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满分 20 分 ) 1.(2 分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刻舟求剑 C.百炼成钢 D.大海捞针 解析: 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B、刻舟求剑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C、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D、大海捞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答案: C 2.(2分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B.酸雨的
2、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C.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解析: 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错误,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项正确; B、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正确,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项错误;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项错误 。 答案: A 3.(2分 )“ 绿色化学 ” 是 21 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以下做法符合 “
3、 绿色化学 ” 理念的是 ( )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研究、开发、利用氧能源 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汉江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解析: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该做法虽然能清除垃圾,但垃圾被焚烧后,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这种方法不科学,故 A错; B、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对环境也没有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 B 正确; 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中,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废物,如果直接排放,对天然水体的污染很重,故 C错;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产业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不能杜绝,只能是让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故 D错
4、 。 答案 : B. 4.(2 分 )吸烟让自己受到伤害的同时,也造成周围的人 “ 被动 吸烟 ” .对其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析: 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周围的人被动吸烟,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闻到烟气而造成被动吸烟 。 答案: A 5.(2分 )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锑、铕、锌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对图示中元素的信息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原子序数是 “30” B.元素符号是 “Zn” C.元素名称是 “ 锌 ”
5、 D.电子数是 “65.41” 解析: A.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即 30,故正确; B.右上角的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Zn,故正确; C.中间的汉字表示该元素的元素名称,为锌,故正确; D.最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5.41,故错误 。 答案: D 6.(2分 )硝酸钾 (KNO3)是一种能使农作物增产的常用化肥 .它属于 ( ) A.复合肥 B.氮肥 C.磷肥 D.钾肥 解析: 硝酸钾 (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 答案: A 7.(2 分 )小杰学习时获知 “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升或降 )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 .据此判
6、断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 A、化合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发生改变,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故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B、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发生改变,比如碳酸分解的反应,故化合反应不一定是 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参加和生成,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故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D、 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不会是氧化反应还原 反应,错误 。 答案: C 8.(2分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7、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解析: A、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故错误; B、不锈钢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故正确;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故错误 。 答案: B 9.
8、(2分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 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和 NaOH B.由 a点到 b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 c点所示溶液中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解析: A、 a点时溶液的 pH 小于 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有剩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HCl和 NaCl,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B、由 a 点到 b 点的 pH 变化过程,图象中 pH 值的
9、变化是从小于 7 逐渐的增大到等于 7,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C、 c点时溶液的 pH大于 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D、图象中 pH 值的变化是从小于 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 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 ,使 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答案: B 10.(2分 )借助括号内的试剂,不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 A.固体:铁粉 氧化铜 木炭粉 (稀硫酸 ) B.固体: NaCl NaOH NH4NO3(水 ) C.溶液: NaOH Ca(OH)2 盐
10、酸 (CO2气体 ) D.溶液: KNO3 MgCl2 盐酸 (AgNO3溶液 ) 解析: A、稀盐酸能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蓝;与木炭粉不反应,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答案项错误 。 B、 NaOH、 NH4NO3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降低, NaCl 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答案 项错误 。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与 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与稀盐酸不反应,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变浑浊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澄清的是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
11、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鉴别, 答案 项错误 。 D、 MgCl2、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KNO3与 AgNO3溶液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 答案 项正确 。 答案: D 二、填空与简答题 (每空 1分,共 16分 ) 11.(3分 )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 )。 解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 答案: H2O (2)如图是 “ 电解水实验 ” 示意图,图中试管乙中的气体是 。 解析: 电解水实验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电解水时;乙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
12、。 答案: O2 (3)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 .肥皂水遇 (填 “ 硬水 ” 或“ 软水 ” )泡沫少、易起浮渣 . 解析: 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 .肥皂水遇硬水泡沫少、易起浮渣,肥皂水遇软水泡沫较多 。 答案:硬水 12.(3分 )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分析生话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 (1)人体由 50多种元素组成,人们常饮用襄阳特产富硒茶,其中硒元素属于 (“ 常量 ”或 “ 微量 ” )元素 。 解析: 在人体内含量超过 0.01%的为常量元素,否则为微量元素,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湖北省 襄阳 中考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