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194-2011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范》.pdf
《DB51 T 1194-2011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1194-2011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范》.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1942011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范 Rule for Identificating Physiologic Race of Magnaporthe oryzae 2011 - 01 - 25 发布 2011 - 03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1942011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材料和用具 1 4.1 常用仪器及用具 1 4.2 专用器具 2 4.2.1 密闭容器 2 4.3 设施 2 4.4 试剂及培养基 2 4.5 鉴
2、别寄主和对照品种 3 5 鉴定方法 3 5.1 病菌样品采集 3 5.2 病菌产孢 3 5.3 病菌分离 3 5.4 接种体准备 4 5.5 离体叶片制备 4 5.6 接种和保湿 5 5.7 发病调查 5 5.8 重复测定 5 6 生理小种命名: 5 6.1 毒性积分计算: 5 6.2 生理小种鉴定 6 6.3 毒性类型鉴定 6 6.4 新小种鉴定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稻瘟病菌离体叶片接种发病病情分级标准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辅助鉴别寄主的毒性谱和毒性积分表 8 DB51/T 11942011 II 前 言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
3、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四川省农科院水稻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云良 张梅 谢戎 黄富 姬红丽 张雪梅 章振羽 DB51/T 11942011 III 引 言 水稻稻瘟病,是威胁四川及全国水稻生产的最重要病害,杂交稻在四川推广种植初期,大面积主栽品种遗传背景单一,病菌群体致病性变异后引起的各主栽品种丧失抗性,所造成的病害流行程度和损失远远高于多品种当家的常规稻种植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普遍掌握,自多恢 1 号选育成功和推
4、广始,四川省杂交稻品种实现了本地化和抗性多样化,四川省稻瘟病发生、流行趋于稳定,但 2002 年后稻瘟病发生面积逐步扩大。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但病原菌群体毒性变异造成品种抗性丧失,使得抗病品种大面积种植数年后表现感病,是抗病品种选育和利用的最大障碍,因此监测病原菌毒性变异趋势,对于稻瘟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生理小种指在生物种内或变种内形态上相同,但生理性状上特别是在对不同作物品种的毒性存在显著差异的一类生物型群体。将植物病原菌对特定品种的毒性类型划分成不同的生理小种,进而对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进行鉴定,是病菌毒性变异监测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本规范规定了稻瘟病菌
5、生理小种鉴定的技术措施,用于抗病育种和病害流行趋势预测中的病菌毒性监测。 DB51/T 11942011 1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瘟病菌( Magnaporthe oryzae)生理小种鉴定的术语、鉴别寄主选择、育苗、病菌采样、分离、培养、接种、保湿培养、调查记载方法及抗性评价等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条款(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
6、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2.1 ISBN/S1676 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方法 2.2 ISBN/S1441 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性鉴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定义: 3.1 对照品种 control variety 未检测出对病菌具有抗性基因,因而对病菌各个菌株均呈毒性反应的鉴别寄主,用以检测菌株活力或环境条件是否适宜、操作是否符合规范。 4 材料和用具 4.1 常用仪器及用具 常用仪器及用具包括: 剪刀; 1.6L 手持喷雾器; 超净工作台; 无菌载玻片; 试管; 接种针; 冰箱; DB51/T 11942011 2 带十字推进器的生物显微镜; 生化
7、培养箱 灭菌锅; 9mm 培养皿; 干燥灭菌箱; 低速离心机; 筛子 孔径 11cm ; 医用白磁盘 滤纸; 移液器; 保鲜袋; 带盖塑料箱 60 3045cm; 农用薄膜 白色和黑色两种; 变色硅胶; 400 目尼龙纱布; 稻田土; 农用复合肥 N :P2O5:K2O=15:15:15 荧光灯 波长 470nm,40W 。 4.2 专用器具 4.2.1 密闭容器 带硅胶密封胶条保鲜盒。 4.2.2 样品架 将普通矿泉水瓶的瓶口剪下,断面磨平并沿直径方向在其边缘剪 2 个小凹槽。 4.2.3 挑针 从针尖剪取 4cm 医用银针连同橡皮将挑针固定在显微镜的玻片夹上。 4.3 设施 4.3.1 温
8、室 大棚温室,其内配 50cm 深水泥池,池上方设有自动喷雾装置。 4.3.2 玻璃温室 普通玻璃温室,无直射阳光,内外设喷雾降温设施、空调器调节温度至 261。 4.4 试剂及培养基 试剂及培养基包括: 75% 酒精; 1% 水琼脂; 0.02% 吐温 20 1 百菌清(2,4,5,6- 四氯-1,3- 二氰基苯); 0.5% 双氧水; DB51/T 11942011 3 2 尿素; 酵母培养基( 淀粉 10g、酵母粉 2g、琼脂粉 11g、水 1L); 番茄燕麦培养基(燕麦片 40g,番茄汁 150ml,琼脂粉 20g,水 1L)。 4.5 鉴别寄主和对照品种 特特普、珍龙 13、四丰 4
9、3、合江 18、东农 363、关东 51、丽江新团黑谷等 7 个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IR24、明恢 63、多恢 1 号、成恢 448 和內恢 99-14 等 5 个四川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辅助鉴别寄主,丽江新团黑谷又为对照品种。当含新抗稻瘟基因型品种在四川推广面积超过 10,000hm2时,可以将其引入作为四川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新辅助鉴别寄主。 5 鉴定方法 5.1 病菌样品采集 5.1.1 病圃设置 在稻瘟病常发区,选择在远离建筑物和道路、地形郁闭的田野设立病圃;病圃要求平坦、土壤肥沃、土质肥力均匀、地势低湿、排灌方便,利于稻瘟病发生。 5.1.2 标样采集和保存 在病圃播种、移栽当地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T11942011 稻瘟病 生理 鉴定 技术规范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