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汉代太学始建于( )。(分数:2.00)A.公元 124 年B.公元前 221 年C.公元 4 年D.公元前 124 年3.从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来看,其人性论属于( )。(分数:2.00)A.性善论B.性三品说C.性自然论D.性恶论4.( )是两汉时期官吏的主要选拔制度。(分数:2.00)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世袭制5.王充对下列哪种人才形
2、态最持批判态度?( )(分数:2.00)A.儒生B.文吏C.文人D.通人6.“立五经博士”是由( )设立的。(分数:2.00)A.汉献帝B.汉文帝C.汉武帝D.唐太宗7.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分数:2.00)A.王充B.汉武帝C.贾谊D.董仲舒8.“太学”出现在( )。(分数:2.00)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9.“独尊儒术”是由( )首先提出的。(分数:2.00)A.王充B.汉武帝C.董仲舒D.贾谊10.鸿都门学的主要教学和研究内容中没有( )。(分数:2.00)A.尺牍B.字画C.经学D.辞赋11.“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句强调知识作用的话出自( )。(分数:2.00)A.荀
3、况B.王充C.王安石D.颜元12.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是( )。(分数:2.00)A.君臣、父子、兄弟B.君臣、父子、夫妇C.君臣、父子、朋友D.父子、兄弟、夫妇13.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鸿儒,其有别于儒生、通人和文人的显著特征是( )。(分数:2.00)A.博览古今B.讲授章句C.兴论立说D.上书奏记二、辨析题(总题数:5,分数:10.00)14.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15.因为道家“人法自然”,由此看来其思想就彻底否定了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分数:2.00)_16.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分数:2.0
4、0)_17.就性质来看,稷下学宫是一所私学性质的教育机构。(分数:2.00)_18.“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16.00)19.简述孔子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主张。(分数:2.00)_20.孟子所提倡的有关教育作用的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数:2.00)_21.孟子和苟子教育思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数:2.00)_22.稷下学官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分数:2.00)_23.简述大学“三纲领”“八条目”的具体内容。(分数:2.00)_24.中庸是如何阐述学习过程的?(分数:2.00)_2
5、5.简述苟子关于教师的地位、条件和作用的思想。(分数:2.00)_26.简述学记中“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14.00)27.必答题(分数:2.00)_28.请分析中国古代私学和官学的不同。(分数:2.00)_29.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对我国教育发展的贡献。(分数:2.00)_30.从我国的教育历史来看,孔子的贡献有哪些?(分数:2.00)_31.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分数:2.00)_32.对“学而优则仕”,你如何评价?(分数:2.00)_33.墨子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其科学教育家的特性?(分数:2.0
6、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汉代太学始建于( )。(分数:2.00)A.公元 124 年B.公元前 221 年C.公元 4 年D.公元前 124 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太学的产生这一历史史实。元朔五年(前 124)丞相公孙弘,奏请为五经博士设立博士弟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所太学。博士,即是太学的教师;博士弟子,即是太学的学生。东汉称为“诸生”或“太学生”。因此,
7、本题选 D。3.从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来看,其人性论属于( )。(分数:2.00)A.性善论B.性三品说 C.性自然论D.性恶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人性论。董仲舒吸收了先秦至汉初普遍流行的人性差异论的观点,明确将人性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等级:“有斗筲之性,中民之性,圣人之性。”教育对于不同的人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本题选 B。4.( )是两汉时期官吏的主要选拔制度。(分数:2.00)A.察举制 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世袭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官吏选拔制度。汉代统治者为了适应日益庞大的官僚机构对吏员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选拔统治人才的制度。这套制度包括皇帝征召、私人荐举等多
8、种方式。但最制度化的是察举,即由地方(也包括中央各部门)长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朝廷予以录用为官。因此,本题选 A。5.王充对下列哪种人才形态最持批判态度?( )(分数:2.00)A.儒生B.文吏 C.文人D.通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王充的教育思想。王充认为,文吏受过文字教育,但“无篇章之通,不闻仁义之语”,长大以后,或依靠自己的门第,或攀援权贵,入仕成吏。这些人不入仕,和一般的俗人没有区别,起用这种人不利于国家实行德治的政策。因此,本题选 B。6.“立五经博士”是由( )设立的。(分数:2.00)A.汉献帝B.汉文帝C.汉武帝 D.唐太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汉代教育改革的历史史实。汉武帝
9、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五年(前 136)废除了诸子各家博士,专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这是中国历史上“独尊儒术”的标志。因此,本题选 C。7.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分数:2.00)A.王充B.汉武帝C.贾谊D.董仲舒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有关董仲舒的教育实践。汉初所实行的“无为”政治留下了种种社会矛盾,汉武帝登基后。对于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必须有所抉择。如要实行“有为”政治,是采用法治,还是采用德治,在政治上应该以什么为指导思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汉武帝带着这些问题举行贤良对策。董仲舒对此一一作了回答。董仲舒提出的一系列对策即为对贤良策。因此,本题选 D。8.“太学”出现在( )。(分数
10、:2.00)A.唐代B.汉代 C.秦代D.周代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太学的产生这一史实。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五年(前 136)废除了诸子各家博士,专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这是中国历史上“独尊儒术”的标志。至元朔五年(前 124)丞相公孙弘,奏请为五经博士设立博士弟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所太学,太学博士即是太学的教师。因此,本题选 B。9.“独尊儒术”是由( )首先提出的。(分数:2.00)A.王充B.汉武帝C.董仲舒 D.贾谊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有关教育改革的历史史实。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董仲舒,他前后三次回答汉武帝的策问,其中的三条建议后来成为政府实行的三大文
11、教政策。因此,本题选 C。10.鸿都门学的主要教学和研究内容中没有( )。(分数:2.00)A.尺牍B.字画C.经学 D.辞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鸿都门学的了解和识记情况。鸿都门学以尺牍、字画、辞赋为主要教学和研究内容,而经学不属于其教学内容。因此,本题选 C。11.“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句强调知识作用的话出自( )。(分数:2.00)A.荀况B.王充 C.王安石D.颜元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王充的教育思想。“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意思是说,人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出自东汉哲学家王充的著作论衡。因此,本题选 B。12.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是( )
12、。(分数:2.00)A.君臣、父子、兄弟B.君臣、父子、夫妇 C.君臣、父子、朋友D.父子、兄弟、夫妇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所谓“王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尽管“三纲”思想并非由董仲舒首先提出,但他对此进行了系统论证并使之在教育和伦理实践中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此以后,臣忠、子孝、妻顺成为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因此,本题选 B。13.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鸿儒,其有别于儒生、通人和文人的显著特征是( )。(分数:2.00)A.博览古今B.讲授章句C.兴论立说D.上书奏记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王充的教育目的观。王充的培养目标
13、:第一是“鸿儒”;第二是“文人”;第三是“通人”;第四是“儒生”。他认为死守章句,只能培养“章句之生”,对社会没有用处;只有培养博通古今、著书立说的“鸿儒”,才对社会有益。这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张是很有见地的。因此,本题选D。二、辨析题(总题数:5,分数:10.00)14.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15.因为道家“人法自然”,由此看来其思想就彻底否定了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一表述不正确。 道家思想虽然以反儒家、反礼仪的面貌出现,激烈地抨击了礼教的虚伪性,倡导“人法自然”,主张“无为”,但实际卜并没有完全否定教育的作用
14、。主张施行法自然的“不言之教”,所渭“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同样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只不过与儒家在思想和实践上有所不同而已。)解析:16.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一表述是正确的。 写作于战国晚期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解析:17.就性质来看,稷下学宫是一所私学性质的教育机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一表述不正确。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创设的一所著名学府
15、,从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因为学宫是从养士制度发展转化而来的,其养士、用士和“招致贤人”的目的很明显。然而,学宫具体的教学和学术活动,又由各家各派自由安排,齐国官方并不插手干涉,因此,从这一方面看,稷下学宫也可以说属于私学。总的说来,稷下学宫所独创的官方兴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集讲学、著述、育才与咨政为一体的职能模式,自由游学和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学术自由和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尊重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都显示了它的成功之处,对后代官学与私学(如书院)的发展具有启迪作用。因此稷下学宫并非一所单纯的私学性质的教育机构。)解析:18.“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在
16、师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观点错误。 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不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唯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不唯师说的思想。荀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治理;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云”,否则就是背叛。据此提出尊师,并以是否尊师为国家兴衰的标志。)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16.00)19.简述孔子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主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17、1)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治国的基本大纲,要解决三个重要条件:首先是“庶”,要有较多劳动力;其次是“富”,要使人民群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最后是“教”,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这三者的先后顺序表明相互间的关系,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才会取得社会成效。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认为先要抓好经济建设以建立物质基础,随之而来就应当抓教育建设,国家才会走上富强康乐之路。 (2)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利民的德政,反对害民的苛政。为了达到德政的目的,他强调以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要宣传忠
18、君孝亲、奉公守礼,这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 (3)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栩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天赋高贵、优越的思想。提出这一理论,是人类史上一个重大的突破,成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当受教育的理论依据。 (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种观点,是孔子人性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把人性分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知之者”与“困而学之”,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学”,属于下愚。“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的就是中人这部分,中人有条件接受教育,可以对他们谈高深的学问。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属于中人这个范围,对中人的发展,教育
19、能起重大作用。因此,他在实践上强调重视教育,这是孔子教育思想有进步意义的一面。至于他把人性分等级,并断言有不移的上智和下愚,这是不科学的,是他人性论的一个缺憾。)解析:20.孟子所提倡的有关教育作用的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孟子道性善”是其中重要的一派观点,而且是第一次从理论高度对人自身本质加以认识和阐述,并形成论证政事必先论证教育、论证教育必先沦证人性的思维习惯。 孟子以为,仁、义、礼、智这些人的“良知”“良能”,是人所固有的。但同时,孟子的“性善论”却又揭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成为其教育思想的基础。 其一,“性善论”说明了人性是人类所独有的区别干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 教育史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