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光合作用(二)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光合作用(二)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光合作用(二)及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光合作用(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简答题/B(总题数:26,分数:52.00)1.简述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外界因素。(分数:2.00)_2.简述叶绿素的存在形式及特点。(分数:2.00)_3.根据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光合蛋白复合体的空间分布说明光合光反应的过程。(分数:2.00)_4.什么是希尔反应?希尔反应有何意义?(分数:2.00)_5.什么是光反应的同化力?光反应的同化力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分数:2.00)_6.在缺乏 CO2的情况下,对绿色叶片照光能观察到荧光,在供给 CO2的情况下。荧光立即猝灭。试解释其原因。(分数:2.00)_7.
2、简要分析捕光色素蛋白 LHC的分布和功能。(分数:2.00)_8.在植物体中存在哪两类光反应中心?简述其异同点。(分数:2.00)_9.细胞色素 b6/f复合体是如何使质子进行跨膜转移的?(分数:2.00)_10.什么是光能分配的状态和状态?植物如何实现光能在两个光系统间的平衡分配?(分数:2.00)_11.简述光合磷酸化的类型及特点。(分数:2.00)_12.简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及碳还原反应的基本过程。(分数:2.00)_13.卡尔文循环中的主要酶促反应及其生理意义是什么?(分数:2.00)_14.说明 Rubisco的特点及其对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分数:2.00)_15.简要说明光对光合酶
3、的调节及其意义。(分数:2.00)_16.光呼吸有什么特点?说明 C2循环和 C3循环的关系。(分数:2.00)_17.试简要分析 C4植物 Rubisco与 PEPC的定位及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18.在植物细胞中,蔗糖和淀粉是怎样合成的?(分数:2.00)_19.简述景天科植物在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途径及其适应意义。(分数:2.00)_20.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 2补偿点、CO 2饱和点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分数:2.00)_21.冬季在温室中栽培蔬菜,采取哪些农业措施来提高其光合速率?(分数:2.00)_22.试简要分析比较 C3、C 4、CIAM 植物的光合特性
4、特征。(分数:2.00)_23.从光合作用机理上看 C4植物和 C3植物各有何特点?把 C4植物称为“高光效植物”是否合理。为什么?(分数:2.00)_24.比较光呼吸与线粒体呼吸。(分数:2.00)_25.请绘出一般植物光合作用光强曲线图并加以说明。(分数:2.00)_26.什么是光抑制?光抑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分数:2.00)_二、B实验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27.怎样证明 C4途径中 CO2受体是 RuBP及 CO2固定后的第一个产物是 3-PGA?(分数:2.00)_28.请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O2是来自 H2O而不是来自 CO2。(分数:2.00)_29.
5、举例说明光呼吸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分数:2.00)_30.研磨提取叶绿素时加入石英砂和 CaCO3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分数:2.00)_31.举出 3种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及优缺点。(分数:2.00)_32.叶绿素 a、叶绿素 b定量测定时为什么在红光区选用最大吸收峰?测定时所选用的两种波长分别是什么?(分数:2.00)_33.设计实验证实 CO2同化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分数:2.00)_34.用实验证明 C3植物比 C4植物的 CO2补偿点高。(分数:2.00)_35.用不含水的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提取植物材料特别是干材料的叶绿体色素往往效果不佳,为什么?(分数:2.00)_36
6、.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存在。(分数:2.00)_37.叶绿体色素的取代反应和皂化反应能反映色素分子的哪些性质?怎样才能观察到叶绿素的荧光现象?(分数:2.00)_38.试用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分数:2.00)_三、B分析论述题/B(总题数:6,分数:24.00)39.论述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数:4.00)_40.试述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分数:4.00)_41.试从光合作用机理来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环境因子及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分数:4.00)_42.试分析矿质元素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如何做到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分数:4.00)_4
7、3.试从光合作用的角度简要分析影响作物经济产量的因素。(分数:4.00)_44.试述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数:4.00)_光合作用(二)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简答题/B(总题数:26,分数:52.00)1.简述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外界因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1)光: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因为从原叶绿素酸酯转变为叶绿素酸酯需要光。但光过强,叶绿素受光氧化而破坏。 (2)温度: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受温度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约 2,最适温度约 30,最高温度约 40。 (3)营养元素:叶绿素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营养元
8、素。氮和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锰、铜、锌等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催化功能或其他间接作用。 (4)氧:缺氧能引起 Mg-原卟啉或 Mg-原卟啉甲酯的积累,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5)水:缺水不但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而且还促使原有叶绿素加速分解,所以干旱时叶片呈黄褐色。)解析:2.简述叶绿素的存在形式及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叶绿体中的叶绿素都位于类囊体膜上,叶绿素都以非共价键排列在特定的蛋白质上,以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根据色素蛋白所含的叶绿素将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分为两类:叶绿素 a蛋白复合体和叶绿素 a/b蛋白复合体。 (1)叶绿素 a蛋白复合体的特点:含有叶绿素 a和
9、-胡萝卜素;为高疏水性蛋白,与反应中心紧密联系;分子质量一般高于叶绿素 a/b蛋白复合体;都是叶绿体基因编码的蛋白。叶绿素 a蛋白复合体是 PS和 PS的重要组分。 (2)叶绿素 a/b蛋白复合体的特点:含有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分子质量为 2030ku,由核基因编码;光诱导合成,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缺失 a/b蛋白复合体,在光下合成;叶绿素 a/b蛋白复合体具有某些共同的氨基酸序列,在结构上有共性。叶绿素 a/b蛋白复合体又称为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解析:3.根据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光合蛋白复合体的空间分布说明光合光反应的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PS主要集中在垛叠的基粒类囊体膜上,
10、而 PS和 ATP合酶则主要分布于基质类囊体膜上或者基粒类囊体的边缘。Cyt b 6/f蛋白复合物在类囊体的膜上分布较为均匀(见下图)。因此光合作用的两个光反应系统在空间上是分离的,PS反应中心色素吸收 680nm的红光,产生强氧化剂氧化水,释放电子和质子;PS反应中心色素吸收 700nm的远红光,产生强还原剂使 NADP+还原。这两个光反应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串接起来进行电子传递,最终形成 NADPH,在电子传递的同时形成跨类囊体膜的质子电动势,用于 ATP的合成。*)解析:4.什么是希尔反应?希尔反应有何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离体叶绿体加入具有适当氢接受体的水溶液中,
11、在光下进行光解,并放出氧的反应,称希尔反应。这一发现使光合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首次应用细胞器研究光合电子传递,并初步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水。)解析:5.什么是光反应的同化力?光反应的同化力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植物通过光合电子传递,产生 ATP和 NADPH,ATP 和 NADPH被用于 CO2的同化。过程,因此,ATP和 NADPH被称为同化力。两个光反应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串接起来进行电子传递,最终形成NADPH,在电子传递的同时形成跨类囊体膜的质子电动势。在这个梯度的驱动下,促使 ADP和 Pi合成ATP。所形成的 NAD
12、PH和 ATP将用于还。原 CO2产生有机物。)解析:6.在缺乏 CO2的情况下,对绿色叶片照光能观察到荧光,在供给 CO2的情况下。荧光立即猝灭。试解释其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处于能量不稳定的状态,会发生能量转变,或用于光合作用,或用于发热、发射荧光与磷光。荧光即是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的过程。在缺乏 CO2的情况下,光反应形成的同化力不能用于光合碳同化,故光合作用被抑制,叶片中被光激发的叶绿素分子较多以荧光的方式退激。所以,在缺乏 CO2的情况下,给绿色叶片照光能观察到荧光。当供给 CO2时,被叶吸收的光能大部分用于光合作用,荧光猝灭。)解
13、析:7.简要分析捕光色素蛋白 LHC的分布和功能。(分数:2.00)_正确答案:(捕光色素蛋白 LHC是 PS的一个亚单位,是 PS的主要天线,主要分布在类囊体的垛叠区(见下图)。*LHC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能的吸收和传递,提高捕光面积和捕光效率。LHC在光能分配的调节以及光保护反应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解析:8.在植物体中存在哪两类光反应中心?简述其异同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两个光反应系统,即 PS和 PS。 PS和 PS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的核心都是由两条对称的多肽组成,都利用“特殊对”的叶绿素 a分子作为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原初电子供体)。它们的原初电子受体是一个叶绿素或去
14、镁叶绿素分子,说明这两个光反应中心可能有共同的进化来源: PS和PS也有不同:PS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 P680,原初电子受体是 Pheo,最终电子受体是质醌(plastoquinone,PQ),最终电子供体是水。而 PS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 P700,原初电子受体是 Ao,最终电子受体是铁氧还蛋白(ferredoxin,Fd),最终电子供体是 PC。)解析:9.细胞色素 b6/f复合体是如何使质子进行跨膜转移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细胞色素 b6/f复合体催化 PQH2的氧化和 PC的还原,即将电子从 PQH2传递到 PC。一分子PQH2传递 2个电子和 2个质子,而 PC只传递
15、电子不传递质子,因此细胞色素 b6/f复合体在 PQH2向 PC传递电子的过程中,一部分自由能被细胞色素 b6/f复合体转变为质子的驱动力,把质子从基质中跨膜转移到类囊体腔中,形成跨膜的质子梯度。在这个梯度的驱动下,质子穿过内膜上的 ATP合酶流回到基质,其能量促使 ADP和 Pi合成 ATP。)解析:10.什么是光能分配的状态和状态?植物如何实现光能在两个光系统间的平衡分配?(分数:2.00)_正确答案:(将激发能向 PS分配比例增加的状态称为“状态”,将激发能向 PS分配比例增加的状态称之为“状态”。 (1)阳离子对光能分配状态的诱导作用:提高体外阳离子(如镁离子)浓度,PS的荧光强度增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光合作用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