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 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木已成舟 D.蜡炬成灰 解析: A、花香四溢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海市蜃楼是倒影的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错; C、木已成舟是木柴制成舟,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 D、蜡炬成灰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 D正确 。 答案: D 2.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氦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 (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伽德罗 解析: A、法国化学家拉瓦
2、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 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 答案: A 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尼龙绳子 B.汽车轮胎 C.陶瓷花盘 D.塑料水杯 解析: A、尼龙绳子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 B、汽车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3、故选项错误 。 C、陶瓷花盘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 D、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 答案: C 4.下列化学用语与意义对应不相符的是 ( ) A.O2:一个氧分子 B.4Ne: 4个氖原子 C.SiO2:二氧化硅 D.2Mg2+:两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解析: 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化学式可表示一个分子,故 O2表示一个氧分子,正确; B、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 所以 4Ne 表示 4个氖原子;故正确; C、根据化合物的读法, SiO2可读作二
4、氧化硅,故正确; D、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 2Mg2+可表示 2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错误 。 答案: D 5.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 A.烧杯 B.集气瓶 C.锥形瓶 D.试管 解析: A、烧杯可以作反应容器,但不能直接加热,故 A错误; B、集气瓶不能加热,故 B错误; C、锥形瓶不能加热,能作反应容器,故 C错误; D、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又可以做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故 D正确; 。 答案: D 6.下列物质富有糖类的是 ( ) A.奶油 B.豆腐 C.玉米 D.黄瓜 解析: A.
5、奶油中富含油脂,故 A错误; B.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 B错误; C.玉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 C正确; D.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 D错误 。 答案: C 7.下列方法中不能防止锅铁腐蚀的是 ( ) A.表层镀锌 B.食盐水浸泡 C.制成合金 D.表层涂油 解析: A、在金属铁的表面镀上一层比金属铁活泼的金属,可以防止铁被腐蚀,故 A正确; B、食盐水浸泡会加速铁生锈的速度,故 B错误; C、制成合金,合金的抗腐蚀强,起到防止生锈的目的,故 C正确 。 D、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水 (或水蒸气 )直接接触,如果隔绝了空气和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铁生锈,在铁锅表面涂食用油能防止铁锅
6、生锈,故 D正确 。 答案: B 8.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解析: A.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错误; B.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所以要灭火只要去除其中任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如隔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C.高楼发生火灾,跳楼逃生易摔伤或致死,故错误; D.火灾中产生的烟尘吸入人的呼吸道,会使人窒息死亡,湿毛可以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和烟尘,故该安全措施正确 。
7、答案: D 9.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腌制的泡菜虽然富含亚硝酸盐,但多吃无妨 B.焊接金属时用氧气做保护气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 明显提高肥效 D.回收各种废弃材料,能有效解决 “ 白色污染 ” 问题 解析: A、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故 A 错误;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能与空气中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不能做保护气,故 B 错误; C、铵态氮肥和氢氧化钙混合使用会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 C错误; D、难于降解的废弃塑料产生 “ 白色污染 ” ,回收废弃塑料,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故 D正确 。 答案: D
8、 10. 制造导弹的合金材料的重要元素钕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为 60 B.属于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 144.2g D.核内质子数为 60 解析: 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钕的原子序数为 60,故正确; B.由 “ 钕 ” 的汉字名称偏旁可知,钕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C.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144.2,但要注意单位为 “1” ,而非 “ 克 ” ;故错误; D.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所以钕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 60;故正确 。 答案: C 11.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 C15H22O5,下列
9、关于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 B.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42个原子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解析: 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 B、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 C、一个青蒿素分子由 15个碳原子、 22个氢原子和 5个氧原子构成,则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42 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5 ): (122 ): (165 )=90: 11: 40,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
10、 答 案: A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只有铜片上有划痕 D.生石灰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 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故 A错误;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 B 错误; C、黄铜的硬度大,所以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只有铜片上有划痕,故 C正确; 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故 D错误 。
11、答案: C 13.LiFePO4新型锂离子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钾的化合价为 +1价,P 的化合价为 +5,则 LiFePO4中 Fe的化合价是 ( ) A.+2 B.0 C.+3 D.+6 解析: 钾的化合价为 +1 价, P的化合价为 +5,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5)+(-2)4=0 ,则 x=+2价 。 答案: A 14.下列广告词对应商品的主要成分及类别错误的是 ( ) 选项 广告词 商品 主要成分 类别 A “ 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 ” 白酒 乙醇 有机物 B “ 红梅味精,领先 (鲜 )一步 ”
12、味精 蛋白质 混合物 C “ 吃了盖中盖,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 ” 补钙剂 碳酸钙 盐 D “ 农夫山泉有点甜 ” 矿泉水 水 化合物 A.A B.B C.C D.D 解析: A、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故 A正确; B、味精属于混合物,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不是蛋白质,故 B错误; C、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可用碳酸钙作补钙剂,碳酸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 C正确; 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 错误 。 答案: BD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试验结束后剩余的药品放入原瓶 B.将 pH
13、试纸伸入碳酸钾溶液中侧 pH值 C.用 100mL的量筒量取 98.0mL水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水槽内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解析: 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 B、用 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 不能将 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 C、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可用 100ml
14、 的量筒量取 98.0mL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水槽 内管口有气泡冒出不能立即收集,应为排开始排出的是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 答案: C 16.下列关于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错误的是 ( ) A.沈卢用 “ 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 ” 来描述古创的制作,这里的剂钢指铁的合金 B.神农本草经记载有 “ 水银 镕化 (加热 )还复为丹 ” ,其中水银指金属银 C.我国古代人民常用矾水 (明矾水显酸性 )除去钢噐上的钢绣 (Cu2(OH)2CO3) D.梦溪笔谈记载有 “ 熬胆矾铁蓄,久之亦化为铜 ” ,这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解析: A、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
15、金,故正确; B、神农本草经记载有 “ 水银 镕化 (加热 )还复为丹 ” ,其中水银指金属汞不是水银,故错误; C、明矾水显酸性,能与铜锈反应,用矾水 (明矾水显酸性 )可以除去钢噐上的钢绣(Cu2(OH)2CO3),故正确; D、熬胆矾铁蓄,久之亦化为铜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 答案: B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 A.Al(NO3)3 B.CaCO3 C.Al2(SO4)3 D.Fe(NO3)3 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O,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元素,
16、观看四个选项,只有 A符合题意,所以它们组成的化合物是 Al(NO3)3。 答案: A 18.下列措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 研发易降解生物化肥 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 田间焚烧秸秆 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 加快化石燃料的开发与使用 。 A. B. C. D. 解析: 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故 正确; 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体,所以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符合题意,故 正确; 田间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烟的排放,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故 错误; 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 正确;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
17、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故 错误 。 答案: B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在沉淀、吸附、过滤、消毒、蒸馏等净水过程中,消毒净化程度最高 C.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 水里,并不断搅拌 D.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所以应该大量服用补锌的保健品 解析: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错误; B、蒸馏是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故错误; C、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
18、断搅拌,故正确; D、防止摄入锌不足引起疾病,适量服用补锌药剂,而不是过量,故错误 。 答案: C 20.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 A.灼烧法鉴别棉花和羊毛 B.观察颜色鉴别 FeCl2溶液和 FeCl3溶液 C.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白醋鉴别苏打和小苏打 解析: A、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有烧纸味的是棉花,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A 正确; B、氯化亚铁显浅绿色,氯化铁显黄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B正确; C、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C正确; D、苏打和小苏打都会与醋酸反应生成二
19、氧化碳气体,故 D错误 。 答案: D 21.下列图象与选项中的表述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 A. 恒温条件下,将足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一定质量的水 B.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C. 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产生氧气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D. 熟石灰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 A、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故 A正确; B、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会减小到零,故 B 错误; 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质量应该从零开始,故 C错误;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0、减小,故 D 错误 。 答案: A 22.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经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 A.CuCl2KCl B.KNO3K 2SO4 C.Fe(OH)3Fe 2(SO4)3 D.BaCl2BaCO 3 解析: A、氯化铜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故选项错误 。 B、由 KNO3转化为 K2SO4,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钾盐,而硝酸盐和钾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 。 C、氢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故选项错误 。 D、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转化不
21、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 答案: B 2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稀硝酸 稀盐酸 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B 木炭粉 铁粉 用磁铁吸引 C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D 氧化铜 铜粉 空气中灼烧 A.A B.B C.C D.D 解析: A、稀盐酸能与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B、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甘肃省 兰州市 中考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