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
《2017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考模拟历史 1.吕思勉说 “ 以贵族食于人,可以攘族而居。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贵放治人,其传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统系无所知 ” ,故西周时期 “ 宗法盖仅贵族有之 ” 。据此可知:( ) A.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 B.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 C.平民阶层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D.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等级森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査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宗法盖仅贵族有之”信息说明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2.钱穆说: “ 宋朝的时化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白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
2、大夫社会渐渐萌茁, 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 ” 下列思想主张最符合这种 “ 自觉的精神 ” 是; (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 “ 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 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 ” 信息说明宋代士大夫注重救国救民的思想意识,故 B项正确; A 属于变法思想; C 属于心学; D 是批判儒家思想的思想。 答案: B 3.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据学者统计, “ 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
3、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 ”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 B.寺院开放顺俗倾向明显 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山林寺院体现文人追求 解析: 据材料 “ 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寺院对文人开放,顺应了读书的风气,故 B 选项正确;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并未融合佛教思想,故 A 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城市商品经济的问题,故 C 选项错误;寺院仍然属于佛教之地,材料说明儒生学者的追求是 “ 应试以求闻达 ” ,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 答案: C 4.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4、清晨,这些有技术的 “ 机工 ”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 “ 机户 ” 雇佣,落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 A.手工业者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解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 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 ” 的信息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雇佣关系已经出现,劳动力商品化出现,故 C 项正确; A 项不是本质,排除;题干说的是 “ 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 ” ,这与农业的发展无关,故 B 项错误; D 项明显错误,排除。 答案: C 5
5、.李鸿章在两江总督任上开设了金陵机器制造局,左宗棠则以闽浙总督的身份创 办了福州船政局。在各个地区性集团之间,儿乎没有什么合作和协调,即使这些人员调任他所,他们继续与从前创办的企业保持着私人联系。材料意在说明在洋务运动中 ( ) A.军工企业成权力根基 B.企业运作老式落后 C.地方官员腐败无能 D.企业管理程序混乱 解析: 据材料 “ 这些大员调任他所,他们继续与从前创办的企业保持着私人联系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派官僚对军工企业的私人控制较强,说明军工企业成权力根基,故 A 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企业运作方式,故 B 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地方官员腐败无能的问题,故 C 选项
6、错误 ;材料也无法体现企业管理程序的问题,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 答案: A 6.19 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营业的银行共有 25 家,并在各地设立了很多分行。各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更多, 1904 年共有 50 个殖民地银行和 2279 个分行;到 1910 年殖民地银行增至 72个,分行达 5449 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自由主义的盛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垄断资本的膨胀 D.资本输出的带动 解析: 据材料 “19 世纪末 ” 、 “ 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侵略方
7、式,银行就属于表现之一,故 D 选项正确;自由主义的盛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 A选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果,不是殖民地银行增加的原因,故 B选项错误;垄断资本的膨胀,会导致多种后果,如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故 C 选项过于抽象,排除。故选 D。 答案: D 7.“ 吾以为国体与政体本绝不相蒙,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宪政,则无 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两者既无所择,则毋宁因仍现在之基础,而徐图建设理想政体于其上,此吾十年来持论之一贯精神也。 ” 材料表明梁启超旨在 ( ) A.维护君主立宪制 B.渐进式变革制度 C.实现宪政体制 D.建立民主共和制
8、 解析: 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只要是能实行宪政,则无论国家是君主立宪政体还是民主共和政体都无所谓,国家都能得以治理;若不实行宪政,则两者都不可。如果两种政体不能选择采用哪个,就要依据国家现实的基础,在宪政的基础上慢慢选择政体。梁启超通过此话意在表明宪政的重要性。宪政是一种主张国家权力来自并被 一部基本法律约束、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君主制和共和制的选择、渐进制变革均不是梁启超强调的重点。故排除 ABD,选C。 答案: C 8.某个时期,我国的分配制度实行 “ 四马分肥 ” 的办法,即把利润分为国家征收的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资本家股息红利四部分。这反映了 ( ) A.统购统销的实
9、施 B.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C.工人积极性的提高 D.公私合营的完成 解析: 据材料 “ 四马分肥 ” 、 “ 资本家股息红利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此类办法,这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故 A 选项正确;统购统销,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故 B 选项错误; “ 资本家股息红利 ” 与工人积极性的提高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故 C 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公私合营的完成,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 答案: B 9.古雅典官员任职期间, “ 任何公民都可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而启动一种 指控程序 来反对他,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
10、刑。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 ” 。这说明古雅典 ( ) A.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 的制约 B.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 C.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D.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 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 ” 信息说明雅典对权力制约比较明显,故 A 项正确;公民大会不是司法机构,故 B 项错误;贪污腐败,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体
11、现司法和理性,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0.美国 1787 年宪法颁布至今,共通过了 27 项修正案。 1865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 “ 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或强迫劳役都不得存在 。 ”2009 年 l 月奥巴马在林肯雕像下发表了被戏称为在林肯怀中的演讲。这一情景是对这条修正案最好的注脚。下列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奥巴马和林肯一样都是美国伟大的总统 B.美国的民主制度在不断修正中日臻完善 C.废除奴隶制后黑人和白人一样有当总统的权利 D.奥巴马能够当选总统是林肯废除奴隶制的结果 解析: 依据材料, “ 美国 1787 年宪法颁布至今,共通过了 27 项
12、修正案 ” , 1865 年宪法修正案才废除了奴隶制,说明 1787 到 1865 年美国仍然存在奴隶制、民主制还不完善, 1865年宪法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进一步完善了美国的民主制,美国黑人曾经饱受奴隶制的残害,时过境迁,黑人血统的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并在为废除奴隶制做出巨大贡献的林肯总统的雕像前发表演讲,说明了美国的民主进一步的完善,因此,材料主要反映出的是美国的民主制度在不断修正中日臻完善,而不是在反映废除奴隶制后黑人和白人一样有当总统的权利。故 B项正确, C 项错误。材料仅 提到奥巴马在林肯雕像前演讲,不能发映出奥巴马和林肯一样都是美国伟大的总统。故 A 项错误。林肯废除奴隶制为奥巴马当选
13、总统提供了条件,但不能说奥巴马能够当选总统是林肯废除奴隶制的结果。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1.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 ) 导致阶段 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 “ 热战 ” 朝鲜战争 阶段 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阶段 C.军费开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阶段 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 始实现正常化 A B C D 解析: 根据曲线图,阶段 D 的起点时间是 1975 年,而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说法错误。 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A 项,排除含有 的 BC
14、D 项。 答案: C 12.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一些成员国大量进口美国的廉价煤以及法德通过运输补贴影响煤炭价格等等,因此戴高乐称之为患了 “ 营养不良 ” 的慢性病。这说明 ( ) A.欧洲联合损害了国家利益 B.欧洲企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C.美国通过出口煤炭控制西欧 D.超国家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矛盾 解 析: 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欧煤钢联营,有超国家的特点,但美国的廉价煤以及法德通过运输补贴影响煤炭价格损害了成员国自身的民族利益,故 D选项正确 答案: D 13.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 钱荒主要还是表现在基层市场的细碎性贸易中。至于铜钱向
15、官府集中,同时在民间(富豪)沉淀,又往海外流失,则是导致钱荒的直接原因。然而,宋代铜钱的钱面值(名义价值)小于其币材值(实际价值),导致铜钱不断退出流通领城,乃是造成上述状况的深层原因。而两宋政府逆历史潮流而动的 “ 钱禁 ” 和 “ 铜禁 ” 法令则加剧了钱荒和铜荒的程度。 葛金芳宋代 “ 钱荒 ” 成因再探 材料二 : 1843-1850 年间银钱比价波动情势 年代 银一两兑换制钱文数 年代 银一两兑换制钱文数 1843 1656.23 1847 2167.44 1844 1724.12 1848 2299.34 1845 2024.74 1849 2354.98 1846 2208.36
16、 1850 2230.3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出现 “ 钱荒 ” 现象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宋代出现 “ 钱荒 ” 现象的原因,可根据材料分析和结合所学作答。根据材料分析,依据 “ 铜钱向官府集中,同时在民间(富豪)沉淀,又往海外流失,则是导致钱荒的直接原因 ” 可分析出官府和民间贮藏金属货币,海外贸易导致铜钱流失到海外;依据 “ 宋代铜钱的钱面值(名义价值)小于其币材值(实际价值),导致铜钱不断退出流通领城 ” ,可分析出铸造铜钱利润低下;依据 “ 两宋政府逆历史潮流而动的 “ 钱禁 ” 和“ 铜禁 ” 法令则加剧了钱荒和铜荒的程度 ” ,可分析出是因为两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山西省 太原市 第五 中学 高考 模拟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