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2002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2002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2002年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 2002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10,分数:30.00)1.追踪研究(分数:3.00)_2.视觉偏好(分数:3.00)_3.语用技能(分数:3.00)_4.最小充分性原则(分数:3.00)_5.临床法(分数:3.00)_6.潜伏学习(分数:3.00)_7.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分数:3.00)_8.组织策略(分数:3.00)_9.下位学习(分数:3.00)_10.自我效能感(分数:3.00)_二、B简答题/B(总题数:8,分数:40.00)11.简述 Weiner
2、 归因的三维结构模式。(分数:5.00)_12.画出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分数:5.00)_13.简述目标导向课程设计的四个组成部分。(分数:5.00)_14.如何通过目标设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分数:5.00)_15.简述遗传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分数:5.00)_16.简述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观。(分数:5.00)_17.引用有影响的研究结果简要说明家庭或父母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分数:5.00)_18.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分数:5.00)_三、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30.00)19.论述“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际应
3、用。(分数:15.00)_20.设计一项研究,考察青少年吸烟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请说明研究思路、具体方法、结果处理计划。(分数:15.00)_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 2002 年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10,分数:30.00)1.追踪研究(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纵向研究指的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这样的研究能连续地探索被试心理的量变和质变过程,但样本较少,容易丢失,且耗时较长。2.视觉偏好(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视觉偏好一般称为
4、偏爱法,因为主要运用于视觉通道,因而又常被称为“视觉偏好”,是 1961 年范兹首创的。它通常是在婴儿面前同时呈现两个或多个物体或图形,考察婴儿对这两个或多个物体或图形的不同的注视时间(次数、每次长短)以判断婴儿对某一物体的偏好,因此,也可同时分析婴儿的注意和对物体及其形状、颜色的区分,以及对形状、颜色的喜好等等。用这种方法也可研究婴儿视敏度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偏爱法主要用在单一感官通道(视觉通道)上。近年来,研究者突破这一定势发展了新的研究变式,将偏爱法用在听觉和触觉、味觉、嗅觉等通道上,并用此考察婴儿知觉的多渠道问题。3.语用技能(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语用技能是指交
5、际双方根据交际目的和语言情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儿童的语用技能可以从语言操作能力、对交际外在环境的感知能力和心理预备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考察。4.最小充分性原则(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最小充分性原则”是李帕(MLepper)为解释实验研究中有关儿童对于本来非常有兴趣的活动,如果受到明显的外来奖励,就会降低兴趣的发现提出的。这一原则认为使儿童改变行为并能长期保持的最有效办法是运用足够的压力或奖赏推动儿童做出新行为,同时又不使儿童对这些压力或奖赏形成过于深刻的印象。换句话说,成人提供的外在诱惑必须最小而又足够改变儿童的行为,它本身不应该比成人想传授的行为标准更突出。在这种
6、条件下,儿童的态度和行为将会得到改变,同时也使成人传递的标准内化了。5.临床法(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临床法是皮亚杰在研究方法上对心理学的一大贡献。所谓临床法,就是一种谈话的艺术,一种提问的艺术。通过向儿童提问,从儿童的回答中,给予系统化,发现其中所包含的结构。运用临床法,需要研究者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需要在研究前做周密的准备和现场灵活的应变能力。临床法要和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使用,才能取得客观、真实的保证。6.潜伏学习(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潜伏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潜伏学习,是一种已经出现的、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
7、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7.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相对应,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称步骤性和过程性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8.组织策略(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组织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新信息时,将学习材料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结构模式的学习策略。它能够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并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层次加工,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8、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扩展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9.下位学习(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届学习,指的是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时产生的学习。10.自我效能感(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这一概念是班杜拉(1977)最早提出的。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
9、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二、B简答题/B(总题数:8,分数:40.00)11.简述 Weiner 归因的三维结构模式。(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等人对成就动机进行了归因分析,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了成就动机,提出了成就动机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他认为,分析一个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是理解成就行为的关键。个体对行为成败原因的知觉影响个体成就行为的坚持性、强度和选择。动机的归因理论是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首创的,他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指出,一个人的成功,可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一个人的失败,可以归因于环境或他人
10、的过错。归因可以是内源的或外源的。内外源的归因中,还可以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果把成功归因于能力,这就是稳定的;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努力,这是不稳定的。维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维纳把成败的原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归因和外归因。努力、能力、个性等原因都是内源的;任务的难度、运气、家庭条件等原因都是外源的。(2)稳定的归因和非稳定的归因。任务的难度、能力、家庭条件等原因都是稳定的;努力、运气、心境等原因都是不稳定的。(3)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努力等原因都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运气等原因都是不受个人意志控制的。维纳又把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原
11、因(行为责任)归结为四个因素: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将三个维度和四个因素结合起来,组成“归因的三维结构模式”。 内外部维度 可控性维度 稳定性维度能 力 内部的 不可控的 稳定的努 力 内部的 可控的 不稳定的任务难度 外部的 不可控的 稳定的运 气 外部的 不可控的 不稳定的维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分为三个维度比海德的思想有所发展,并且有助于人们对成就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他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一个人把考试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那么以后考试还会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能力是一个稳定性的因素;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那么以后考试不大可
12、能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运气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并不一定是成功和失败的真正原因。此外,维纳认为,一个人的成就行为由对成败原因的知觉决定,个性特点仅起中介作用,事实上,个性特点并非直接通过对成败原因的知觉影响个人的行为。许多研究表明,个性心理特征是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2.画出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吸收了行为主义和认知派学习过程的观点,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13.简述目标导向课程设计的四个组成部分。(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主要有
13、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种,具体采取哪种形式的目标取决于课程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如果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行为目标的形式比较有效。若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性目标的形式比较有效。若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表现性目标的形式较为合适。 课程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师生在教学中应当做什么的问题;教学目标应当具体化为可操作和评价的术语;教学目标的设置主要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2)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是课程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目标一旦有了明确的趋向和表述,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内容的选择
14、和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行为目标导向下课程内容就是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的科学性,注重知识的层次和序列。生成性目标导向下,课程内容是学习者通过与学习情境交互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者的经验,课型内容设计就是对一系列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设计。表现性目标导向下,课程的内容就是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活动课程关注的不是向学生呈现些什么内容,而是让学生积极从事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活动,课程内容设计就是对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3)课程结构设计 课程的结构是指课程中各要素的组织方式,不同课程目标导向下,课程有不同的结构模式。“行为目标学科中心”的课程结构以学科教材为中心
15、组织课程,教材是序列化的、结构良好的学科内容;“生成性目标问题中心”的课程结构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各要素,而“表现性目标一活动中心”的课程结构以活动为中心组织要素,在表现性目标导向下,课程的要素分别表现为:活动内容、活动资源、活动形式、活动策略、活动支持和活动评价。不同的活动内容表现为不同的活动形式,基本的活动形式包括研究型活动、设计型活动和体验型活动。 (4)课程活动设计 活动是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基本单位,课程设计不仅是对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设计,还包括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进行的师生操作的总和。教学和学习过程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构成。在课程
16、设计阶段,设计者要对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计划,以便在后续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为支持活动的展开而进行详细的学习环境设计。从活动与课程目标导向的内在联系的角度分析,学习活动可以区分为知识意义建构活动、问题解决能力生成活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活动。在行为目标和生成性目标导向下,教学内容是以活动为途径实现课程目标的。在表现性目标导向下,课程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活动,课程的其他要素为活动提供表现性目标达成的资源和工具。14.如何通过目标设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目标设置法。教师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指导其参与学习活动的行为。根据
17、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各层次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心需要时,就会使所学的知识处于自我意识控制之下,因而能够提高努力程度和动机水平。 (2)在课堂教学中,目标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改善他们的学业表现。 为学生设置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动机。所谓具体的目标是指学习的目标要具体,学生知道如何去做。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具体,目标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小,即目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诱导强度小,学生的积极性比较低。同
18、时,学生的学习目标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如果目标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就会出现习得性无力感。 要对学习目标达到与否做出恰当的反馈或评价。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有相当大的激励作用,教师要适时地用信息方式对学生表达正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内控感,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机,对目标的反馈不一定是对某一终极目标的反馈,而是要对部分目标的实现也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因为这种反馈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情况,效果好,则获得满意感促进进一步的学习,效果不好则使其看到在学习中的不足与错误,并及时地加以纠正,因为这还没有影响到终极目
19、标的实现。奖励与惩罚是反馈的两种不同形式,明确地说明一种学习结果也是一种反馈,教师不仅要适时地监控学生对某一子目标或终极目标实现的过程,更要运用适当的反馈形式。对学习目标到达与否的反馈或评价有助于激发动机。 为学生设定的目标必须具有可接受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和同伴要一起制定目标。 第一,尽可能让学生制定目标。因为学生自己制定目标有助于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并看到任务的用处。设置学生的个人目标,必须要求学生本人参与,参与的程度越深,义务感越强,目标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越强。老师不能一厢情愿,自认为某某学生能力强,某某学生基础好,就强加给学生目标,学生会认为这样的目标是老师定的,与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华中师范大学 发展 教育 心理学 200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