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 T 284-2014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HDTV video monitors in program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节目制播用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pdf
《GY T 284-2014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HDTV video monitors in program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节目制播用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Y T 284-2014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HDTV video monitors in program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节目制播用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pdf(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GY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GY/T 2842014节目制播用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 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HDTV video monitors in program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 2014 - 12 - 03发布 2014 - 12 - 03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发布GY/T 2842014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 术语和定义 1 3.2 缩
2、略语 2 4 监视器分类 3 5 技术要求 3 6 测量方法 6 6.1 环境要求 6 6.2 仪器要求 6 6.3 其他要求 6 6.4 测量点 6 6.5 测试信号 7 6.6 测量步骤 . 19 参考文献 31 GY/T 284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照ITU-R BT.2129:2008平板显示器在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环境中作为主监视器的技术要 求、EBU-TECH 3320电视节目制作用视频监视器的技术要求和EBU-TECH 3325演播室监视器性能 测量方法进行编制。 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2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中国传媒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默、邓向冬、杨盈昀、李若霜、王惠明、张俊、张强、宁金辉。 GY/T 2842014 III 引 言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如下事实,使用者声明符合本标准时,可能使用涉及本标准有关内容的 相关授权的和正在申请的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对于专利的范围、有效性和验证资料不提出任何看法。 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保证, 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公平、 合理和非歧视的条款或条件下, 就使用授权许可进行协商。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交。 下表列出专利权利人的
4、信息: 专利权利人 联系地址 联系人 邮政编码 电话 电子邮件 北京牡丹视源电子 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 路2号实验楼 徐康兴 100191 010-82284725 请注意除专利许可声明中已经识别出的专利外,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其他专利。本标准的 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GY/T 2842014 1 节目制播用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拍摄、制作、播出等环节的图像评价和实验室主观评价的高清 晰度电视监视器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对于能够确保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任何等效测量方法也可以采 用。有争议时,应以本标准为
5、准。 本标准适用于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的研发、生产、验收、评估和运行调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ISO 11664-2:2007 比色法 第2部分:CIE标准光源(Colorimetry-Part 2:CIE standard illuminants) ISO 13406-2:2001 基于平板显示器的人类工程学要求 第2部分:平板显示器的人类工程学要求 (Ergono
6、mic requirements for work with visual displays based on flat panels Part 2:Ergonomic requirements for flat panel displays) ITU-R BT.814:2007 显示器亮度和对比度调整规范(Specifications and alignment procedures for setting of brightness and contrast of displays) EBU TECH 3273:1993 演播室监视器的色度性能测量方法(Methods of measure
7、ment of the colorimetric performance of studio monitors)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同时对比度 simultaneous contrast 监视器显示标准黑白窗口图像时所呈现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又称同屏对比度。 3.1.2 顺序对比度 sequential contrast 监视器先后显示标准白窗口图像和黑场图像时所呈现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又称全屏对比度。 3.1.3 灰度等级重现 grey scale reproduction GY/T 2842014 2 监视器显
8、示不同亮度的灰度信号时,各灰度信号的色度坐标与基准白色度坐标的偏离程度。 3.1.4 拖尾时间 smearing time 屏幕上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所显示的长度与实际的长度之差再与其运动速度之比。 拖尾时间分为 亮拖尾时间和暗拖尾时间。运动物体亮度比背景亮度高的场合下的拖尾时间称为亮拖尾时间,运动物体 亮度比背景亮度低的场合下的拖尾时间称为暗拖尾时间。 3.1.5 亮度串扰 luminance crosstalk 监视器显示相邻区域亮度对比较明显的图像时,在区域交界处出现与原图像亮度不同的条带状现 象。 3.1.6 延迟时间 delay time 屏幕上显示出图像的时刻相对于该图像电信号到达
9、监视器时刻的延时。 3.1.7 斑纹缺陷 mura 屏幕上图像亮度或色度平坦区域出现异常图案的现象。 3.1.8 像素缺陷 pixel defects 显示屏的某些像素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按照ISO 13406-2:2001规定,像素缺陷分为三类。第一类 为常亮点,第二类为常暗点,第三类为介于常亮点和常暗点之间的非正常像素点。 3.1.9 漏光 light leak 监视器显示黑场图像时,显示屏上最亮位置的亮度。 3.1.10 YPBPR 模拟分量视频信号(其中:Y是亮度信号,PB是模拟分量蓝色差信号,PR是模拟分量红色差信号)。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CIE 国际照明委员
10、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CVBS 模拟复合视频广播信号(Composite Video Broadcast Signal) Dual HD-SDI 双链路高清串行数字接口(Dual Link High Definition Serial Digital Interface) HDMI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HD-SDI 高清串行数字接口(High Definition Serial Digital Interface) PLUGE 图像校准信号发生器(Pic
11、ture Line Up Generating Equipment) GY/T 2842014 3 RGB 模拟红绿蓝三基色视频信号 SDI 串行数字接口(Serial Digital Interface) 4 监视器分类 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按性能分为三个等级,具体技术指标见表1。 5 技术要求 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的技术参数和要求见表1。 表1 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技术要求 序 号 项目 单位 一级 二级 三级 可调下限 cd/m 2 70 1 峰值亮度范围 可调上限 cd/m 2 100 200 250 2 黑电平亮度 cd/m 2 0.1 0.4 0.7 3 同时对比度 35
12、0:1 125:1 125:1 4 顺序对比度 a 1000:1 250:1 350:1 u b0.19780.0010 0.19780.0030 0.19780.0100 5 基准白色温 v 0.46830.0015 0.46830.0030 0.46830.0100 6 白场亮度不均匀性 0.10 0.15 0.20 u c0.002 0.003 0.010 7 白场色度不均匀性 v 0.002 0.003 0.010 u 红 v 不超出表2规定的红色色度坐标容限四边形 u 绿 v 不超出表3规定的绿色色度坐标容限四边形 u 8 基色色度坐标 d蓝 v 不超出表4规定的蓝色色度坐标容限四边
13、形 水平 1920 1280 1024 9 固有分辨力 (屏幕尺寸51cm时要求) 垂直 像素 1080 720 576 u 0.0010 0.0030 0.0040 1cd/m 2 到 100cd/m 2v 0.0015 0.0040 0.0060 10 灰度等级重现 1cd/m 2 色度偏离不可见 11 电光转换特性 输入信号电平从10%到90%,Gamma测 量值与理想值2.2的差异在0.15之 内,Gamma曲线保持单调变化。输入信 号电平从100%变化到109%时,屏幕亮 度应能跟踪变化 不做规定 GY/T 2842014 4 表1 (续) 技术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一级 二级 三
14、级 12 色阶重现 输入基色阶梯信号电平从0%开始以5%步 进递增到 100%,屏幕上的颜色变化能通 过主观目测分辨出来 不做规定 水平方向 30以内的亮度下 降10%; 3045之间的 亮度下降20% 30以内的亮度下 降20%; 3045之间的 亮度下降40% 60以内的亮度下 降60% 13 亮度与观看角度 的关系 垂直方向 30以内的亮度下 降10%; 3045之间的 亮度下降20% 30以内的亮度下 降20%; 3045之间的 亮度下降40% 60以内的亮度下 降60% u 0.010 0.015 白电平 水平、 垂直45 内色度坐标偏 差 v 0.010 0.015 u 0.010
15、 0.015 不做规定 水平、 垂直20 内色度坐标偏 差 v 0.010 0.015 不做规定 u 0.020 0.030 不做规定 14 色度与 观看角 度的关 系 黑电平 水平、垂直 2045之 间色度坐标偏 差 v 0.020 0.030 不做规定 15 运动拖尾时间 ms 4 8 16 16 亮度串扰 % 0.5 1 2 17 延迟时间 ms 应标明,供使用参考 18 斑纹缺陷 不应被察觉 19 振铃 监视器的任何处理过程不应引入振铃或过冲现象; “图像信号” 本身的振铃应被显示出来; 监视器不应对上冲与下冲或欠黑与 超白电平进行切割 20 像素缺陷 无可见的像素缺陷 无可见的像素缺
16、陷 无可见的像素缺陷 21 漏光 cd/m 2 0.3 1 3 22 残留影像(非等离子监视器) 无可见残留影像 不做规定 23 性能稳定性 在规定时间内, 峰值亮度波动应不超过 5%, 黑电平亮度和基准白色温测试结果仍 能符合本表要求 不做规定 GY/T 2842014 5 表1 (续) 技术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一级 二级 三级 HD-SDI 应具备,至少2路 应具备 SDI 应具备,至少2路 应具备 YPBPR 可选 RGB 可选 Dual HD-SDI或3Gb/s SDI 可选 HDMI 1.4 可选 24 输入接口 CVBS 可选 4:3幅型比模式 应具备 安全区标识 应具备 可选
17、 Tally 灯(红、绿、黄) 应具备 可选 遥控控制 应具备 可选 去隔行控制开关 如具备,应可被关闭 可选 过扫描及欠扫描模式 应具备,变化范围支持到5% 可选 1对1像素映射模式 应具备(CRT监视器不要求) 可选 行/场延时 应具备 可选 蓝场模式 应具备 可选 黑白模式 应具备 可选 外同步输入 应具备 可选 白平衡手动设置 应具备 可选 参数映射 e可选 图像局部放大 可选 25 其他功能 立体声扬声器 可选 a 测量该项目时,一级和二级监视器的峰值亮度设置为100cd/m 2 ,三级监视器设置为250cd/m 2 。 b u 和v 是指ISO 11664-2中CIE 1976色度
18、图的坐标。 c u 和v 是指CIE 1976色度图中,色度坐标偏差容限椭圆的长半轴与短半轴(或短半轴与长半轴)。 d 基准白和基色色度坐标见GY/T 155-2000的有关规定。 e 能提供自动或半自动的参数设置功能,使一台监视器的参数映射到其他监视器,便于多台监视器的一致性调整。 表2 红色色度坐标容限区域(四边形)顶点坐标 容限四边形顶点坐标 顶点1 顶点2 顶点3 顶点4 基色 u1 v 1 u 2 v 2 u 3 v 3 u 4 v 4 红色 0.461 0.527 0.461 0.518 0.431 0.513 0.431 0.531 注:本表规定的顶点坐标与EBU TECH 32
19、73:1993中5.1规定的坐标一致。 GY/T 2842014 6 表3 绿色色度坐标容限区域(四边形)顶点坐标 容限四边形顶点坐标 顶点1 顶点2 顶点3 顶点4 基色 u1 v 1 u 2 v 2 u 3 v 3 u 4 v 4 绿色 0.133 0.566 0.128 0.545 0.115 0.563 0.120 0.569 注:本表规定的顶点坐标与EBU TECH 3273:1993中5.1规定的坐标一致。 表4 蓝色色度坐标容限区域(四边形)顶点坐标 容限四边形顶点坐标 顶点1 顶点2 顶点3 顶点4 基色 u1 v 1 u 2 v 2 u 3 v 3 u 4 v 4 蓝色 0.
20、186 0.159 0.180 0.143 0.166 0.159 0.173 0.183 注:本表规定的顶点坐标与EBU TECH 3273:1993中5.1规定的坐标一致。 6 测量方法 6.1 环境要求 要求如下: a) 环境温度:1530。 b) 相对湿度:25%75%。 c)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d) 电源:测量监视器的特性应在额定电源电压条件下,测试时电源电压的变化应不超过2%;频 率的波动应不超过2%,谐波分量应不超过5%。 e) 测量应在暗室中进行(室内照度应不大于 1lux)。 f) 应避免表面光反射影响测量结果。 6.2 仪器要求 测试信号源应符合GY/T
21、155-2000的规定,测试信号源输出的信号量化比特数应为10比特,能输出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测试信号。测量时测试信号源和被测监视器信号接口均采用HD-SDI。 亮度计的测量范围应至少满足0.01cd/m 2 10000cd/m 2 。 色度计在亮度为0.5cd/m 2 或以下时,仍能测出数据。优选分光型色度计。 6.3 其他要求 为了确保测量的完整性和可重复性,应遵守以下条件: a) 测量距离应为 3 到4 倍的图像高度。 b) 除了测量可观看角度以外,所有的测量都应保证测量仪器的光轴与监视器的表面垂直。 c) 设备的指示灯等应进行适当遮挡,以避免光线影响测量结果。 d) 应将监视器的基准白色
22、温设置为厂家预设的 6500K,其他设置为出厂默认状态。所有的图像区 域都应可见。 e) 监视器应先输入一个亮度为 15cd/m 2 的灰场信号进行预热,时长 30 分钟。 f) 对于等离子监视器,测量时应注意防止灼伤屏幕,可通过适时切换灰场信号进行保护。 GY/T 2842014 7 6.4 测量点 测量应在高清晰度电视图像宽度(W)和高度(H)定义的屏幕区域内进行,图1给出了测量点的位 置,表5给出了测量点的坐标。 根据测量的需要,可以从这些测量点中选取子集。 图1 屏幕内测量点位置 表5 屏幕内测量点坐标 坐标(相对于屏幕中心) 测量点 w h 1(屏幕中心) 0.00 0.00 2和5
23、 0.00 0.40H 9和12 0.40W 0.00 3,4,6和7 0.35H 0.20H 8,10,11和13 0.40W 0.40H 14和16 0.19W 0.00 15和17 0.00 0.33H 注:测量区域不大于直径为0.10H的圆。 6.5 测试信号 6.5.1 PLUGE 信号图 PLUGE信号图是用于调整监视器显示状态的信号图,其结构图、波形图及示意图见图2、图3和图4, 信号电平见表6,符合ITU-R BT.814:2007的规定。 图像左侧的信号由两组水平窄条组成,每组包含 10 个窄条,每个窄条的垂直宽度为 10 扫描行。位 于上部的窄条电平高于黑电平 1.8%,位
24、于下部的窄条电平低于黑电平 1.8%。图像右侧的信号由两个矩 形组成,位于上部的矩形电平高于黑电平 1.8%,另一个矩形的电平低于黑电平 1.8%。 GY/T 2842014 8 图2 PLUGE 信号结构图 图3 PLUGE 信号示波器波形图 GY/T 2842014 9 图4 PLUGE 信号示意图 表6 PLUGE 信号电平 图2的参数值 信号电平(10比特) 峰值白电平 940 黑电平 64 稍亮的电平 80 稍暗的电平 48 6.5.2 黑白窗口信号图 黑白窗口信号图是在50%的灰色背景上有一个白色正方形窗口和四个黑色正方形窗口,其电平分别 为100%和0%,信号示意图见图5,窗口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YT2842014TECHNICALREQUIREMENTSANDMEASUREMENTMETHODSFORHDTVVIDEOMONITORSINPROGRAMPRODUCTIONANDBROADCASTING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4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