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A)海洋测绘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A)海洋测绘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A)海洋测绘及答案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A)海洋测绘及答案解析(总分:125.01,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题/B(总题数:1,分数:30.00)地形图测绘1)工程概况省县总面积 1985km2,辖街道办事处 1个,乡(镇)11 个,散落的村庄 118个,以前的村镇规划所用的地形图都是指北针加小平板测绘,精度差,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新一轮的村镇规划就是要按照上级的部署,要高起点、高要求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测区位于省中部偏北。测区内大部分为村镇密集居民区。测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年平均气温 18.5,年均降水量在1700mm左右。测区内有铁路、国道和省道,交通尚属方便。2)测量项目目标(1)利用 C级 GPS控制网点 001
2、4、0036、077P、078P,在所测量的村镇建立 D级(3PS 控制网。(2)按先乡(镇),后村庄,急用先测的原则完成地形测量。(3)采用全站仪测图方法,地形图比例尺为 1:500。(4)争取“十二五”前期完成各乡、镇所在地及部分村庄地形图。(5)力争“十二五”后期全面完成新农村地形测量工作,做到“一县一图,一乡一图,村村有图”。3)已有资料的利用(1)总参测绘局测制的 1:5万地形图;(2)省测绘局测制的 1:1万地形图;(3)测绘院测绘的 1:1000地形图(指北针加小平板测绘方法);(4)C级 GPS控制网点。014、0036、077P、078P 平面坐标成果(成果属 1980西安坐
3、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 3带坐标,中央子午线为 117);(5)C级 GPS控制网点 0037、077P 高程成果(成果属 1985国家高程基准)。4)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国家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4)1:500 1:1000 1: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5)问题(分数:30.00)(1).简述地形图的基本内容。(分数:10.00)_(2).简述大比例尺
4、地形图的作业流程。(分数:10.00)_(3).全站仪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检核要求。(分数:10.00)_二、B第二题/B(总题数:1,分数:10.00)施工控制网建立1)工程概述核电二期工程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总装机容量 2600MW,包括核岛、常规岛及 BOP三部分,工程总占地面积 365km2,总建筑面积 175603m2。其厂址位于省县城西南约 10km的镇。在施工控制网建立前夕,现场土石方开挖及场地平整已完成,通视条件较好。厂区周边地带可供使用的测量控制点共有 4个,为前期勘察时建立,点号分别为-15,-17,-19 和-20。现有的控制点虽基
5、本上覆盖了施工厂区,但相互间距离太远,精度较低,数量也无法满足施工需要。因此,为保证工程建设需要,厂区应及时建立二期施工测量控制网。2)施工控制网的布设要求二期施工控制网采用三等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建成后的二期施工控制网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控制点的点位布置合理,其精度及数量应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2)控制点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每一控制点应有两个以上控制点与之相互通视。(3)控制点应稳定可靠,施工期内不发生自身的位移、沉降变形。(4)为方便施工,施工控制网一般采用独立坐标系和自由边角网,以保证控制网的相对定位精度。3)平面控制网观测方案选择(1)平面控制网网形为
6、便于工程建筑的安装施工,二期施工控制网采用独立工程坐标系。为保证控制网的相对精度,控制网采用自由边角网,其网形如图所示。其中,起算点 C1由原首级网的-17、-19、-20 三点(成果为 1980西安坐标系),通过三角形插点的方法确定,同时以 C1为测站点,与首级网联测 C1C10的方位角,作为控制网的起算方位角。(分数:9.99)(1).施工平面控制网一般有哪几种形式?简述工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分数:3.33)_(2).简述工程高程控制测量的一般规定。(分数:3.33)_(3).二期施工控制网采用三等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请列出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
7、62007)三等三角形网测量限差要求和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并判断该工程控制测量成果是否合格。(分数:3.33)_三、B第三题/B(总题数:1,分数:10.00)施工测量1)工程概况新城 3号地块 1号楼,包括地下 2层、主体 32层,建筑总高度 101.60m,地下 2层面积 3012m2,地上 32层面积 46080m2,总建筑面积约 49092m2。结构形式为高层剪力墙、框架结构。0.00 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标高 26.5m。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获得该项目的建设权,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业主方委托某甲级测绘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第三方检测。2)检测工作内容检测工作内容包括平面控制网建立、建筑
8、物施工放样测量、工程高程控制测量、建筑物垂直度控制(内控制)、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3)问题(分数:10.00)(1).简述建筑物高程控制测量的规定。(分数:2.50)_(2).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哪些资料?(分数:2.50)_(3).超高层建筑物垂直度控制形式主要是内控制,请简述内控制实施步骤。(分数:2.50)_(4).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有哪些方法?(分数:2.50)_四、B第四题/B(总题数:1,分数:10.00)1)工程概况地铁一期工程南北线(玄武门站至许府巷站)区间圆形隧道(左、右线)与公路隧道在新模范马路与中央路的丁字路口立体交叉,公路隧道从地
9、铁区间隧道的上方穿越,并先于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公路隧道在城墙西段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 SMW工法,主体结构在与地铁隧道相交段为钢筋混凝土箱体结构。主体结构底板为 850mm厚钢筋混凝土,垫层为 200mm厚素混凝土,并沿公路隧道纵向设抗拔桩。地铁第一台盾构机第一次从许府巷站南端头左线出发向玄武湖站方向掘进,并于同年 10月中旬反向从地铁右线再次穿过公路隧道。在立体交叉段,地铁盾构与公路隧道的净间距约为 12m。由北向南,地铁隧道左线与公路隧道净间距为 1.0531.760m,右线与公路隧道净间距仅为1.0041.711m。在公路隧道和地铁盾构隧道交叉段,两者之间的最小净距仅为 1.
10、004m,最大净距也不过 1.760m。当该段公路隧道建好后,地铁盾构从公路隧道下面穿过,将会扰动周围土体,公路隧道底板的地基反力会有变化,从而影响公路隧道主体结构受力,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后果。根据公路隧道建设指挥部要求,需在地铁盾构穿过公路隧道时,实时监测地铁盾构施工对公路隧道的影响,从而指导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2)监测项目(1)地表沉降监测;(2)公路隧道底板沉降。3)监测方法(1)地表沉降监测监测目的。掌握盾构推进时地表沉降规律,盾构推进对地表和地面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指导施工和确保施工安全。测点布设。距公路隧道结构边线 30m范围(重点监控地段)、金川河地段沿盾构隧道轴线纵
11、向每隔 10m布设一个地表测点,其余地段每隔 20m布设一个监测点(有房屋地段在空地处布设)。同时,在盾构隧道两侧(约 17m)范围内布设地表横向沉陷槽测点,沿公路隧道中线和金川河边各布设一组。测点埋设主要为工作基点与测点的埋设。工作基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利于观测,至少埋设 2个工作基点,以便于工作基点互相检核,并且工作基点应与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原始高程。(2)公路隧道底板监测监测目的。通过实时监测,掌握盾构推进公路隧道底板的沉降和隆起情况,以指导施工和保证施工安全。监测要求为:当地铁盾构掘进距公路隧道结构线 50m范围内时,实时监测公路隧道底板下地基反力
12、和土体位移、底板面位移及底板应力变化情况。控制的标准为:隆起值为 10mm,允许沉降值为 30mm。以控制标准的 70%作为预警值。监测点布设。工作基点布设:工作基点是沉降和隆起测试的基础,本次测试共埋设 3个工作基点,距离地铁盾构左线中线 50m以外。其中,BM0 为隧道施工的水准点,与BM1、BM2 一起构成首级控制网并提供原始高程。工作基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均采用在隧道底板钻孔,然后埋入直径 1618mm、长 100200mm 的膨胀螺栓或半圆头钢筋制成。本次沉降和隆起观测的观测点重点布设在公路隧道底板上。在隧道的南、北线上分别布设三个断面,断面号从北到南分别为 N、N、N和 S工、S、S,
13、每个断面上从西到东的观测点分别用 113 表示。各个断面上的点布设在以地铁盾构为中心的两侧。观测点布设总数为 136=78个点。4)问题(分数:9.99)(1).简述变形监测工作的特点。(分数:3.33)_(2).简述变形监测网的网点布设要求。(分数:3.33)_(3).变形观测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简述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工作内容。(分数:3.33)_五、B第五题/B(总题数:1,分数:10.00)竣工测量1)工程概述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在市规划小区拟建 4栋 6层住宅楼,楼号为 9号、10 号、11 号、12 号。拟建工程位于以东,以北,两者交叉口东北。公司承担了住宅楼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场地地形
14、基本平坦,最高地面高程 38.24m,最低地面高程 36.90m,平均地面高程 37.45m。该区地貌形态单一,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根据野外钻探资料,勘探深度范围内岩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和白垩系王氏群泥质砂岩层。根据其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区地基土范围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分为 6主层和 2亚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有两层。其中第一层含水层为第 1层粉质黏土,地下水类型系上层滞水,主要补给来源是依靠大气降水,排泄以蒸发为主;第二层主要含水层为第层粗砾砂,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微承压水,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标高在 35.0735.80m 之间。主要补给来源是邻区补给,排泄以地下径
15、流为主。据调查,第二层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在2.0m左右。由于水位高于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上层滞水随季节变化较大,水位不一,建议施工期间注意处理。通过招标,测绘单位承担了该建筑工地的测绘任务。2)测量工作测量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内容:(1)施工平面控制测量;(2)施工高程控制测量;(3)建筑物放样测量;(4)竣工测量。3)问题(分数:10.00)(1).简述建立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分数:2.50)_(2).编绘竣工总图应收集哪些资料?(分数:2.50)_(3).简述竣工建筑物测量的精度要求。(分数:2.50)_(4).简述竣工测量成果整理与提交的内容。
16、(分数:2.50)_六、B第六题/B(总题数:1,分数:10.00)建筑物变形监测1)工程概述站站区段盾构施工属于地铁号线期工程,由一条盾构区间和两座车站组成。区间盾构隧道左、右线长度分别为 2135m和 2121m。区间盾构和车站采取平行施工。区间安排两台盾构机,从盾构始发井始发,向南掘进。本次始发两台盾构机将先后间隔 100m,左线先行。右线在里程 K16+254.21m处将旁边一栋 12层高的建筑物,即南小街 8号居民楼。由于此楼使用时间较长,楼体多处有拉裂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盾构穿越期间要对其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安全。2)工程地质条件南小街 8号居民楼地面标高约 38.8m,其
17、地层(工程勘探结果)自上而下依次为:(1)粉土填土层,杂填土 1层;层厚 1.85.3m。(2)粉土层,粉质黏土 1层;层厚 3.67.4m。(3)粉质黏土层,粉土 2层,中粗砂 1层,粉细砂 2层;层厚7.014.5m。(4)粉质黏土层,卵石圆砾层,中粗砂 1层,黏土 1层;层厚10m11.7m。3)监测项目(1)地表沉降监测在北小街 8号楼前南小街 8号楼(从 K16+000K16+450 范围内)沿每条盾构隧道中线,每隔 5m布设一个地面沉降测点。每隔 25m布设一个小断面,每个断面布设 5个点;每隔 50m布设一个大断面,每个大断面布设 10个点。(2)建筑物沉降监测根据设计资料,在南
18、小街 8号居民楼和北小街 8号居民楼上各布设 6个建筑物沉降点。在南小街 8号居民楼的附近再增加布设地面沉降点 12个。4)监测实施方案(1)监测仪器:电子水准仪 DL-101C、铟钢条形码尺,仪器标称精度为0.4mm/km。(2)监测实施方法。基点布设:在远离施工区相对稳定区域布设水准基点 4个,在靠近施工区域布设工作基点 6个。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构成闭合水准环线进行联测,严密平差取得基准点高程成果。地表沉降测点埋设:在开挖前 15天用冲击钻在地表路面钻孔,要求穿透混凝土路面,然后根据路面混凝土层厚度打入长 1040cm、直径 16mm钢筋测点(在较坚硬的地面可选用膨胀螺栓),并用水泥砂浆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海洋 测绘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