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陕西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
《2016年陕西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陕西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6年陕西省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是因其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蚀 B.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常含的 K2SO4是一种复合肥 C.发射火箭采用的液氢、液氧都是无污染的纯净物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解析: A、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是因其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蚀,正确; B、 K2SO4是一种钾肥,错误; C、发射火箭采用的液氢、液氧都是无污染的纯净物,正确;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 答案: B 2.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2、是 ( ) A. 加大理石 B. 取烧碱 C. 称粗盐的质量 D. 量水的体积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用镊子夹取 。 具体的操作是: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 故错误; B.固体药品取用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 “ 左物右码 ” 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 。 答案: D 3. 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 C
3、O2和 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故对;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是 12: (162 )=2: 8,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是: 12: 16=3: 4,元素的质量比不同,故对; C、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和生成了碳酸,一氧化不能与水化合,故错;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常温下均是无色气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的密度不同,故对 。 答案: C 4. 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20、 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
4、KClO3、 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C.Na+、 Mg2+、 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 10 D.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解析: A.H20、 H2CO3中均含有氢元素,不是氢分子,故错误; B.钾元素显 +1 价,氧元素显2价,设 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a+( 2)3=0 ,则 a=+5价 。 钾元素显 +1价,设 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0,则 x= 1价, KClO3、 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故正确; C.Na+、 Mg2+、 Al3+原子核内
5、质子数分别为 11、 12、 13,核外电子水均为10,故错误; D.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前两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最后一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故错误 。 答案: B 5.锰和镍 (Ni)都是重要的金属,将镍丝插入 Mn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 CuSO4溶液中,镍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 Mn、 Ni、 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Mn、 Ni、 Cu B.Mn、 Cu、 Ni C.Ni、 Mn、 Cu D.Cu、 Mn、 Ni 解析: 由题意可知,将镍丝插入 Mn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锰比镍活泼;将插入 C
6、uSO4溶液中,镍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镍比铜活泼 。 则 Mn、 Ni、 Cu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Mn Ni Cu。 观察选择项, A正确, B、 C、 D错误 。 答案: A 6.下列各组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可燃性气体中含有 H2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液滴 B 除去 NaCl和 Na2SO4 加水溶解,再加过量 BaCl2溶液后过滤、蒸发、结晶 C 检验 NaOH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D 鉴别化肥 KNO3和 NH4Cl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7、A.A B.B C.C D.D 解析: A、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液滴,不能证明是否含氢气,也可能含有甲烷, 答案: 项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 。 B、 Na2SO4能与过量 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 (过量的 ),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 。 C、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由于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取样加水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能检验是否变质, 答案: 项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 。D、 NH4Cl属于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混
8、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硝酸钾不能,可以鉴别, 答案 项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合理 。 答案: D 7. 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 pH=7 D.d点溶液中较多的 Ba2+、 OH 、 SO42 、 H+ 解析: A、 a点时,反应没有开始,溶液中有一种溶质 H2SO4,故错误; B、稀 H2SO4与 Ba(OH)2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小, c点完全
9、反应, b点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故错误; C、稀 H2SO4与 Ba(OH)2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溶质质量为 0, c点完全反应,杯内液体的 pH=7,故 正确; D、完全反应后继续加 Ba(OH)2溶液到 d点,点 d溶液中较多的 Ba2+、 OH ,无 SO42 、 H+,故错误 。 答案: C 二、解答题 8. 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讯工具,一款智能手机通常含有 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请回答: (1)大部分手机外壳是用塑料或镁合金制成,二者中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解析: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 答案: 塑料 (2)手机线路的主
10、要原料是铜,微电子材料还用到金、银、钽等,在此主要利用了铜的 性 。 解析: 手机线路的主要原料是铜,利用的是铜的导电性 。 答案: 导电 (3)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 透光性好 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 易溶于水 。 解析: 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说明硅酸铝玻璃不易溶于水,故填: 。 答案: 9.20 时,将不同质量的 NaCl 晶体分别加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组的溶液为 (填 “ 饱和 ” 或 “ 不饱和 ” )溶液 。 解析: 根据题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陕西省 中考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