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微积累——学语文在平时清单八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学案(含解析).doc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微积累——学语文在平时清单八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微积累——学语文在平时清单八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学案(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微 积 累 学 语 文 在 平 时清单八 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特 色 说 明 示 例 赏 析(1)平淡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这几句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三)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两句开头的“红” “青”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3)绚丽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
2、易忆江南)诗歌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4)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这几句诗直抒胸臆,反映了农夫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5)委婉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人本意在于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但是并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6)清新比喻新颖,用语通俗。山水田园诗人所作诗歌大多清新脱
3、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这首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7)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地表达自己的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 “穿” “便” “向”四个字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2感。 喜不自禁的心情跃然纸上。(8)自然语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
4、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9)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前两句写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10)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此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这两句诗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诗人充满想象,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雄奇的景象。(11)豪放直率而有气势。其特点是既表现了作为
5、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12)凝练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张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高洁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颖而出。(13)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全诗四联八句统统对仗,3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
6、活,使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之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顿挫铿锵,回环曲折,显示出一唱三叹的情韵之美。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具有一种悲壮雄浑之美。练 通 常 考 题 点 练 熟 方 法 技 巧仿真综合练(一) 唐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赤壁歌送别李 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 唐突 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注 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
7、小国的不义之人。唐突:触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 “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被一扫而空。 “扫” “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释,“张” “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战场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解析:选 C C 项, “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不正确,这里是在表现东吴军队的气势。(2)本诗主要
8、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答: 4解析:从此诗诗题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通过古人古事,抒发怀古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参考答案:怀古之情。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送别之意。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白 话 诗 歌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君去大
9、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也会看到当时大战留下的争斗的遗迹。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归嵩山作王 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B “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C “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与俗世隔绝。D读完全诗,可隐约
10、触摸到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解析:选 B B 项, “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但没有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体现归隐态度坚决的是“流水如有意” 。5(2)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6 分)答: 解析:“诗中有画”是苏轼赞美王维诗歌的句子,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我们在赏析诗歌颈联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特别是景物的色彩、线条、构图等,要能由诗句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突出诗歌的画面美。参考答案:这两句描写
11、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幅图以具有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黯淡、凄凉的色彩之美。画面感突出,层次鲜明。白 话 诗 歌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 故道风烟在,翁仲 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 柳宗元、刘禹锡因参
12、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像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志节坚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6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B “伏波故道风烟在”写两人行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C “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
13、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D “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解析:选 B B 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 ,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答: 解析:尾联说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濯缨”是化用楚辞里渔父的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同时,尾联还化用了李陵赠别苏武的诗句“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14、 ,表达与朋友分别时的感伤。参考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两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用典。 “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如回答“化用前人诗句”并分析亦可)白 话 诗 歌 从被贬永州开始,熬过了十年的困顿生活才得以重返京都长安,可谁又料到会再次被贬到更为遥远的岭南之地。当年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南征所到之处,风光烟景依然如故,而马援庙前的石人早已被草木所遮掩,只遗下废墟一片。只因慵懒粗疏不愿同流合污,而招来小人的非难、排挤和打击,看来今后不要再指望用文章去博得什么好名声了。7今天我们不用像当年的
15、李陵、苏武那样去河中“濯长缨”来表示惜别了,因为我们分别时已泪流千行,足可用此泪水来“濯缨”了。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 路云遮寺,清弋江 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 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
16、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上句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C颈联“君意如鸿” “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D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解析:选 B B 项,颔联上句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 。(2)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 分)答: 解析:“前两联”明确了鉴赏的范围, “如何写景” “有何作用”明确了鉴赏的角度。从写景的方式来看,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有反衬。解答第二问时要联系诗歌的情感,由注释和“故
17、国逢春一寂寥”来看,诗歌抒发的是哀情,而景却是美景,很容易联想到以乐景写哀情。答题时不仅要说出术语,还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参考答案: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8虚实结合,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朋友的深情与不舍。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写景的手法还可以考虑视听结合)白 话 诗 歌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
18、草长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叫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你路经的九华山路云雾缭绕,寺宇时隐时现,眼前的清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明确坚定,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对 雪 杜 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9、。(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悲凉之情。B “瓢弃樽无绿”一句, “绿”代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艰苦。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解析:选 C C 项, “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错,这句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 “火似红
20、”是想象出来的。(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答: 9解析:本联写了“云” “薄暮” “急雪” “风”等意象,景物描写苍凉悲壮,因此可以归纳为“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营造氛围、点题、借景抒情等方面思考。参考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在战乱之中悲凉的内心;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 ,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白 话 诗 歌 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兵士的鬼魂,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黄昏时乱云低垂,急下的雪花在风中飘舞回旋。葫芦丢弃了,酒器中没有酒,火
21、炉中的余火,好似照得眼前一片通红。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忧愁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田 家 行王 建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别”字,暗示村民们平日生活的辛酸。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 ,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
22、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C五、六两句写村民们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蛾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D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10解析:选 A A 项,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这两句先写农家喜乐自得,而后再写喜乐自得之因,看似写喜,实为衬托农民可怜的处境和悲苦的心情。本诗的主旨是同情百姓,揭露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并非“喜悦”的感情基调。(2)简析本诗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递出的思想感情。(6 分)答: 解析:“不望”两句写村民们在丰收的年景里,并不指望收获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
23、除到城里卖黄犊,来缴纳赋税就行了。最后两句村民们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高兴的事了。这四句看似写乐,实则是作者通过平淡的语言,借村民之口,倾诉他们的悲苦辛酸,表现封建剥削的残酷,也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参考答案:最后四句写村民们不奢望吃饱穿暖,只求保住耕牛,自己不被抓进衙门就心满意足了。寄寓了作者对淳朴善良的村民们的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无情剥削。白 话 诗 歌 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男人们的话语里充满了喜悦,女人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家家户户再也没有怨言,说的话也和往常不一样了。虽然五月天气炎热,此时的麦风却给人以清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四 模块 专题 积累 平时 清单 诗歌 语言 特色 例解学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