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 T 470-1997 《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标准》.pdf
《DB23 T 470-1997 《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3 T 470-1997 《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标准》.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B90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标准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ICS65.060.01前 言 本标准是为加强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管理,保证农业技术的正确实施,依据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而制定的黑龙江省的地方标准。 本标准的制定和发布是农机化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农机服务市场化的需要,也是农业机械向标准化法规化管理的运作。 本标准是衡量和规范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内容包括机械化耕种管收20 项作业质量标准及附录 13项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本标准具有质量要求明确,指标量化清晰,操作简便的特点,是农机作业质量监督检查员和农机化生产人员容易掌握便于实施的技术标准。 本标准依据 GBT1
2、.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机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机运用研究所、黑龙江省农机局农机化指导处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机运用研究所负责解释。 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化耕种管收等 20 个作业项目的质量指标及相应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机械化耕种管收等质量的检查,并作为仲裁作业质量纠纷的依据。 2 作业质量要求 2.1 翻地作业 适用于小麦、大麦、亚麻茬等的伏翻地作业,玉米、水稻、高梁、谷子、杂粮茬及蔬菜地秋翻及春翻地作
3、业。 2.1.1 耕深及一致性。伏、秋翻地耕深为 1622cm,春翻地耕深应14cm,耕深一致,误差为15cm。 2.1.2 耕作直线度及耕幅一致性。耕堑直,百米直线度15cm;耕幅一致,实际幅宽与设计幅宽误差为4 cm。 2.1.3 翻垡与覆盖率。立垡与回垡率5。残株杂草覆盖率90。 2.1.4 地面平整度。垂直耕幅 lOcm长度范围内地表平整度lOcm。 2.1.5 不漏耕,不重耕,重耕率2,地头横耕整齐。 2.1.6 开闭垄要求。开闭垄距离40m,开垄宽度30cm,深度15cm。闭垄高度lOcm。 2.2 深松作业 适用于土壤全面深松、垄翻深松、起垄深松、中耕深松等土壤深松作业。 2.2
4、.1 耕深及一致性。中耕深松一般耕深为 2025cm。除中耕深松外,以破碎犁底层为原则,一般耕深为 2530cm;超级深松耕深30cm,各行深度误差为2 cm。 2.2.2 行距一致。有垄地块按垄距要求,全面深松行距为 3050cm,行距误差2 cm。 2.2.3 深松沟凿形铲宽为 46 cm,双翼铲宽为 10cm 左右。 2.3 耙茬作业 适用于前茬为深翻或深松基础的大豆、小麦茬的土壤浅层耕作。 2.3.1 耙深应达到 1416cm,误差为1 cm。 2.3.2 地表平整,耙后垄沟垄台无明显差别,沿播种垂直方向在 4 m 宽的地面上,高低差3 cm。 2.3.3 不漏耙,不拖堆。相邻作业幅重
5、耙量15cm。 2.4 旋耕灭茬作业 适用于前茬为深翻或深松基础的旱田软茬地或水田的浅层耕作。 2.4.1 耕深。秋旋耕 1215cm,春旋耕810cm。 2.4.2 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每平方米耕层内土块外形最大尺寸6cm 的不得超过5 个。跨两幅在 4 m 宽地面上高低差4cm。 2.4.3 根茬破碎。破碎长度应8 cm,其合格率应80。 2.4.4 无漏耕,不拖堆。相邻作业幅重耕量15cm。 2.5 起垄作业 适用于各种起垄作业及深松起垄。 2.5.1 垄向直线度。垄形直,50m 垄长直线度误差5 cm。 2.5.2 垄距相等。垄体宽度按农艺要求形成标准垄形。垄距误差为2cm,往复结合垄
6、距误差为3 cm。起垄工作幅误差为5 cm。 2.5.3 垄体一致,深度均匀。各铧入土深度误差为2 cm;垄高一致,垄体压实后,垄高应16cm,各垄高度误差为2 cm。 2.5.4 垄形整齐,不起垡块,原垄深松起垄时应包严残茬和肥料。 2.5.5 地头整齐,垄到地边,地头误差30cm。 2.6 耙地作业 适用于翻地后地表浅层的整地作业。 2.6.1 耙深。达到要求耙深,一般轻耙为 8lOcm,重耙为 1416cm。耙深误差为1 cm。 2.6.2 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每平方米耕层内土块外形最大尺寸lOcm 的不得超过 5 个;沿播种垂直方向,在 4m 宽地面上,高低差3 cm。 2.6.3 不
7、漏耙,不拖堆。相邻作业幅重耙量15cm。 2.7 镇压作业 适用于播前、播后的平地镇压和垄上镇压。 2.7.1 土壤紧实。镇压后 lOcm 深的土层,土壤容重为 0.91.1g/cm3。 2.7.2 不漏压,不拖堆。相邻工作幅重压宽度30cm。 2.8 耕整地联合作业 适用于旋耕灭茬、深松、起垄、镇压及深松、施肥、起垄、镇压等联合作业项目。 各项作业分别参照有关质量标准执行。 2.8.1 旋耕灭茬:按本标准 2.4 执行。 2.8.2 深松:按本标准 2.2 执行。 2.8.3 起垄:按本标准 2.5 执行。 2.8.4 镇压:按本标准 2.7 执行 2.9 深施肥作业 适用于各种旱田作物播前
8、深施肥作业,播种施肥联合作业及水稻施肥作业。作业质量见表 1。 表1 质量标准 作业项目 施 肥 深 度 施 肥 量 行 距 肥带宽度 隔 离 层 覆盖 镇压 播前深施 肥 作 业 达到812cm,深度均匀一致。 施肥播种 联合作业 小麦:与播种深度相同。 大豆:侧深施肥距种子5cm,深3cm。玉米:种子下深58cm,或侧深施肥距种子46cm,深度58cm。 水稻深施 肥 作 业 结合耕整地施肥,施入泥面下610cm,插秧同时深施肥,施肥45cm,侧56cm。 播量准确,实际施肥量与计划施肥量误差为3%。各行施肥量误差为4%,无漏施和断条(漏施30cm为断条)。 行距一致,各行宽度误差1.5c
9、m,肥带宽度3cm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时,种肥之间应形成一定厚度的土壤隔离层,其隔层3cm。 旱田作物深施化肥土壤覆盖率达到100%。要求随施肥随镇压或联合作业。 2.10 播种作业 适用于大豆、玉米、高粱、谷子、小麦等作物的机械精密播种、穴播种及条播种。作业质量见表 2。 表2 质量标准 作业项目 播量准确性 播深及一 致 性 播行直 线 度 行距相等 覆土镇压 精密播种 作 业 大豆单粒等距点播:每点一粒,距离相等,单粒率95%,粒距误差2cm。玉米垄上精量点播:可进行全株距和半株距单粒等距点播,单粒合格率90%,粒距误差3cm。漏播率0.5%。 穴 播 (簇播)作业 大豆:穴距1820cm,
10、每穴34粒。玉米:种子间距单株距的0.81.2。每穴播23粒种子,双粒率70%。谷子:精量簇播每处播种35粒,簇距为812cm。漏播率1%。 正常情况 下播深:大豆46cm,玉米56cm,谷子3cm,水稻34cm,播深误差为1cm,均以播后镇压的土50m长直线度误差为5cm,垄上播种应对准垄顶中心,偏差为3cm。 行距误差1cm,台间误差2cm,机组往复行距误差5cm。 覆土均匀、严密不准露种,播后及时镇压。谷子播后应重压23次,压后6cm土层内土壤容量达到1.21.3g/cm3。 条播作业 小麦:实际播量与计划播量误差为2%,各行播量误差为2%。大豆、玉米:实际播量与计划播量误差为3%,对机
11、械除草或间苗地块增加播量10%15%,行间播量误差3%,播种均匀不断条(超过计划株距2m为断条)。每5m间不超过一处。 层厚度计算。 2.11 栽植作业 适用于烟草营养钵育苗和甜菜纸筒苗的田间机械栽植作业。质量标准见表 3。 表3 质量标准 作业项目 行距一致 覆土 种苗直立 培土 灌水 烟草栽植 (灌 水) 作 业 株距均匀,实栽株距和理论株距误差为3%,各相邻株距误差为2%。 栽植后烟苗应直立,无倒伏,苗株与地面垂直位置倾角45。 甜菜栽植 技 术 株距相等,株距误差为2%。重栽率10%,漏栽率5%。 覆土严密,厚度一致,所营养钵上表面为基础覆土深度5%。 斜栽率,倒伏率,伤苗率为5%。
12、培土器在烟苗两侧筑成开口小垄,垄形高度以不压苗蕊为宜。 每穴给水量在11.5kg内调节,每穴给水量均匀,误差为0.25kg。 2.12 水稻插秧作业 适用于水稻秧苗的机械插秧作业。 2.12.1 行距误差为1cm,衔接行距误差为3cm,株距误差为1cm。 2.12.2 漏插穴数和全漂秧穴数3%,伤秧和勾秧株数1%,漂秧株数4%。 2.13 地膜覆盖作业 适用于玉米、甜菜、烤烟、蔬菜等作物地膜覆盖作业及含有地膜覆盖作业项目的联合作业。 2.13.1 保证整地质量,地表平坦无茬子。 2.13.2 膜面贴紧压实,无漏覆、无皱折、无断裂、采光面机械破损程度5cm/m2,采光面展平度98%。 2.13.
13、3 保证膜边覆土的宽度和厚度,压膜覆土宽度 10cm、厚度 5cm,合格率95%,漏覆土面积2%。 2.13.4 对应垄台位置准确,偏差4cm,一般垄光照宽度30cm,玉米大垄双覆膜光照宽度45cm,宽度合格率80%。 2.14 中耕除草作业 适用于大豆蒙土灭草和放置锄除草作业。作业质量标准见表 4。 表4 质量标准 作业项目 大 豆 蒙 土 灭 草 大豆机械除草 作业时间 大豆叶刚拱土至真叶展开前进行。 在出苗至两对真叶期,杂草大部分处于白线期个别在2叶期进行。 盖土厚度 除草深度 蒙土厚度为23cm。 旋转锄锄齿作业深度不超过播种深度。 灭 草 率 伤 苗 率 灭草率80%, 伤草率2%。
14、 灭草率80%, 伤草率5%。 碎土良好 土壤疏松 苗间无直径10cm的土块。 土壤容重降低15%以上。 作 业 不 重 不 漏 作业时不偏墒,不端垄,垄沟内有坐犁土。 作业时不重不漏,不挂草,不拖堆。 2.15 中耕培土追肥作业 质量标准 作业项目 大豆 玉米 谷子 作业时期 第一次中耕在小苗照垄后至第一片复叶展开前,第二次在分枝期前,第三次在初花期完成。 第一次中耕在3叶期进行,第二次在定苗后进行,第三次在拔节前进行。 第一次不晚于5叶期,第二次不晚于8叶期,第三次在1112叶期进行。 适用于大豆、玉米、谷子等中耕作物的中耕除草,培土及追肥的机械作业。作业质量标准见表 5。表 5 2.16
15、 喷雾作业 适用于作物的化学除草、病虫防治及叶面喷洒微肥、生长调节剂等的田间机械喷雾作业。 2.16.1 按农艺要求的药剂品种正确计算用药量和喷液量。 2.16.2 喷药量和喷液量准确。实际喷液量和计划喷液量误差5,各喷头喷液量误差3。 2.16.3 喷洒均匀,雾化良好,不漏喷,相邻喷头重复宽度为 515cm,且宽度一致,往复喷洒重复宽度30cm。 2.16.4 化学除草喷雾作业,根据药剂和灭草对象,其杀草率不小于 8090,机械作业伤苗率1。 2.16.5 化学除草播前土壤处理,喷药混土联合作业或喷药后随即耙地混土,易挥发光解的农药耙混深度lOcm,一般农药浅耙混土深度 23 cm。播后、苗
16、前土壤处理混土深度浅于播种深度,不伤苗。 2.16.6 大豆、玉米化学除草垄作苗带施药耢去干土一喷药一蒙土一镇压联合作业,盖土厚度为 2 cm。 2.17 喷灌作业 适用于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使用喷灌机进行的喷灌作业。质量标准见表 6。 表 6 质量标准 作业项目 小 麦 大 豆 玉 米 根据当时旱情(土壤水平和作物长势)和生长发育需水规律而定,作物各生长阶段如遇干旱时喷水量指标如下: 耕 深 与 培土深度 第一次耕深15cm,培土不超过子叶痕,第二次耕深1012cm,培土不超过10cm,培土不超过第一复叶节。各铧耕深误差2cm。 第一次耕深1416cm,有坐犁土,垄帮有少量培土,第二次耕
17、深1216cm,有碰头土,第三次耕深1012cm,有过犁土,培土至玉米根茎部810cm。深度一致,其误差为2cm。 第一次耕深1215cm,垄沟有坐犁土,第二次深度1820cm ,垄沟帮有浮土,垄沟有过犁土,第三次培土高度至谷子茎基79cm。各铧深度一致,误差2cm。 灭草率与 伤 苗 率 灭草率:第一次70%,第二次85%,第三次95%。不埋苗、不压苗、各次中耕伤苗率均1% 各次中耕(结合苗间除草)灭草率80%,作业不偏墒、不压苗、不埋苗,各次中耕伤苗率1%。 按大豆同项目标准执行。 行距一致 各垄行距一致,不偏墒不漏耕,行距误差1cm,地头整齐。 按大豆同项目标准执行。 按大豆同项目标准执
18、行。 苗期1015mm,三叶期1520mm,分蘖拔节期30mm,抽穗35mm。 分枝开花期30mm,开花结荚期3040mm,结荚鼓粒期3035mm。 播前播后15mm,7叶期1520mm,拔节后30mm,抽穗开花期3040mm。 喷灌强度 应小于土壤入渗速度,以地表不产生径流、不破坏土壤结构、地表不板结为原则。 雾化良好 水滴直径为13.5mm。 喷洒均匀 均匀度85%。 无漏喷 无漏喷、喷洒重复度100200cm。 2.18 分段收获作业 适用于小麦、水稻、大豆分段收获的收割作业及玉米果穗摘收作业。作业质量标准见表 7。 表7 质量标准 作业项目 小 麦 收 割 水 稻 收 割 大 豆 收
19、割 玉米果穗收获 时 期 蜡熟中期至末期。 在完熟期收获,即谷粒变黄,含水量降至17%20%,茎秆含水量60%70%,为适宜收割期。 豆荚及豆粒开始归园,落叶70%、秋雨打、土壤过湿不宜进行。 玉米子粒含水率降到25%30%,植株倒伏5%以下。 割茬高度 一般情况下,割茬高度1518cm。如收割后单独进行秸秆切碎还田,割茬高度为2025cm。 割茬高度812cm。 割茬高度以不漏底荚为准。 割茬高度15cm。 放 铺 放铺规整,连续均匀成鱼鳞状。放铺角度为4575,铺宽100140cm,不塌铺,不掉沟。 与前进方向成9020。 条铺摆放与作业方向成30,且连续均匀,遇雨时应进行翻铺晾晒。 损失
20、率 子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应及时收禾。收割损失率1%,拾禾损失率2%。 收割损失率1%。 子粒含水量降至15%时进行。拾禾收割损失率1%。拾禾脱谷损失率2%,泥花豆率3%,破损率1%。 果穗落地率3%,落粒损失率2%,子粒破碎损失率1.5%,苞叶剥净率7%。 2.19 联合收获作业 适用于小麦、水稻、大豆和玉米联合收获作业。作业质量见表 8。 表8 质量标准 作业项目 小 麦 水 稻 大 豆 玉 米 收获时期 蜡熟末期至完熟中期。 完熟期收获。 在黄熟期进行,此时,豆叶全部脱落,子粒呈现品种色泽。 90%以上植株的果穗子粒硬化,胚出现黑层,苞叶变黄。 割茬高度 1015cm 1015cm 割
21、茬以下留底荚为准,一般为56cm。 割茬高15cm 损失率 收割、脱谷和清选综合损失率3%,子粒破碎率1%,清洁率95% 收割、脱谷和清选综合损失率3%,子粒破碎率2%,清洁率95% 综合损失率3%,破碎率5%,泥花豆率5%,清洁率95% 综合损失率3%,破碎率3%,清洁率99% 2.20 茎秆根茬还田作业 适用于小麦、玉米、茎秆切碎还田和玉米、高粱根茬破碎还田作业。质量标准见表 9。 表 9 质量标准 作业项目 小麦秸秆切碎还田 玉米秸秆破碎还田 玉米高粱根茬破碎还田 破碎长度 茎秆切碎长度20cm,切碎合格率90%。 秸秆细碎,长度12cm,破碎合格率90%。 破碎长度10cm,破碎合格率
22、80%。 破碎程度 抛洒宽度 抛洒宽度和割幅一致,且均匀。 秸秆破碎后应达到软、疏松无圆柱段。抛洒均匀。 根茬清楚率90%。破茬均匀地混拌于于土壤中,土壤覆盖率80%。 翻地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A 1 范围 适用于铧式犁平翻作业(带合墒器)的质量检测。 A 2 检测工具 lm 木直尺,50cm钢板尺,20m 皮尺,2 m 卷尺。 A 3 检测方法 A3.1 耕深 a)作业中检查。在地块内沿对角线在不同耕幅随机取 10 点,每点测 3 个沟墙高度,再减去 12 cm即为实际深度,求平均值。 b)作业后检查。在地块内沿对角线方向取 5 点,每点沿耕向垂直方向测 3 个耕深。方法是将木直尺平放在耕过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3T4701997 农业机械 田间 作业 质量标准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