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158-2010 《白夹竹材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DB51 T 1158-2010 《白夹竹材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1158-2010 《白夹竹材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DB51ICS 65.020.40 B 64 备案号: 28690-2010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1158 2010 白夹竹材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ffores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yield Culm-producing Bamboo of Phyllostachys nidularia 2010-08-18 发布 2010-08-18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 11582010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丰产栽培
2、技术指标 1 5 种苗准备 1 6 造林技术 2 7 经营管理 3 8 竹材采伐 4 9 低产竹林复壮 4 10 病虫害防治 . 5 11 检查验收及造林技术档案 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白夹竹生长特性 . 6DB51/T 11582010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达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 俊、金 跃、彭建国、柏子奎、刘 杰 、李文斌。 DB51/T 11582010 1 白夹竹材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白夹竹( Phyllostachys nidularia Mun
3、ro f.nidularia)材用林丰产栽培的造林、经营管理、低产林改造和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和具体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四川省境内白夹竹速生丰产林造林经营项目,其它与白夹竹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相近似的材用竹种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2 集约经营材用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规程 GB 1
4、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LY/T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DB51/T380 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材用竹林( Bamboo Stands for Culm-producing) 以生产竹材(原竹)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2 母竹( Bamboo sources for Phyllostachys nidulariaOr Mother Bamboo for Phyllostachys nidularia) 从白夹竹成年林中挖取的用于繁殖或造林的带鞭竹株。 3.3 竹鞭(Bamboo rizhome ) 萌发新笋或笋芽的地下茎称竹鞭
5、,带鞭母竹向前生长的鞭称为去鞭,另一边称为来鞭。 3.4 低产林(Low Yield Bamboo Stand) 指年产量低于正常产量 1/2 以下的白夹竹林。 4 丰产栽培技术指标 4.1 培育目标 材用林。 4.2 存活率和保存率 造林当年存活率达 90%以上,第三年以后保存率不低于 85。 4.3 产量指标 类立地白夹竹材用林产量为 40t/hm2以上,类立地白夹竹材用林产量为 30t/hm240t/hm2, 类立地白夹竹材用林产量为 20t/hm230t/hm2。 5 种苗准备 5.1 造林母竹挖取 选择 1 年2 年生健壮、无病虫害、带竹鞭、鞭芽饱满的母竹,留来鞭 10cm20cm,
6、去鞭 20cmDB51/T 11582010 2 30cm。用利刀截去上部竹秆,保留 4 盘5 盘竹枝,尽量带宿土。为利于发鞭走鞭,提早成林,挖取的造林母竹可以 2 根3 根以上的竹丛为主;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起苗移植时,可用生根粉浸泡处理,促进根系生长。 5.2 造林母竹消毒 为避免新竹根皮腐烂和叶部病害,在新造林地用托布津进行土壤消毒,或用“福来兮”对新移植母竹根部作灭菌处理。 6 造林技术 6.1 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选择在白夹竹自然分布及类似气候、土壤区。白夹竹适应性强,低山、丘陵地区都适合。良好的土地条件能提高竹林生产力水平,土层深厚、性能良好、PH 值 4.07.0 的砂壤土,是竹子生
7、长的最好土壤。造林地详细条件见下表。 表 1 造林地选择条件表 项 目 立 地 条 件 海拔与地貌 海拔 300m1500m,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 土壤 Ph 值:47。土层厚度:丘陵、低山坡下部 31cm120cm,顶部、脊部 4cm30cm。土壤质地:砂壤质至中粘质,重壤质至轻壤质最佳。松紧度:轻疏松至稍紧实,水气通透性良好。 局部地形 坡位:山地及丘陵坡地的顶部、脊部、中部、下部及台地。坡向: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及平缓地全坡向。坡度:小于 35 度。 生境条件 温暖、湿润。植被:白茅禾草,马桑鼠李麻栎灌丛,铁芒箕,松杉竹林。 类 地形:坡部,海拔 300m1500m,坡度 445。土壤
8、:沙黄壤,冷沙黄壤,矿子黄壤,土厚 31cm120cm,壤质粘质。 立 地 类 类 类 地形:坡部,海拔 300m1500m,坡度 1045。土壤:沙黄壤,冷沙黄壤,矿子黄壤,土厚 10cm30cm,壤质粘质。 型 级 地形;坡顶部、脊部,海拔高 420m1500m,坡度 030。土壤:沙黄壤,冷沙黄壤,矿子黄壤,土厚 4cm10cm,壤质粘质。 6.2 造林设计 造林总体规划设计执行 GB/T15782,造林作业设计执行 LY/T1607。 6.3 林地清理 对杂灌木、杂草较多的荒山、荒地、迹地等整地前要全面清除杂灌、杂草,留茬高度低于 20 。坡地和丘陵低山的山顶,山脊要保留一部分天然林植
9、被。林地上原有乔木应尽可能保留。清除的杂灌、杂草应进行堆沤,不得烧山。 DB51/T 11582010 3 6.4 整地 采用穴状整地或带状整地,造林经营环境满足 DB51/T380 的规定。 整地在冬季进行,对于土壤疏松、肥沃和冬春干旱严重区域,可随挖随栽。 栽植穴规格为 60cm60cm40cm,带状整地规格为带宽 50cm,带深 40cm,坡度大于 15的造林地,穴、带状整地应沿等高线进行,植穴按“品字型”配置。立地级植穴距离按 3m4m,即 840 穴/ hm2配置;立地级植穴距离按 3m4m或 3m3m,即 840 穴1110 穴/ hm2配置;立地级植穴距离按 3m3m或 2m3m
10、,即 1110 穴1665 穴/ hm2配置。挖穴时应将心土和表土分置于穴的两侧。挖好栽植穴后,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可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堆肥 20kg30kg或人畜粪 1Okg,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6.5 造林季节和方法 选用合格母竹,在秋季或早春栽植。 栽植时,把竹苗放入预先挖好的栽植穴中,使鞭根舒展,竹秆直立,栽植深度比原土印深 3 cm5cm,覆土压实周围土壤,浇足定根水。 6.6 补植 栽植后 2 月内进行查苗补植,保证造林成活率在 90以上。 7 经营管理 7.1 幼林抚育管理 新造竹林,在郁闭前,每年除草松土2次,第1次在5月6月,第2次在8月9月间进行。除草松土时,不要损伤竹鞭、
11、笋芽和嫩笋。松土深度5cm15cm为宜,近竹鞭浅,远竹鞭深,清除新造林区的杂、灌、草。造林第2年和第3年的春或冬季,追施农家肥或氮、磷、钾肥,农家肥可按50t/hm260t/h进行沟施,或氮磷钾复合肥按1.5t/hm23t/h均匀撒施,结合翻土翻入土中。新造林地,发新笋和幼竹生长期如缺水干旱,应引水灌溉。 7.2 成林抚育管理 7.2.1 护笋养竹 4 月5 月出笋盛期,加强护笋养竹工作,严禁挖掘竹笋和在林内放牧以及人为活动,注意防治病虫害和野兽危害竹笋。初期和末期出土的竹笋数量少,细弱,成竹质量差,应适时除去。 7.2.2 劈山除灌 劈山就是砍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劈山每年可进行 1 次2 次
12、。夏、秋季节进行,清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使其散布于林地,腐烂为肥料,消除病虫的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 劈山要做到柴蔸留矮、杂草劈尽。在劈山时,应砍除细弱、畸形和病虫危害严重的竹子以及风倒、雪压、断梢的竹子。 7.2.3 削山松土 削山松土就是用锄头或其他机械疏松林地,清除杂草,改善竹林土壤条件。夏秋季,在竹林中浅削(5cm10cm)土层,铲除杂草,冬季深翻(10cm25cm)林地,挖尽柴蔸,除去土中大石块和老竹蔸。 在坡地竹林内,可采用等高带状削山松土,带宽及间距皆为3m左右,来年隔带轮流削山松土。 7.2.4 挖除竹蔸 挖除竹蔸就是用锄头等工具清除竹子砍伐后残留的老竹蔸。挖除竹蔸应在冬季进行,
13、春、夏季节严禁挖掘老竹蔸。挖掘老竹蔸一般 4 年5 年 1 次。 挖除竹蔸要做到不伤活蔸、活芽。挖掘后要回填好土,不留穴。最好在挖掘后施入有机肥料,再盖土填平。 7.2.5 竹林施肥 竹林施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每年可施厩肥、堆肥、垃圾肥、绿肥、嫩草肥等 20t/hm240t/hm2,DB51/T 11582010 4 或饼肥 3t/hm24.5t/hm2, 或塘泥 20t/hm240t/hm2。施用化肥应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2 t/hm24.5 t/ h m2。 施肥最好在竹林削山松土时进行。迟效性有机肥料,如厩肥、堆肥、垃圾肥、塘泥等,最好在冬季松土前后或打竹蔸时使用。速效性化肥或人粪尿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T11582010 竹材 丰产 栽培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