精神,让青年做
10、自己的主人,教育只是居于指导地位,不应包办和强制,对青年的影响很深远。)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0.简述“学在官府”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 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其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西周的社会制度。 其产生的客观原因是: 惟官有书,而
11、民无书; 惟官有器,而民无器(礼器,乐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解析:1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和地位的观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教育对个人的作用两方面论述了教育作用问题。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庶、富、教”。 孔子阐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有三个条件:首先,要有较多的劳动力;其次,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中的吃、喝、穿、住的问题;最后,只有在庶、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孔子是我国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教育家。 教
12、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首次论述了教育与人的关系。性,指先天素质;习,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他认为人们的先天素质是很接近的,但是人们之所以在成长中千差万别,是后天“习染”的结果。这一观点肯定了人不论等级贵贱,生来在天赋素质上平等,这就说明教育是人们成长中的一种特殊的环境,要承认教育的必要性和关键性。从“习相远”的观点出发,孔子强调人的一生都要受教育,还要重视居住环境的选择和社会交往的选择。“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是孔子人性论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和应该受教育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解析:12.墨家与儒家教育方法有什么不同?(分数:2
13、.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墨家与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两大重要的学派,被称为当世之“显学”。他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最大的不同是: (1)墨家强调主动;儒家强调学生积极求教,教师讲解注重启发。墨家不赞成儒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的被动施教的态度,主张“虽不扣必鸣者也”的“强说人”精神。作为“有道者劝以教人”的兼士,其职责是主动、积极地“上说下教”,向人们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 (2)孔子主张“述而不著”,墨家主张创造。墨子认为对于古代的好东西应当继承,但是在今天应当创造出新的东西,希望好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墨子认识到了继承和创造的关系,也表现了其重创造的教育方法。)解析:13.简述韩愈师说中的
14、教育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师说是唐代教育家韩愈论述师道的文章,主要论述教师的意义、任务、为师的标准、师生关系等内容。 (1)教师的意义:尊师即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韩愈竭力倡导尊师重道,他认为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所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重视向师学习,所以尊师即卫道。 (2)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是最主要的内容。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韩愈提出教师要以“道”和“业”为标准来衡量。谁先有“道”,或者有专“业”学问,谁就是教师。至于出身、年龄、资历、国别等,都不是择师的标准。他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5、,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也就是说,师生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相互为师。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 (4)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韩愈强调师生关系在道和业面前是一种平等关系,师生关系可以互相转化,这是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思想的一种否定。这种含有辩证法因素和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解析:14.介绍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第一次兴学: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 第一,令州县立学,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第二,改革
16、科举考试内容,停帖经和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第三,振兴太学,将胡瑗的“苏湖教法”引入太学,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体现对当时教育空疏、流于形式的教育的批判。 (2)第二次兴学: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第二,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3)第三次兴学: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 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至此,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县的学校网络,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兴
17、学;第二,建立县、州、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第三,扩建太学,营建太学之“外学”,作为太学的外舍;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三次兴学虽然都因为守旧派的阻挠而中断,但是总体上讲,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解析:15.简述宋代“兴文教”政策的主要表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宋初的统治者在打败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国家之后,在统治策略上作了重大改变,即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推行了“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宋朝在这样的文教政策指导下,具体措施有以下四点:第一,重视科举,重用士人;第二,“三次兴学”,广设学校;第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 硕士 EDM 综合 中国 教育史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