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省贺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2016年广西省贺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广西省贺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年广西省贺州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火上浇油 B.滴水成冰 C.玉石俱焚 D.百炼成钢 解析: A、火上浇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C、玉石俱焚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D、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 B 2.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煤 B.酒精 C.风能 D.沼气 解析: A、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酒精能通过粮食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 C、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沼气能通过动物粪便发酵产生,
2、属于可再生能源 。 答案: A 3.下列食品富含维生素 C的是 ( ) A.鸡蛋 B.辣椒 C.饼干 D.猪肉 解析: 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故选 项错误 。 B、辣椒中富含维生素, 故选 项正确 。 C、饼干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 项错误 。 D、猪肉中富含蛋白质, 故选 项错误 。 答案: B 4.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 A.C、 O B.H、 O C.C、 H D.C、 H、 O 解析: 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中含有 C, H, O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 。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由 O元
3、素组成,则 C, H一定是从某物质中来,而某物质中也可能含有 O元素 。 故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含 C和 H,可能含 O。 答案: C 5.在做溶液的形成这一课的演示实验时,老师先往一试管中加入 1 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加入 5mL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 ( ) A. B. C. D. 解析: 先往一试管中加入 1 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加入 5mL 的水,再进行振荡,利用手腕的力量振荡,正确的振荡方法是 C。 答案: C 6.下列关于 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 可以助燃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A. B. C. D. 解析:
4、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错误;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会看到浑浊现象 。 故正确;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可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中有少部分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错误;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 故正确 。 答案: A 7.夏天的傍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散步前总喜欢往身上喷点花露水,蚊子闻到花露水的气味就不敢靠近他们了,这一现象说明 ( ) 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的质量较大 解析: 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露水气味的
5、分子通过运动运动到 小明和爸爸妈妈他们周围的空气中,使蚊子便闻到了气味就不敢靠近他们了 。 与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质量较大无关,故 B正确, A、 C、 D错误 。 答案: B 8.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B.小明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 119 C.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 (或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D.煤气泄漏时,马上打开抽风机以利于煤气排出 解析: A、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正确; B、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 119,正确; C、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 (或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 D、煤气泄漏时,不能马上打开
6、抽风机,因为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可能产生爆炸,错误 。 答案: D 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B.如图表示的微观变化过程中共有三种分子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D.参加反应的 “” 分子与 “” 分子的个数比为 1: 3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故 A错误; B、根据微粒的构成可知,表示的微观变化过程中共有三种分 子,故 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可以再分,故 C错误; D、由图示中分子的情况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
7、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参加反应的 “” 分子与 “” 分子的个数比为 1: 2,而非 1: 3.故 D错误 。 答案: B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均是无色的、透明的 B.可溶性物质溶于水时一定会放出热量 C.石灰水的溶质是石灰 D.溶液的均一性是指同一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相同 解析: A、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 A 错; B、物质溶于水,有的放热,有的吸热,例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 B 错; C、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故 C错; D、溶液的均一性:是指同一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相同,故 D
8、正确 。 答案: D 1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用途及原因分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用途 原因分析 A 石墨可用作电极 石墨可导电 B 金刚石可用来刻画玻璃 金刚石硬度很大 C 活性炭可用于消毒面具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 焦炭用于冶金工业 碳具有氧化性 A.A B.B C.C D.D 解析: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用石墨来制电极,故正确;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所以可用金刚石来刻画玻璃,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用来吸附有毒气体,故正确; D.碳具有还原性,故可用焦炭来冶炼金属,故错误 。 答案: D 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
9、燥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B.铝制品不用涂任何保层来防腐,因为铝不与空气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我国的矿物储量比较丰富,所以废旧金属直接扔掉,没有必要回收 解析: A、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故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环境中容易生锈,所以正确; B、铝表面的氧化铝为致密的氧化物,可阻止金属进一步被腐蚀,错误;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错误; D、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保护金属资源,错误 。 答案: A 13.如图是某件衣服标签的部分内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羊毛是天然纤维 B.涤纶是合成纤维 C.可用灼烧的方法来区
10、分羊毛和涤纶 D.合成纤维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要比天然纤维的好 解析: A、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正确; B、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正确; C、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灼烧的方法来区分羊毛和涤纶,正确; D、合成纤维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要比天然纤维的差,错误 。 答案: D 14.绿茶中含有儿茶素 (化学式为 C15H14O6H2O),关于儿茶素管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儿茶素中含有 3种元素 B.儿茶素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58.4% C.儿茶素分子中碳和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15: 14 D.儿茶素是一种有机物 解析: A、由儿茶素的化学式可知,其含有碳、氢
11、、氧三种元素, 故选 项说法正确 。 B、儿茶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8.4% , 故选 项说法正确 。 C、一个 C15H16O7分子是由 15 个碳原子、 16 个氢原子和 7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 C15H16O7分子中碳和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15: 16, 故选 项说法错误 。 D、儿茶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故选 项说法正确 。 答案: C 15.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Cl、 Na2CO3、 H2SO4 B.FeCl3、 Na2S04、 KOH C.BaCl2、 AgNO3、 Na2CO3 D.CuS04、 KN03、 Na2SO4
12、解析: A、因 Na2CO3和 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 项错误; B、 FeCl3和 KOH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 项错误; C、三种溶液两两都会反应产生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 项错误; D、因三种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故选项正确 。 答案: D 16.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和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中都能使用到的 ( ) A.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B.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试管 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 D.蒸发皿、酒精灯
13、、烧杯、铁架台 解析: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 。 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 (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 )、过滤 (把不溶物彻底除去 )、蒸发 (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 )、计算产率,所需的仪器分别是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烧杯、托盘天平 (称量粗盐和精盐的质量 )。 A、两个实验中都能使用到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故选项 正确 。 B、两个实验中均无需使用试管, 故选项 错误 。 C、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
14、实验中无需使用漏斗, 故选项 错误 。 D、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无需使用铁架台、蒸发皿, 故选项 错误 。 答案: A 17.把 CaCO3、 NaCl、 MgCl2三种固体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逐一分离所需要的试剂依次是 ( ) A.H2O、 NaOH、 HCl B.H2O、 KOH、 HCl C.H20、 NaOH、 H2SO4 D.H20、 KOH、 H2S04 解析: A、 CaCO3难溶于水, KCl、 MgCl2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 CaCO3难溶于水;然后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再进行过滤,分
15、离出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镁沉淀;最后向氢氧化镁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能将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 故选项 正确 。 B、 CaCO3难溶于水, KCl、 MgCl2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 CaCO3难溶于水;然后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 故选项 错误 。 C、 CaCO3难溶于水, KCl、 MgCl2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 CaCO3难溶于水;然后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钠溶
16、液和氢氧化镁沉淀;最后向氢氧化镁沉淀中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 故选项 错误 。 D、 CaCO3难溶于水, KCl、 MgCl2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 CaCO3难溶于水;然后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氢氧化镁沉淀中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 故选项 错误 。 答案: A 1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 KN0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
17、容器中燃烧 C. = 将一瓶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 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A、将一定质量的 KNO3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开始由于硝酸钾不饱和,水减少,不会析出晶体,溶质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对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由于溶剂减少,溶质也会析出,即溶液一直呈饱和状态 。 由于温度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100% ,溶解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再不变,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发生改变,此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其他物质的进入或散失,故物质总质量不会改变
18、,与图象所示吻合,故 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故错误; D、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呈酸性,而加入氢氧化钠不断消耗盐酸而使溶液的 pH逐渐变大,至完全反应溶液 pH=7;随后加入的氢氧化钠又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镁沉淀,此过程中溶液的 pH仍为 7;直至氯化镁完全反应,继续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由于氢氧化钠溶液 pH大于 7,故正确 。 答案: C 19.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 ( ) A 化学与生活: 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农业上用石灰乳和硫酸铜制波尔多液 B 化学与环
19、境: 焚烧植物秸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PM2.5 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使用可降解塑料可減少 “ 白色污染 ” C 化学与安全: 皮肤沾上浓硫酸一先用水冲洗,再涂稀醋酸 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一用湿抹布盖灭 冬天用煤炉取暖一保证室内通风 D 化学与健康: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可用硫磺薫蒸笋干使之颜色更好看 制作糕点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使糕点松软可口 A.A B.B C.C D.D 解析: A、生活中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农业上用石灰乳和硫酸铜制波尔多液,故 A正确; B、焚烧植物秸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故 B错; C、皮
20、肤沾上浓硫酸一先用水冲洗,再涂 3% 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 C错; D、可用硫磺薫蒸笋干使之颜色更好看,但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对人体不利,故 D错 。 答案: A 20.某同学就测定 Na2CO3和 NaCl固体混合物中 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取 mg 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试验,合理的是 ( )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 VmL气体 B.与足量 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m1g固体 C.与足量 AgN03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操,得到 m2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 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 m3g 解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广西 贺州市 中考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