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课)3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课)3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课)32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课)32 及答案解析(总分:27.98,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根据刑法的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法定对象有(分数:1.00)A.火车、汽车、电车、拖拉机B.汽车、电车、船只、摩托车C.电车、船只、航空器、火车轨道D.船只、航空器、火车、汽车、电车2.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是基于(分数:1.00)A.属地管辖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3.甲系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在协助镇政府处理土地征用事宜时,利用职务
2、上的便利,利用作废收款收据等手段,套取征地补偿费 9万元,据为己有。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1.00)A.侵占罪B.贪污罪C.诈骗罪D.职务侵占罪4.假释考验期限,从( )起计算。(分数:1.00)A.判决宣告之日B.判决执行之日C.判决确定之日D.假释之日5.下列行为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分数:1.00)A.甲、乙互不相识,共同在一仓库内行窃B.甲、乙商议共同强奸妇女,并准备刀具和面罩C.甲教唆 13岁的乙投毒D.甲、乙同时基于过失构成犯罪6.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 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分数:1.00)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C.在办
3、公大楼抢劫的D.入户抢劫的7.甲意图杀害乙,一日晚藏于乙家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对象错误B.打击错误C.事实错误D.客体错误8.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分数:1.00)A.并罚原则B.吸收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折中原则9.某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女青年钱包。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该女青年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将钱包当面送还给女青年,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某甲的行为是(分数:1.00)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10.误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分数:1.
4、00)A.目标的认识错误B.手段的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D.行为误差1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分数:1.00)A.罚金刑主要适用于经济犯罪B.罚金刑必须是强制缴纳C.罚金刑可以减免缴纳D.罚金刑是一种财产刑12.甲、乙共同盗窃一辆价值 40万元的高级轿车,以 20万元的低价出手,由于甲在盗窃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在分赃时,甲分得了 18万,乙只分了 2万。则定罪时,对甲、乙二人的盗窃金额认定正确的是( )(分数:1.00)A.甲、乙的盗窃金额都为 40万B.甲、乙的盗窃金额都为 20万C.甲的盗窃金额为 18万D.乙的盗窃金额是 2万13.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
5、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分数:1.00)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14.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这种情形属于罪数论中的(分数:1.00)A.牵连犯B.想象竟合犯C.继续犯D.连续犯15.甲因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年,1995 年刑满释放。1999 年,甲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年,甲属于( )(分数:1.00)A.累犯B.惯犯C.再犯D.初犯16.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成立犯罪,必须是销售金额达到(分数:1.00)A.5万元以上B.10万元以上C.20万元以
6、上D.50万元以上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累犯不可以假释B.累犯也可以减刑C.累犯不可以缓刑D.判处缓刑的不可以减刑18.下列做法中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分数:1.00)A.重法效力溯及既往B.法律规定不确定的刑罚C.适用行为后的轻法D.适用类推解释19.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分数:1.00)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20.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分数:1.00)A.表面联系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C.一般联系D.普遍联系二、多项选择题(总
7、题数:5,分数:5.00)21.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有(分数:1.00)A.判决宣告前,查明甲分别实施了三次受贿行为,数额分别为 2万、3 万、5 万元B.乙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查明其另外一起受贿 2万元的罪行C.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在服刑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D.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执行完毕后,又发现其在该次盗窃以前还有一起重大盗窃犯罪行为22.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的“中华”牌香烟 100箱进行批发和零售,在被查获时已销售出 80箱,收款 120万元。经检验该批香烟属于不合格产品。甲的行为(分数:1.00)A.触犯
8、非法经营罪B.触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C.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D.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定罪处罚23.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下列犯罪形态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分数:1.00)A.继续犯B.吸收犯C.牵连犯D.想象竞合犯24.下列情形中,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有(分数:1.00)A.对精神病人的暴力侵害的反击B.假想防卫C.防卫挑拨D.事前防卫25.甲武装掩护走私毒品,法院判决其构成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的下列哪些财产可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分数:1.00)A.甲在走私毒品中使用的枪支B.甲被查获的毒品和贩毒资金C.甲在银行账户上的 500万元存款D.甲所有的 2辆豪
9、华轿车三、简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26.紧急避险(分数:1.00)_四、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00)刑法第 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剐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分数:0.48)(1).请用犯罪构成理论分析该条确认的犯罪构成。(分数:0.12)_(2).该条中“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含义是什么?(分数:0.12)_(3).该条中“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
10、规定”的含义是什么?(分数:0.12)_(4).假如甲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法官却判处甲八年有期徒刑,作出这种判决的依据可能是什么?(分数:0.12)_27.案例分析(要求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甲某,男,26 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 6个月,1999 年 12月刑满释放。 乙某,男,18 岁。 2000 年 4月底,甲某与乙某多次密谋共同实施抢劫,并为此准备了凶器。2000年 5月上旬。甲某、乙某携带凶器多次于夜间在偏僻小路旁守候,欲抢劫行人财物,但均未遇见行人。2000 年 6月,甲某和乙某在公安机关例行检查中,因没有身份证和暂住证而受到盘问。经公安人员教育,两人将上述情况如实供述。 试析对甲
11、某、乙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分数:0.5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姜某意图抢劫,尾随一妇女身后。当该妇女回家打开房门后准备关门时,姜某以为其家中无人,强行挤进房内,并随手锁上门,该妇女被吓得惊叫一声。她的丈夫闻声起床,拉开电灯,见姜某站在门口,便问:“你是干什么的?”姜某答不上来,该妇女的丈夫上前打了姜某几个耳光。在邻居的帮助下,姜某被扭送到公安机关。在公安机关,姜某供认他到该妇女家的目的是为了抢钱。 试分析: (分数:1.00)(1).姜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说明理由。(分数:0.50)_(2).姜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说明理由。(分数:0.50)_法律硕士
12、(专业课)32 答案解析(总分:27.98,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根据刑法的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法定对象有(分数:1.00)A.火车、汽车、电车、拖拉机B.汽车、电车、船只、摩托车C.电车、船只、航空器、火车轨道D.船只、航空器、火车、汽车、电车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刑法第 116条规定:“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根据这一规定,破坏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犯罪对象是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
13、空器,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2.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是基于(分数:1.00)A.属地管辖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普遍管辖原则的适用。刑法第 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这是我国刑法对普遍管辖原则的规定。在刑法空间效力原则中,普遍管辖原则处于补充地位,只有针对少数国际犯罪,不能适用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时,才能适用普遍管辖
14、原则。本题中,题干所给条件“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这就显然排除了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的适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刑法行使刑事管辖权时,只能适用普遍管辖原则,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3.甲系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在协助镇政府处理土地征用事宜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作废收款收据等手段,套取征地补偿费 9万元,据为己有。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1.00)A.侵占罪B.贪污罪 C.诈骗罪D.职务侵占罪解析:4.假释考验期限,从( )起计算。(分数:1.00)A.判决宣告之日B.判决执行之日C.判决确定之日D.假释之日
15、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假释考验期限的计算。刑法第 83条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5.下列行为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分数:1.00)A.甲、乙互不相识,共同在一仓库内行窃B.甲、乙商议共同强奸妇女,并准备刀具和面罩 C.甲教唆 13岁的乙投毒D.甲、乙同时基于过失构成犯罪解析:6.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 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分数:1.00)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C.在办公大楼抢劫的 D.入户抢劫的解析: 本题考
16、查的知识点: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刑法第 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入户抢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7)持枪抢劫的;(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根据这一规定,选项 ABD都是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只有选项 C不是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7.甲意图杀害乙,一日晚藏于乙家院内,从
17、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对象错误 B.打击错误C.事实错误D.客体错误解析:8.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分数:1.00)A.并罚原则B.吸收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折中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罪并罚的原则。关于本题的具体分析,请参见 2004年试题的第 13题。9.某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女青年钱包。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该女青年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将钱包当面送还给女青年,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某甲的行为是(分数:1.00)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
18、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中止的时空性特征。自动放弃犯罪的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活动开始实施至该犯罪构成要件完成为止的动态过程之中。这是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客观特征,从行为人开始犯罪预备行为,一直到犯罪既遂发生之前的一段时期内是自动放弃犯罪的有效时区。如果犯罪行为已经达到既遂程度或者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进入终局的,尽管行为人出于悔过心理而自动恢复原状的,也不能再视为中止,只能表明犯罪人的悔罪态度。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10.误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分数:1.00)A.目标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D.行为误差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
19、识点是:事实认识错误的种类。根据行为人对事实认识的错误内容,事实认识错误可以分为目标认识错误、手段认识错误、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等。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显然属于目标的认识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1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分数:1.00)A.罚金刑主要适用于经济犯罪B.罚金刑必须是强制缴纳 C.罚金刑可以减免缴纳D.罚金刑是一种财产刑解析:12.甲、乙共同盗窃一辆价值 40万元的高级轿车,以 20万元的低价出手,由于甲在盗窃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在分赃时,甲分得了 18万,乙只分了 2万。则定罪时,对甲、乙二人的盗窃金额认定正确的是( )(分数:1.00)A.甲、乙的盗窃金额都为
20、40万 B.甲、乙的盗窃金额都为 20万C.甲的盗窃金额为 18万D.乙的盗窃金额是 2万解析:13.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分数:1.00)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杂共同犯罪的含义。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共同犯罪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复杂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分工的共同犯罪。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人可以根据分工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在本题中,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存在着甲望风、乙人室行窃、丙接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课 3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