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南省中考真题历史.docx
《2015年河南省中考真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河南省中考真题历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5 年河南省中考真题历史 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20 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图片中出现“八国联军入侵”信息。 1900 年,英、 美、俄、日、法、德、意、奧组成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进犯北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8 月中旬,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 1901 年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
2、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答案选 D。 答案: D 2.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 根本变化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解析: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剌激了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变局论”在思想界流行开来。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但这一机构一直由洋人把持;设同文馆,培养外国语言文字、科学技术人才。中国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C 符合
3、题意,故选 C。 答案: C 3.20 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解析:题文中的“揖美追欧”说的是中华民国政府学习欧美的意思,“旧邦新造”说的是推翻旧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飘扬五色旗”中的五色旗,红黄蓝白黑,象征五族共和。所以选项 B 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B。 答案: B 4. 下列对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国共首 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 B.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
4、八事变 C.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D.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的识记。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指的是北伐战 争,发生在 1926 年。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发生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是 1924-1929 年。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是 1931 年,不属于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故正确答案是 B。 答案: B 5.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 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中共
5、“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南昌起义的发动 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井冈山的认识,黄埔军校的创办、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都发生在大城市,和农民无关。 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 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 答案: D 6.“从此千里争片刻, 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A.火车轮船的传入 B.大众传媒的兴起 C.有线电报的出现 D.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此题考査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分析题文中的“从此千里争片刻,
6、无须尺幅费笔现。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地角天涯连一线”暗示是指有线电报的出现。火车轮船的传入、社会习俗的变化和题文材料无关,大众传媒的兴起不是在近代,故此题选择答案 C。 答案: C 7.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 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 3 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 统一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新中 国外交的新局面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解析:本题考査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点。根
7、据所学知识, 1950 1953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抗美援朝的胜利,空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选项中 D 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D。 答案: D 8.下面两幅图说明新时期我国 A.完善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 B.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初步奠定 D.有效地杜绝了各种违法行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的分析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 1982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我国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
8、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民主法制建 设取得重大进展,所以答案是 B。 答案: B 9. 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 1987 年,全国 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1985 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题文中的“到 1987 年,全 国80%
9、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 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故选 C。 . 答案: C 10.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 ”的。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 多元的职业方向 开放的就业观念 自主选择的权利 统一的分配制度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题文材料,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多元的职业方向、开放的就业观念和自主选择的
10、权利,不再是统一的分配制度。所以答案是 A。 答案: A 11.长期以来欧洲人对奇异而神秘的东方感到好奇。有的书籍写道:生活在恒河源头地区的人们吃蛇,而且能活到 400 岁,另一些人生下来只 有一条腿,但是十分灵巧。从根本上开始改变欧洲人这一认知的事件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影响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世界,从根本上开始改变欧洲人的认知,所以此题选 B。 答案: B 12.“华
11、盛顿的行动很感人为了国家的事业,他却抛弃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离开了家人和朋友,牺牲 了自己的舒适环境,把这一切都拿来孤注一掷。”材料中“国家的事业”是指 A.起草人权宣言 B.赢得民族独立 C.实现种族平等 D.消除南北差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的 1775 一1783 年的美国独立战争,艰苦地打了八年,最终使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扇得了独立。和华盛顿无关,故选择答案 B。 答案: B 13.一位希腊首领曾指出:“依我看,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真相”的发现有助于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
12、.人文主义的兴起 C.自由平等的追求 D.世界和平的维护 解析: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 1799 年通过政变夺取政权, 1804 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 ,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成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典范。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捍卫并传播法国革命成果。拿破仑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 ABD 和拿破仑无关,因此选 C。 答案: C 1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民族危机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
13、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俄国 1861 年改革,是当时俄国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冲突所引起的封建农奴制危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的必然结果。这次改革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并为革命形势所迫,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题文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故此题选择答案 D。 答案: D 15.19 世纪中期,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和沃尔特惠特曼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 : 巴黎景象 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 清晨的烟霾, 高楼沐浴在雾海, 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 在卑微的渴望中呼
14、出垂死的 气息 曼纳哈塔(即曼哈顿) 入 T 道 F 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 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 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 亮的声音, 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 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两段诗歌表明 A.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只有痛苦 B.工业化污染城市环境成共识 C.诗人们对城市工业化的看法不同 D.工业化城市受到普遍欢迎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题文中的“ 19 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城市工业化。诗人笔下的巴黎景象是工业化污染给城市带来了痛苦。诗人笔下的曼哈顿则是城市工业化带来的新气象。所以两段诗歌表明诗人们对城市工业化的看法
15、不同,故此题选 C。 答案: C 16.苏联所实行的这一路线的市场关系能“发展为社会主义”。因为它几乎不需要强制,而且注重这样的 原则:“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这一路线是指 A.新经济政策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五年计划 D.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在列宁的领导下, 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具体表现如下:用稂食税代替原来的余稂收集制;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6、 A 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 A。 答案: A 17.1931 年凯恩斯说:“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 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昵?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产品价格 C.发放蓝鹰标识,干预工业生 产 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题文中“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昵?当然不是。”的意思是让人人都有事做,都可以就业。
17、当时,美国政府拨款兴办了许多公共工程,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 ABC 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文材料,故此题选择答案 D。 答案: D 18.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段话中“真正欧洲人的感觉”直接来自于 A.欧共体的成立 B.欧盟成员国的增加 C.欧元的发行 D.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欧盟的相关知识。 1993 年欧盟成立后,欧盟各国逐步使用统一的货币 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区。力求在外交、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18、“口袋里的欧洲”指的是欧元的发行,故此题选择答案 C。 答案: C 19.“据统计, 20 世纪 90 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 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 1996 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 58.6%,美国占 55.3%,日本占 53%。”材料反映了 20 世纪 90 年代 A.德国实力世界第一 B.资本主义三足鼎立 C.政治多极化趋势凸显 D.知识经济悄然而至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知识经济的相关知识。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全球化。题文材料“ 1996 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河南省 中考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