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考四模试卷物理.docx
《2016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考四模试卷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考四模试卷物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考四模试卷物理 一 、选择题 1.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时候,为了排除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 v 随着下落高度h(位移大小 )是均匀变化 (即 v=kh, k 是个常数 )的可能性,设计了如下的理想实验: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因为 = (式中 表示平均速度 ),而 h= t,如果 v=kh成立的话,那么,必有 h= kht,即 t=k 为常数 。 t 竟然是与 h 无关的常数,这显然与常识相矛盾!于是,可以排除速度 v 是随着下落高度 h 均匀变化的可能性 。 关于伽利略这个理想实验中的逻辑及逻辑用语,你做出的评述是 ( ) A.全部正确 B.式
2、错误 C.式错误 D.式以后的逻辑错误 解析: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就是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式中,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把它当做已知条件,就等于已经承认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把待证明的结论当做已知用,那么就没有证明的必要了,故 错误 。 答案: B 2.如图所示,斜面上有 a、 b、 c、 d 四个点, ab=bc=cD。 从 a 点正上方的 O 点以速度 v 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它落在斜面上 b 点 。 若小球从 O 点以速度 2v 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它落在斜面上的 ( ) A.b 与 c 之间某一点 B.c 点 C.c 与 d 之间某一点 D.
3、d 点 解析: 过 b 做一条与水平面平行的一条直线,若没有斜面,当小球从 O 点以速度 2v 水平抛出时,小球将落在我们所画水平线上 c 点的正下方,但是现在有斜面的限制,小球将落在斜面上的 bc 之间,故 A 正确, BCD 错误 。 答案: A 3.2015 年 7 月美国宇航局 (NASA)发布最新消息称,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最近地球的 “ 孪生星球 ” Kepler452b 行星,其围绕一颗恒星 Kepler452b 转动,周期为 368 天 。 该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 1.6 倍,与恒星之间的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 。 某学生查阅资料得地球的直径大约为 1.28104km,地球与太阳间的距
4、离大约为 1.5108km,引力常亮为 G,天体的运动近似为圆周运动,根据以上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求出该行星的质量 B.可求出恒星 Kepler452b 的质量 C.若在该行星发射卫星则可求出最小的发射速度 D.若有一卫星绕该行星运转周期为 T,则可求出行星的密度 解析: A、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 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由题意不能求出该行星的质量,故 A 错误 B 正确 C、天体上的最小发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V= ,天体表面重力约等于万有引力得:GM=gR2,所以,不知道行星的质量就不能求 g,则不可求最小的发射速度,故 C 错误 D、不知道卫星的轨道半径,根据万有引
5、力充当向心力 不能求出中心天体行星的质量 M,密度为 则不能求出,故 D 错误 。 答案: B 4.如图所示,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金属小球 P,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金属块 Q 上, Q 放在带小孔的水平桌面上 。 小球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圆锥摆 )。 现使小球改到一个更高一些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图上未画出 ),两次金属块 Q 都保持在桌面上静止 。 则后一种情况与原来相比较,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Q 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变大 B.Q 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变大 C.小球 P 运动的角速度变大 D.小球 P 运动的周期变大 解析: A、金属块 Q 保持在桌面上静止,对于金属块和
6、小球研究,竖直方向没有加速度,根据平衡条件得知, Q 受到桌面的支持力等于两个物体的总重力,保持不变 。 故 A 错误 。 B、 C、 D 设细 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细线的拉力大小为 T,细线的长度为 L。 P 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重力和细线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如图, 则有 T= , mgtan=m2Lsin,得角速度 = ,周期 T= 使小球改到一个更高一些的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时, 增大, cos减小,则得到细线拉力 T 增大,角速度增大,周期 T 减小 。 对 Q,由平衡条件得知, f=Tsin=mgtan,知 Q 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变大 。 故 B、 C 正确, D 错误
7、。 答案: BC 5.如图,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小球用长为 l 的细线悬挂,处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小球静止于 A 点,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30,现用力将小球缓慢拉到最低点 B 由静止释放 。 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球将回到 A 处停下来 B.小球将在 A、 B 之间往复摆动 C.场强的大小为 E= D.小球从 B 向右摆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减少量为 mgl(1 ) 解析: A、 B、由题知,小球原来静止,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沿 OA 方向 。 小球从最低点 B 由静止释放后,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做正功,小球的速度增大,到达 A 点后,由于惯性
8、,继续向上摆动,之后合力对小球做负功,速度减小,速度减至零后,再向下摆动,到 B点速度为零,周而复始,所以小球将以 A 点为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 。 故 AB 错误; C、小球原来处于静止,由平衡条件得: qE=mgtan,则得 E= = ,故 C 正确; D、小球从 B 向右摆到最高点的过程中,设 x 细线的最大偏角为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mgl(1 cos)=qElsin 将 qE=mgtan,代入解得: tan =tan, =2=60 所以电势能的减少量为 Ep=qElsin=mgl(1 cos)=mgl(1 cos60)= ,故 D 错误 。 答案: C 6.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
9、面上有三块木块 a、 b、 c,质量均为 m, a、 c 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 。 现用一水平恒力 F 作用在 b 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木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 。 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无论粘在哪块木块上面,系统的加速度一定减小 B.若粘在 a 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减小, a、 b 间摩擦力不变 C.若粘在 b 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和 a、 b 间摩擦力一定都减小 D.若粘 在 c 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和 a、 b 间摩擦力一定都增大 解析: A、由整体法可知,只要橡皮泥粘在物体上,物体的质量均增大,则
10、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加速度都要减小,故 A 正确; B、以 C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T=ma,因加速度减小,所以拉力减小,而对b 物体有 F fab=ma 可知,摩擦力 Fab 应变大,故 B 错误; C、若橡皮泥粘在 b 物体上,将 ac 视为整体,有 Fac=2ma=f,所以摩擦力是变小的,故 C 正确; D、若橡皮泥粘在 c 物体上,将 ab 视为整体, F FT=2ma,加速度减小,所以拉力 FT 变大,对 b 有 F fab=ma,知 Fab 增大;故 D 正确 。 答案: B 7.如图甲所示,正方形金属线圈 abcd 位于竖直平面内,其质量为 m,电阻为 R。 在线
11、圈的下方有一匀强磁场, MN 和 MN是磁场的水平边界,并与 bc 边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 现使金属线框从 MN 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图乙是线圈由开始下落到完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瞬间的 v t 图象,图中字母均为已知量 。 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线框刚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沿 adcba 方向 B.金属线框的边长为 v1(t2 t1) C.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D.金属线框在 0 t4 的时间内所产生的热量为 2mgV1(t2 t1)+ m(V22 V32) 解析: A、金属线框刚进入磁场时磁通量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可知,感应
12、电流方向沿 abcda方向;故 A 错误; B、由图象可知,金属框进入磁场过程中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v1,运动时间为 t2 t1,故金属框的边长: l=v1(t2 t1);故 B 正确; C、在金属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金属框所受安培力等于重力,则得: mg=BIl, I= ,又 l=v1(t2 t1)。 联立解得: B= ;故 C 错误; D、 t1 到 t2 时间内,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产生的热量为: Q1=mgl=mg1(t2 t1); t3 到 t4 时间内,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产生的热量为: Q2=mgl+ m( )=mg1(t2 t1)+m( ) 故 Q=Q1+Q2=2mg1(t2
13、 t1)+ m( ),故 D 正确 。 答案: BD 8.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斜面倾角为 30,质量分别为 M、 m 的两个物体通过细绳及轻弹簧连接于光滑轻滑轮两侧,斜面底端有一与斜面垂直的挡板 。 开始时用手按住物体M,此时 M 距离挡板的距离为 s,滑轮两边的细绳恰好伸直,且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 已知M=2m,空气阻力不计 。 松开手后,关于二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 M 的速度最大时, m 与地面间的作用力为零 B.M 和 m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若 M 恰好能到达挡板处,则此时 m 的速度为零 D.若 M 恰好能到达挡板处,则此过程中重力对 M 做的功
14、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与物体m 的机械能增加量之和 解析: A、 M 的重力分力为 Mgsin=mg;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当受力平衡时 M 速度达最大,则此时 m 受力为 mg,故 m 恰好与地面间的作用力为零;故 A 正确; B、因 M 和 m 之间有弹簧,故两物体受弹簧的弹力对两物体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故 B 错误; C、从 m 开始运动至到 M 到达底部过程中,弹力的大小一直大于 m 的重力,故 m 一直做加速运动, M 到达底部时, m 的速度不为零;故 C 错误; D、 M 恰好能到达挡板处,则此过程中重力对 M 做的功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与物体m 的机械能增加量之和;故 D 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江西省 赣州市 南康 中学 高考 试卷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