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四川省专升本(语文)-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四川省专升本(语文)-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四川省专升本(语文)-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四川省专升本(语文)-试卷 3 及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马伶传中“以分宜教分宜”的意思是 ( )(分数:2.00)A.用现实生活中的严嵩教舞台上的严嵩B.用现实生活中的分宜人教舞台上的分宜人C.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顾秉谦D.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严嵩2.庄子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 )(分数:2.00)A.渭河之神B.淮河之神C.长江之神D.黄河之神3.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 )(分数:2.00)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B.帝国主义C.资本主义D.中国的奴隶制度4.选择与安排中提出的完美作品
2、在结构上应具备的条件是 ( )(分数:2.00)A.层次清楚、轻重分明B.首尾呼应C.要有头有尾D.有贯穿的主旨5.“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 )(分数:2.00)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谏逐客书D.郑伯克段于鄢6.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一朝盛衰兴亡的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分数:2.00)A.比喻B.夸张C.对比D.象征7.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 ( )(分数:2.00)A.莺莺传B.李娃传C.霍小玉传D.离魂记8.下列陌上桑中的诗句,在描写罗敷美貌时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的是 ( )(分数:2.00)A.头上倭堕髻B.耳中明月珠C.来归相
3、怨怒D.紫绮为上襦9.在下列作品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 )(分数:2.00)A.陶渊明饮酒(其五)B.杜甫蜀相C.李白登金陵凤凰台D.王维山居秋暝10.下列作品中,运用了倒叙手法的是 ( )(分数:2.00)A.契诃夫苦恼B.莫泊桑米龙老爹C.老舍断魂枪D.鲁迅风波11.下列冯谖的行为,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分数:2.00)A.再三弹铗而歌B.游说西梁张势C.尽烧债券市义D.立宗庙于封地12.炉中煤一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是 ( )(分数:2.00)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托物言志D.隐喻手法13.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 ( )(分数:2.00)A.豪放词B.田园词C.婉约词D.风雅
4、词14.下列句子中,能概括天净沙秋思全篇主题思想的是 ( )(分数:2.00)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C.古道西风瘦马D.断肠人在天涯 15.“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一对联所指的作家是 ( )(分数:2.00)A.吴敬梓B.蒲松龄C.曹雪芹D.罗贯中16.鲁迅小说风波的男主人公是 ( )(分数:2.00)A.赵七爷B.六斤C.七斤D.文豪17.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与运用的表现手法,曹禺的日出属于 ( )(分数:2.00)A.喜剧B.悲剧C.正剧D.悲喜剧18.散文集文化苦旅的作者是 ( )(分数:2.00)A.余光中B.余秋雨C.梁实秋D.梁启超19.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
5、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 )(分数:2.00)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20.唐代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的诗人是 ( )(分数:2.00)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易二、古文翻译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 “?(分数:2.00)_22.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分数:2.00)_23.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分数:2.00)_2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分数:2.00)_25.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分数:2.00)_三、词语解释(总
6、题数:5,分数:10.00)26.对酒 当 歌,人生几何。(分数:2.00)_27.左右以君 贱 之也,食以草具。(分数:2.00)_28.凌 余阵兮躐余行。(分数:2.00)_29.名实 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分数:2.00)_30.比如我这 行事 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分数:2.00)_10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片,然后回答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分数:4.00)(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中有什么寓意?(分数:2.00)_(2).“把
7、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分数:2.00)_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结尾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分数:6.00)(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在文章中有何作用?(分数:2.00)_(2).书指什么?引用“满招损,谦得益”的目的是什么?(分数:2.00)_(3).欧阳修为何要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分数:2.00
8、)_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分数:6.00)(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分数:2.00)_(2).这段文字中“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的深刻含意是什么?(分数:2.00)_(3).简要分析这段文字的论证方法。(分数:2.00)_五、1 作文(总题数:
9、1,分数:2.00)31.市林场面积大,绿化植被率高。冬季到来,气候干燥,易引起山林火灾。冬季防火格外重要,市政府格外重视。 请根据以上材料拟写一篇通知事宜函。 要求:格式正确,内容清楚明确,用语规范,合乎文体特点,不超过 200 字。(分数:2.00)_四川省专升本(语文)-试卷 3 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马伶传中“以分宜教分宜”的意思是 ( )(分数:2.00)A.用现实生活中的严嵩教舞台上的严嵩B.用现实生活中的分宜人教舞台上的分宜人C.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顾秉谦D.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严
10、嵩 解析:2.庄子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 )(分数:2.00)A.渭河之神B.淮河之神C.长江之神D.黄河之神 解析:解析:庄子秋水虚构了一个河伯与北海若对话的故事。河伯是黄河之神,北海若是北海之神。3.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 )(分数:2.00)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B.帝国主义C.资本主义D.中国的奴隶制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阅读理解情况。鲁迅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是对中国旧社会旧文明,即“固有的精神文明”进行抨击。4.选择与安排中提出的完美作品在结构上应具备的条件是 ( )(分数:2.00)A.层次清楚、轻重分明 B.首尾呼应C.要有头有尾D.有贯穿的主旨解析:解析:朱
11、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提出的完美作品在结构上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层次清楚,二是轻重分明。5.“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 )(分数:2.00)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谏逐客书D.郑伯克段于鄢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作品中重点句子的掌握情况。“多行不义必自毙”是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所说的一句话。6.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一朝盛衰兴亡的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分数:2.00)A.比喻B.夸张C.对比 D.象征解析: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全篇将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过程进行对比,从而论证了“王朝的兴衰主要在于人事”的论点。因此,此处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
12、。7.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 ( )(分数:2.00)A.莺莺传 B.李娃传C.霍小玉传D.离魂记解析:解析:西厢记所讲述的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8.下列陌上桑中的诗句,在描写罗敷美貌时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的是 ( )(分数:2.00)A.头上倭堕髻B.耳中明月珠C.来归相怨怒 D.紫绮为上襦解析:解析:A、B、D 三项都属于正面描写。C 项通过耕者、锄者归来后互相抱怨耽误了干活,只是因为贪看罗敷,以此来衬托罗敷的美貌,属侧面描写。9.在下列作品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 )(分数:2.00)A.陶渊明饮酒(其五)B.杜甫蜀相C.李白登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四川省 语文 试卷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