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中考真题历史A卷.docx
《2017年重庆市中考真题历史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重庆市中考真题历史A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重庆市中考真题历史 A 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 1 分) 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如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 故图片“甲骨文”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 答案: A 2.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奖励农耕 B.按军功授爵位 C.推行县制 D.抑制商业贸易 解析: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
2、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 该法令的实行,使秦国人“勇于公战” 。 答案: B 3.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 九章算术 齐民要术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全身麻醉手术法。 A. B. C. D. 解析:据所学知,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著作,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排除带有的 ABD 三项 。 答案: C 4.“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该组。”材料描述的是(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
3、.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解析: 1840 年 1842 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 。 由此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 答案: B 5.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 A. 杨靖宇 B. 贺龙 C. 彭德怀 D. 叶挺 解析: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 故与图片杨靖宇有
4、关 。 答案: A 6.2015 年 10 月 9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 30多万我国同胞被日军杀害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成为全人类的永久记忆。今年是这一惨案发生( ) A.70 周年 B.80 周年 C.90 周年 D.100 周年 解析: 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 。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 。 2017 1937=80 周年,故今年是这一
5、惨案发生 80 周年 。 答案: B 7.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 红旗飘扬井冈山 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新中国的曙光 A. B. C.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旗飘扬井冈山开始于 1927 年;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开始于 1937 年;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开始于 1921 年;新中国的曙光发生在 1949 年 。 先后顺序为 。 答案: C 8.抗战时期,在重庆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它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激励了人民团结抗日的斗志。由郭沫若创作、 1942 年在国泰戏院首演并引起
6、轰动的著名戏剧是( ) A.屈原 B.春秋战国 C.四世同堂 D.法西斯细菌 解析:由郭沫若创作、 1942 年在国泰戏院首演并引起轰动的著名戏剧是屈原 。 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 郭沫若面对 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 答案: A 9.照片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了解历史。如图照片记录了 1945年国共和平谈判期间的场景,它发生在( ) A.重庆 B.西安 C.南京 D.武汉 解
7、析:通过照片可以判定是重庆谈判时的照片,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 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戮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飞抵重庆谈判 。 国共两党经过谈判签署了双 十协定 。 答案: A 10.在渣滓洞监狱,革命烈士写下的黑牢诗篇体现了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的革命者们坚贞不屈的斗志和坚毅顽强的精神。黑牢诗篇的作者是( ) A.诚然 B.江竹筠 C.王朴 D.蔡梦慰 解析:黑牢诗篇,近代著名革命诗歌 。 作者蔡梦慰,四川遂宁人,民国期间著名新闻记者、诗人 。 1948 年 4 月被
8、捕,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 。 1949 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 故黑牢诗篇的作者是蔡梦慰 。 答案: D 11.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是( ) A.随着魏、蜀、吴的建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B.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 C.1997 年和 1999 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到了祖国怀抱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解析: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体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 。 而 A
9、BC 只是现象,而没有体现本质 。 答案: D 12.毛泽东 曾说:“这些阴谋家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识,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已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 。 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慕尼黑会议 C.铁幕演说 D.马歇尔计划 解析:“这些阴谋家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识,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已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 。 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 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 。 ”这里毛
10、泽东评述的是慕尼黑会议 。 1938 年 9 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 10 天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的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答案: B 13.战争海报被人们称为墙壁上的“武器”。如图是中国抗日根据地在苏联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印制的海报苏联送给希特勒的礼物 。 下列对它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希特勒在 1942 年被苏联军队击毙 B.中国出兵帮助苏联人民抵御德国侵略 C.莫斯科保卫
11、战彻底击垮了德国法西斯 D.颂扬苏军胜利,表达反法西斯必胜信念 解析:据海报关键信息“ 1942 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苏军和希特勒的法西斯军队正在进行 1942 年 7 月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 海报苏联送给希特勒的礼物中,苏联把希特勒送入棺材,预示着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胜利和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寓意颂扬苏军胜利,表达反法西斯必胜的信念 。 答案: D 14.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 ) A.为反
12、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 B.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 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 D.冷战的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 解析:据新全球史“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战争也开始了 。 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 。 ”可知,它表明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实行冷战 。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 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 这种政策被称
13、为冷战政策 。 其表现主要有: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援助西欧;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便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 。 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 1955 年,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 答案: C 15.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并正确认识其影响,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认识错误的是( ) 选项 事件 影响 A 都江堰的修筑 壮大了秦国实力,造福人民生活 B 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 巩固了国家统一 C 左
14、宗棠收复新疆 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D 苏联解体 形成了世界政治多极格局 A.选项 A B.选项 B C.选项 C D.选项 D 解析:随着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了,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至今还没有定型 。苏联解体后,对应“形成了世界政治多极格局”错误 。 答案: D 二 .判断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从公元前 230 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褒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采用郡县制牢牢地掌握了中央
15、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展的中央管理体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身份将自己凌驾于政府之上,最终为大一统制度的实现奠定了君主集权和官僚统治的组织保证。 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 摘编自杨 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 A”;违背
16、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 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 C”。 (1)公元前 230 年,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 解析:根据材料中“从公元前 230 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可知公元前 230 年,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这个结论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 B (2)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 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秦国社会经济发展为 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答案: C (3)郡县制的设立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 解析:根据材料中“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采用郡县制牢牢地掌握了中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重庆市 中考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