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模拟化学.docx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模拟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模拟化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模拟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计 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2分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做法错误的是 ( ) A.生活污水使用明矾杀菌消毒 B.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 “ 固硫 ” C.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D.提倡公交出行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考点: 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解析: A.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故 A错误; B.燃煤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硫,能够引起空气污染,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 “ 固硫 ” ,能够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酸雨,故 B正确; C.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
2、,可以减少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的使用,可以防止白色污染,故 C正确; D.提倡公交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 D正确 。 答案: A. 2.(2分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NH4Cl 的电子式: B.对硝基甲苯: C.碳酸的电离方程式: H2CO32H+CO D.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考点: 43:电子式 解析: A、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由氨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故 A错误; B、对硝基苯中的硝基中直接和苯环相连的是 N原子,故结构简式为 ,故B错误; C、碳酸是二元弱酸,电离分步进行,故电离方程式为 H2CO3H+HCO3 ,
3、 HCO3 H+CO32 ,故 C错误; D、硫离子的核内有 16 个质子,带 16 个正电荷,而核外有 18 个电子,故结构示意图为,故 D正确 。 答案: D 3.(2分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 ) 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B.铝易发生钝化,可用于作飞机、火箭的结构材料 C.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钠、镁、铝等金属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硫气体 考点: 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解析: A.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够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可溶性物质,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所以可以用于洗去铁屑表面的油污,故 A正确
4、; B.铝可用于作飞机、火箭的结构材料是因为其密度小,制成的合金机械性能强,与发生钝化无关,故 B错误; C.钠、镁、铝性质活泼的金属,用电解法制取,不能用碳还原法,故 C错误; D.浓硫酸做干燥剂是因为其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故 D错误 。 答案: A 4.(2分 )短周期主族元素 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多 3个电子; Y、 Z均为金属, Y 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Z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 W的最高价氧化物在无机含氧酸中酸性最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O(氧 )的强 B.元素
5、 Z、 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 Z、 W的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相互反应 D.等质量的 Y和 Z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前者产生的氢气多 考点: 8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解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 X为 N, Y为 Na, Z为 Al, W为 Cl, 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 X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O(氧 )的弱,故 A错误; B.元素 Z、 W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不同,分别为 10 电子、 18 电子结构,故 B错误; C.Z的氢氧化物具有两性,与 NaOH、高氯酸均反应,则 Y、 Z、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
6、能相互反应,故 C正确; D.等质量的 Y和 Z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由 m23、 m27 3可知,转移电子不同,后者生成氢气多,故 D错误 。 答案: C 5.(2分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用醋酸溶解大理石: CaCO3+2H+=Ca2+H2O+CO2 B.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Al3+4NH3H2O=AlO2+4NH+4+2H2O C.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烧碱溶液: Ca2+2HCO3+2OH =CaCO3 +CO32 +H2O D.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SO32+6H+2MnO =5SO42+2Mn2+3H2O 考点: 49:离
7、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 A.醋酸除去水垢,离子方程式: 2CH3COOH+CaCO3Ca 2+CO2 +H2O+2CH3COO ,故 A错误; B. 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 +3NH4+,故 B错误; C.碳酸氢钙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 +OH =CaCO3 +H2O,故 C错误; D.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硫酸根离子、锰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SO32 +6H+2MnO4 =5SO42 +2Mn2+3H2O,故 D正确 。 答案: D 6
8、.(2分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 11.2 L CCl4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0.5NA B.在 Na2O2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 1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为 2NA C.常温常压下, 7.8 g 苯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 0.3NA D.25 时, 0.1 molL 1 NH4NO3溶液中含有的铵根离子数为 0.1NA 考点: 4F: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 A、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 A错误; B、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中,氧元素的价态由 1价变为 0价,故当生成 1mol氧气时转移 2NA 个电子,故
9、B正确; C、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即苯中无碳碳双键,故 C错误;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铵根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 D错误 。 答案: B 7.(2分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pH=1的溶液中: K+、 Fe2+、 NO 、 Cl B.0.1 molL 1NaHCO3溶液: Na+、 Ba2+、 NO3、 OH C.滴加 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 NH4+、 K+、 Cl 、 I D.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Cu2+、 K+、 SO42、 Cl 考点: DP:离子共存问题 解析: A.pH=1的溶液,显酸性, K+、 Fe2+、 NO3 发生
10、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 A不选; B.HCO3 、 Ba2+、 OH 结合生成水和沉淀,不能共存,故 B不选; C.滴加 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含 Fe3+,与 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 C不选;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 D选 。 答案: D 8.(2分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反应产物二氧化碳 B. 用如图装置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 如图装置配制 100 mL 1 molL 1的硫酸 D. 用如图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考点: 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 A.碳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
11、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先除去二氧化硫,故 A错误; B.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不直接与水接触,可防止倒吸,故 B正确; C.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且在常温下使用,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 C错误; D.进气方向错误,洗气时,气体从长导管进入,故 D错误 。 答案: B 9.(2分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 A.Fe Fe2O3 Fe2(SO4)3 B.MgO MgSO4(aq) Mg C.饱和 NaCl(aq) NaHCO3 Na2CO3 D.NH3 NO HNO3 考点: EB:氨的化学性质 解析: A.铁和氧气点燃反应生成四氧化
12、三铁, 3Fe+2O2 Fe3O4,故 A错误; B.MgO+H2SO4=MgSO4+H2O,电解硫酸镁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不能得到金属镁,故 B错误; C.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NH3+CO2+NaCl+H2O=NaHCO3+NH4Cl,故 C正确; D.氨气和氧气催化氧化生成 NO, NO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硝酸,故 D错误 。 答案: C 10.(2分 )通过乙醇制取氢气通常有如下两条途径: a.CH3CH2OH(g)+H2O(g)=4H2(g)+2CO(g) H1=+256.6kJmol 1
13、b.2CH3CH2OH(g)+O2(g)=6H2(g)+4CO(g) H2=+27.6kJmol 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 a的反应温度,乙醇的转化率增大 B.由 b可知:乙醇的燃烧热为 13.8 kJmol 1 C.2H2(g)+O2(g)=2H2O(g) H=+485.6 kJmol 1 D.制取等量的氢气,途径 b消耗的能量更多 考点: BB: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 A.a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乙醇的转化率增大,故 A正确; B.燃烧热指应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应生成水、二氧化碳,故 B错误; C.氢气的燃烧为放热反应, H 0,故 C错误; D.由热化学方程式
14、可知生成 1mol氢气, a吸收 256.64 kJ、 b吸收 27.66 kJ,故 D错误 。 答案: A 二 、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 5小题,每小题 4分,共计 20 分 ) 11.(4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入硫酸铜可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说明 Cu2+具有催化作用 B.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含有 SO42 C.在电解精炼铜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多于阴极质量的增加 D.298 K时, 2H2S(g)+SO2(g)=3S(s)+2H2O(l)能自发进行,则其 H 0 考点: BB:反应热和焓变; CA: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5、因素; DI:电解原理 解析: A.加入硫酸铜可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可能生成 AgCl沉淀,应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检验,故 B错误; C.电解过程中,阳极上不仅有铜还有其它金属失电子,如 Zn 等,则阳极质量的减少多于阴极质量的增加,故 C正确; D.因 S 0,如能自发进行,应满足 H T S 0,则 H 0,故 D正确 。 答案: CD 12.(4分 )2016 年 8 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首个 “ 氢经济示范城市 ” 在江苏如皋落户 .用吸附了 H2 的碳纳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6、A.放电时,甲电极为正极, OH 移向乙电极 B.放电时,乙电极反应为: NiO(OH)+H2O+e =Ni(OH)2+OH C.充电时,电池的碳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D.电池总反应为 H2+2NiOOH 2Ni(OH)2 考点: 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解析: A.放电时,该电池为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 OH 向负极甲电极移动,故 A错误; B.放电时,乙电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NiO(OH)+H2O+e Ni(OH)2+OH ,故 B正确; C.放电时,氢气在碳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碳电极作负极,充电时,碳电极发生还原反应作阴极,应与电源的负
17、极相连,故 C错误; D.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2NiO(OH)+2H2O+2e 2Ni(OH)2+2OH ,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OH 2e 2H2O,则两式相加得总反应: H2+2NiOOH 2Ni(OH)2,故 D 正确 。 答案: BD 13.(4分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向 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 CO2,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氢氧化铝 B.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 K+ C.在 KI 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 SO2,蓝色褪去,说明 SO2具有漂白性 D.向某 FeCl2溶液中,加入
18、 Na2O2粉末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原 FeCl2已氧化变质 考点: 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 A.一般来说,强酸可与弱酸的盐反应制备弱酸,则向 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 CO2,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氢氧化铝,故 A正确; B.观察钾离子,应透过蓝色钴玻璃,以滤去黄光,故 B错误; C.二氧化硫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故 C错误; D.过氧化钠可氧化亚铁离子,不能证明是否变质,故 D错误 。 答案: A 14.(4分 )如图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 A.图 1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 2 表示 A、
19、B 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 t1 时 A、 B 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B A C.图 3表示镁条放入盐酸中生成氢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起初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图 4表示在含等物质的量 NaOH、 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0.1 molL 1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消耗盐酸的关系 考点: BB: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 A.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图象符合,故 A正确; B.t1 时 A、 B 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但质量分数不变, 则溶质的质量分数 B=A,故 B错误; C.开始时反应放热温度升高
20、,则反应速率加快,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减小,则速率减小,故 C正确; D.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如分别为 NaOH、 Na2CO31mol,则生成气体时消耗2molHCl,最后生成 1mol二氧化碳,则图象中生成二氧化碳前后消耗的盐酸体积比为 2: 1,故 D错误 。 答案: AC 15.(4分 )硫酸钙可用于生产硫酸、漂白粉等一系列物质 (见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O2制取干冰的过程吸收热量,属于物理变化 B.硫酸钙与焦炭反应时生成的 n(CO2): n(SO2)=1: 2 C.由 SO2制取 H2SO4的过程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石灰乳与 Cl2反应制取漂白粉时, C
21、l2仅作还原剂 考点: B1: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A.气体变为固体,释放能量,故 A错误;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SO4+C CO2+2SO2+2CaO,反应中生成的 n(CO2): n(SO2)=1:2,故 B正确; C.SO2制取 H2SO4,先生成 SO3,再生成 H2SO4,生成 H2SO4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C错误; D.石灰乳与 Cl2反应制取漂白粉, 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 D错误 。 答案: B 三、非选择题 (共 80分 ) 16 (12 分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按要求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 (1)将含 SO2
22、的废气通入含 Fe2+(催化剂 )的溶液中,常温下可使 SO2转化为 SO24 ,其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 上 述 总 反 应 分 两 步 进 行 , 第 一 步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4Fe2+O2+4H+=4Fe3+2H2O,写出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 根据题中反应原理,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2+O2+4H+=4Fe3+2H2O,第二步是铁离子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SO2+2H2O=2Fe2+SO4 2 +4H+。 答案 : 2Fe3+SO2+2H2O=2Fe2+SO4 2 +4H+ (2)pH
23、=3.6 时,碳酸钙与硫酸铝反应可制备碱式硫酸铝 Al2(SO4)x(OH)6 2x溶液若溶液的pH偏高,则碱式硫酸铝产率降低且有气泡产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解析: pH=3.6 时,碳酸钙与硫酸铝反应可制备碱式硫酸铝 Al2(SO4)x(OH)6 2x溶液,若溶液的 pH 偏高,溶液碱性增强,铝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aCO3+Al2(SO4)3+3H2O=2Al(OH)3 +3CaSO4 +3CO2 。 答案 : 3CaCO3+Al2(SO4)3+3H2O=2Al(OH)3 +3CaSO4 +3CO2 (3)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江苏省 南通市 如皋市 高考 模拟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