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18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6,分数:5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小题,满分。_2.单项选择题第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3.关于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B.刑法总则指导刑法分则的运用与研究C.刑法分则使刑法总则的规定具体化D.刑法分则对刑法总则不能有丝毫突破4.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十大类的主要依据是( )(分数:2.00)A.一般客体
2、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5.刑法第 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这种罪状是( )(分数:2.00)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6.刑法第 311条规定:“明知他人有间谍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这种罪状是( )(分数:2.00)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7.刑法第 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这种罪状是( )(分数:2.00)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8.刑法第 115条第 2款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这种罪状是( )(分数:2.00)A.简单罪状B.叙
3、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9.下列罪名中,属于过失犯罪的是( )(分数:2.00)A.分裂国家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C.间谍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10.甲系海关工作人员,被派往某国考察。甲担心自己因放纵走私被查处,拒不归国。为获得庇护,甲向某国难民署提供我国从未对外公布且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海关数据。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A.甲构成叛逃罪B.甲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对甲不应数罪并罚D.即使刑法分则对叛逃罪未规定剥夺政治权利,也应对甲附加剥夺 1年以上 5年以下政治权利11.关于放火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罪是危险犯B.该
4、罪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C.该罪是故意犯罪D.该罪的主体是已满 14周岁的自然人12.关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罪是放火罪、决水罪等犯罪的兜底性罪名B.该罪既可以是故意犯罪,也可是过失犯罪C.该罪是危险犯D.该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13.关于破坏交通工具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是危险犯B.本罪的交通工具必须正在使用中C.本罪的对象可以是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任何部位D.本罪与盗窃罪之间存在想象竞合关系14.关于破坏交通设施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的对象是轨道、桥梁、隧道等交
5、通设施B.本罪是结果犯C.本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之间存在交叉D.本罪是故意犯罪15.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又实施杀人行为,应如何处罚( )(分数:2.00)A.择一重罪论处B.数罪并罚C.吸收犯,成立一罪D.连续犯,数罪并罚16.关于劫持航空器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罪的对象只能是民用航空器B.以杀人等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只成立本罪一罪C.劫持并控制航空器以后,又实施杀人行为的,应实行数罪并罚D.本罪是危险犯17.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犯罪主体( )(分数:2.00)A.只能是自然人B.只能是单位C.既可以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D.只能是特定的自然人18.关于非法
6、持有枪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罪是枪支类犯罪的兜底性罪名B.持有,只限于直接持有,不包括间接持有C.持有,既包括现实持有,也包括观念上持有D.本罪的对象枪支的来源,没有限制19.多项选择题第 21-2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20.我国刑法理论中的法定刑主要包括( )(分数:2.00)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相对不确定的法定刑21.我国刑法中相对确定刑的规定方式主要是( )(分数:2.00)A.明确规定法定刑的最高限度B.明
7、确规定法定刑的最低限度C.明确规定一种刑罚的最低限度和最高限度D.明确规定两种以上的法定刑22.关于法定刑与宣告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定刑是宣告刑的基本依据B.宣告刑是法定刑的实际运用C.法定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D.宣告刑带有一定的特殊性23.下列属于间谍罪行为方式的是( )(分数:2.00)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为境外组织提供秘密和情报24.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 M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1 年后甲受雇于 N国的一个专门收集有关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该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乙,
8、以 1万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了 3份军事机密材料。对甲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分数:2.00)A.以叛逃罪论处B.以叛逃罪和间谍罪论处C.以间谍罪论处D.以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论处25.简答题第 26-27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26.简述宣告刑与法定刑的关系(分数:2.00)_27.简述法定刑的种类(分数:2.00)_28.简述煽动分裂国家罪(分数:2.00)_29.简述间谍罪(分数:2.00)_30.辨析题第 28小题。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1.刑法分则十章罪名中,前面的罪名的危害性都比后面的罪名的危害性大,请对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9、。(分数:2.00)_32.行为人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成立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论处。请对这一说法进行辨析。(分数:2.00)_33.法条分析题第 29小题。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4.刑法第 111条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问题:请对该法条进行分析。(分数:2.00)_35.案例分析题第 30小题。请将
10、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6.【案情】某国间谍戴某,结识了我某国家机关机要员黄某。戴某谎称来华投资建厂需了解政策动向,让黄某借工作之便为其搞到密级为“机密”的内参报告4 份。戴某拿到文件后送给黄某 1部手机,并为其子前往某国留学提供了 6万元资金。【问题】请对黄某的行为进行分析。(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18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6,分数:5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小题,满分。_解析:2.单项选择题第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1、。_解析:3.关于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B.刑法总则指导刑法分则的运用与研究C.刑法分则使刑法总则的规定具体化D.刑法分则对刑法总则不能有丝毫突破 解析:解析: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内容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属于犯罪与刑罚的抽象规定与具体规定之间的关系,刑法总则指导分则的运用与研究,分则使总则的规定具体化。一方面,刑法总则规定的一般原理原则、原理,对刑法分则的具体运用具有指导作用,在理解和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刑法总则的规定与原理。另一方面,刑法分则是刑法总则的具体化,是刑法总则原理和原则的具体适用。在认
12、定和处罚犯罪过程中,既必须考虑刑法总则的一般规定,也要考虑刑法分则的具体规定。但是,刑法分则对刑法总则并非绝对盲从,而是可以有一些例外规定。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4.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十大类的主要依据是( )(分数:2.00)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解析:解析:各国刑法中因犯罪分类的标准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刑法分则体系。我国刑法分则采取大类制方式,将犯罪划分为十大类,对这十大类进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犯罪的同类客体。对这十大类进行排列的依据主要是以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大小为序,由重至轻依次排列。各类犯罪中的具体犯罪的排列顺序是以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由重至轻排
13、列为主,兼顾罪与罪之间的内在联系。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5.刑法第 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这种罪状是( )(分数:2.00)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解析:解析:根据刑法分则性条文对罪状描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罪状分为简单罪状、叙明罪状、空白罪状、空白罪状与叙明罪状并存形式、引证罪状五类。简单罪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只简单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而不作更多的解释。这是因为,这类罪状都为人们所熟知,一看罪状就知道该种行为是哪一种犯罪。简单罪状的形式在刑法分则条文中所占的比例较小。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6.刑法第 311条规定:“明知他人有间谍行为,在国家安
14、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这种罪状是( )(分数:2.00)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 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解析:解析:叙明罪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详尽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如果不详细加以描述,有可能难以区分罪与非罪以及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必须对其犯罪构成要件详细说明。叙明罪状是我国刑法分则条文的主要描述形式。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7.刑法第 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这种罪状是( )(分数:2.00)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 D.引证罪状解析:解析:空白罪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是只指出该犯罪行为
15、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违反其他法律、法规,是构成某种犯罪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该犯罪也就不能成立。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8.刑法第 115条第 2款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这种罪状是( )(分数:2.00)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 解析:解析:引证罪状,是指引用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某种犯罪的特征。引证罪状的条文本身并不描述犯罪的特征,而是引用其他条款已经描述过的某种犯罪的特征来认定该种犯罪。采用引证罪状是为了避免刑法分则条款之间的不必要重复。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9.下列罪名中,属于过失犯罪的是( )(分数:2.00)A.分裂国家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
16、C.间谍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 解析:解析:刑法分则第一章即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罪名,都是故意犯罪,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刑法分则第二章即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名,是典型的过失犯罪,既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10.甲系海关工作人员,被派往某国考察。甲担心自己因放纵走私被查处,拒不归国。为获得庇护,甲向某国难民署提供我国从未对外公布且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海关数据。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A.甲构成叛逃罪B.甲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对甲不应数罪并罚 D.即使刑法分则对叛逃罪未规定剥夺政治
17、权利,也应对甲附加剥夺 1年以上 5年以下政治权利解析:解析:关于 A项。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包括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对于后者的叛逃行为,应该从重处罚。本罪的行为必须是在履行公务期间,但上述“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则无此要求。只要有叛逃行为,即成立本罪。本罪的成立已无需“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为必要要件。本案中的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境外,成立叛逃罪。因此,A 项正确。 关于 B项。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或
18、者个人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上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国家秘密或者情报,而故意为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本案中的甲向某国难民署提供我国从未对外公布且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海关数据,其行为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因此,B 项正确。 关于 C项。甲先后实施了叛逃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两个行为,侵犯了两个法益,对其应实行数罪并罚。因此,C 项错误。 关于 D项。根据刑法第 56条的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第 55条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一般为
19、 1年以上 5年以下。由于在总则中规定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因此,即使分则对叛逃罪未规定剥夺政治权利,也应对犯罪分子附加剥夺政治权利,而且刑期是 1年以上 5年以下。因此,D 项正确。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1.关于放火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罪是危险犯B.该罪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 C.该罪是故意犯罪D.该罪的主体是已满 14周岁的自然人解析:解析: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该罪是危险犯,而非结果犯,既遂标准是放火行为足以使公共安全处于危险状态。该罪的行为方式既可以是作为的,也可是不作为的,后者如消防队员故意不灭
20、火的行为。该罪是故意犯罪,根据刑法第 17条第 2款的规定,该罪的主体是已满 14周岁不满 16周岁的自然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2.关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罪是放火罪、决水罪等犯罪的兜底性罪名B.该罪既可以是故意犯罪,也可是过失犯罪 C.该罪是危险犯D.该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解析:解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是危险犯,既遂标准是造成一定的危险状态。本罪的责任形式只能由故意构成。本罪与使用危险方法实施故意破坏交通工具、故意破坏特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 基础课 刑法学 1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