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2016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6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下列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解析: A、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 C、水蒸气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 D、稀有气体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 。 答案: B 2. 下列基本营养物质中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 A.水 B.维生素 C.油脂 D.无机盐 解析: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
2、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 (约 70%)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 。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 答案: C 3. 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固体或液体或气体 解析: 溶质可以是固体例如:氯化钠溶于水中,溶质是氯化钠;溶质可以是液体例如:酒精的水溶液,溶质是酒精;溶质可以是气体例如: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并不是说溶剂都是水,例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 。 答案: D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闻气味 B. 振荡试管 C.
3、 贮存氧气 D. 倾倒液体 解析: 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振荡试管时 。 用手紧握试管,不能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应该在集气瓶中,而不是广口瓶,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液体 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 答案: D 5.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氮气 D.可吸入颗粒物 解析: 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烟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各选项中只有氮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 答案
4、: C 6.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锰钢 B.红磷 C.五氧化二磷 D.硝酸钾 解析: A、锰钢是合金,属于混合物 。 B、红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 C、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 D、硝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 答案: A 7.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 “ 热胀冷缩 ” 现象的原因是 ( ) 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变化 C.分子的体积变化 D.分子的种类变化 解析: 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 中的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的质量、体积、种类不变 。 答案: A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潮湿的空
5、气中铁易生锈 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碳酸氢钠俗称苏打 D.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解析: A、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说法正确; 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说法正确;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说法正确 。 答案: C 9.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保存完好的玉器非常罕见 。 对玉石主要成分 (化学式为 NaAlSi2O6)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含有 3 个氧分子 B.相对分子质量为 94 C.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3.4% D.钠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 23:
6、 27 解析: A.NaAlSi2O6是由 NaAlSi2O6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 B.NaAlSi2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3+27+282+166=202 ,故错误 。 C.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1 1.4%,故错误 。 D.钠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 23: 27,故正确 。 答案: D 10.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总结的规律正确的是 ( ) A.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C.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D.酸、碱、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解析: A、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不一定是氧
7、化物,故 A 错; B、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故 B正确; C、原子核带正电荷,不属于离子,故 C错; D、酸中没有金属离子,铵盐中也没有金属离子,故 D错 。 答案: B 1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t1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 时仍是饱和溶液 C.t1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 4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 t2 降至 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解析: A、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 A错误;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8、增大,所以 t1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 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 B错误; C、 t1 时,甲物质 的溶解度是 25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25g:100g=1: 4,故 C正确;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质量不能确定,所以从 t2 降至 t1 ,析出晶体的多少不能确定,故 D错误 。 答案: C 12.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 A.分离食盐和泥沙蒸发结晶 B.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高温煅烧 C.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观察颜色 D.检验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入无色酚酞 解析: A、食盐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
9、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 B、 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 。 C、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均为白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 D、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碳酸钠也显碱性,滴入无色酚酞均显红色,不能检验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 答案: B 13. 如图是小凡用手势 OK 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 (如图中的
10、 H2O2、 O2)则物质 X一定不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H2 B.H2CO3 C.KOH D.CH4 解析: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能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故选项错误 。 B、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能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故选项错误 。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能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故选项错误 。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不能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 答案: D 14. 如图是四种物质 a
11、、 b、 c、 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生成物中 c与 d的分子个数比为 1: 2 B.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D.物质 c 可能是一氧化碳 解析: 由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推测知:该反应的反应式为: 2a+b=c+2d; A、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物中 c与 d的分子个数比为 1: 2; B、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由该图示的分析可知:物质 c中含有一个乙 原子和两个丙原子,不可能是一氧化碳 。 答案: A 15.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的是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 ) A. 实验室用
1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 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 D. 将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 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解析: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显先减小,然后不变,故 A错误; B、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 pH值逐渐减小,只会无限的接近 7,不会达到 7,故 B错误; 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盐酸会先于碳酸钾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沉淀,故 C错误; D、镁的活动性强,所以反应速率快,足量的镁、铁与等质量的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江西省 南昌市 中考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