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老子五章道家始祖老子老子(约前 571 年前 471 年之后),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 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 乡曲仁里人(一说为今安徽涡阳人)。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 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著有道德经 ,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礼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 ,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这成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
2、身。道教尊其为“太上老君” ,老子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老子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主要著作道德经,也直接称老子 。享有“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 “中国哲学之父”的美誉。老子一书,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其写作基础及背景,主要有三点:第一,老子静思好学,为他打下了渊博的知识基础。老子自幼聪颖,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 诗 书 易 礼 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他的学识
3、远近闻名。第二,超脱的环境和明智的境界为他提供了记录和评议时事的条件。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末期,经历了时事的严酷动乱与变迁,他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身在朝廷,洞察时弊,凭借超- 2 -然的环境,远见卓识的才能,卓尔不群的境界,旷古之智与气魄,关爱民生和关切世事的胸襟,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第三,共同的志向成就了彪炳千秋的著作道德经 。函谷关守关关令尹喜,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他早闻老子大名,他的远大志向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 ,也称老子 。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
4、部哲理经典。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 ,下篇为德经 ,合称道德经 。 道经主要为宇宙论和本体论, 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展示了他的辩证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 ,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 ,
5、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课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思想的内核和精华。老子五章体现了老子的宇宙观、价值观和政治观。他认为天地万物皆源自“道”, “道”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同时他还提出治国方针“无为而治” ,使民心淳朴,天下大治。但又主张社会回复到“结绳记事” “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面还在于提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哲学。章 次 内 容第一章本章提出老子的最高哲学概念道。旨在说明:“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第二章老子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
6、相对的、变化的,强调人要去创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对于人类努力所得的成果,不必擅自据为己有,即“功成而弗居”第十九章老子阐述的治国主张。首先讲应抛弃智慧、聪明、仁义、学问,会有利于人民。然后从正面主张“见素抱朴”第七十八章从生活经验出发,引申出弱能胜强、柔能克刚的道理,本质上强调“圣人”应遵循的治国之道,即“受国之垢” “受国不祥”- 3 -第八十章 描述理想中的社会状态,即“小国寡民”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可 以 言 说 的 道 理 , 就 不 是 永 恒 不 变 的 道 理 ; 可 以 被 命 名 的 名 称 ,Error!非 常 名 。就 不 是 永 恒 不 变
7、 的 名 称 。Error!无 ,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 名 万 物 之 母 。以 “无 ”来 命 名 天 地 万 物 之 始 ; 以 “有 ”来 命 名 万 物 之 母 。无 : 天 地 万 物 发 生 的 最 原 始 状 态 。 有 : 天 地 万 物 发 生 的 根 子 。 故 常 无 ,天 地 万 物 发 生 的 最 原 始 状 态 是 永 恒 的 ,欲 以 观 其 妙 ;所 以 说 “常 无 ”, 从 它 可 以 观 察 宇 宙 的 微 妙 之 处 ; 万 物 从 根 子 萌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发 成 形 , 这 也 是 永 恒 的 , 所 以 说 “常 有
8、”, 由 此 可 以 推 知 万 物 的 极 限 。故 : 相 当 于 后 世 的 发 语 词 “夫 ”, 无 义 。 欲 以 之 观 其 妙 : 本 句 省 略 代 词 “之 ”, 代 “常 无 ”。 妙 : 形 容 词 作 名 词 , 微 妙 的 地 方 。 徼 : 边 界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常 无 和 常 有 , 同 出 一 源 , 只 是 名 称 不 同 罢 了 , 本 质 是 一 样 的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都 是 玄 妙 的 道 理 。 从 道 理 中 探 求 更 深 一 层 次 的 道 理 , 这 是 探 求(一章)之 门 。一
9、 切 奥 妙 的 门 径 。 玄 : 深 远 , 指 的 是 宇 宙 最 博 大 精 深 的 道 理 。 众 妙 : 一 切 奥 妙 。 门 : 门 径 。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天 下 人 都 知 道 美 好 的 东 西 是 美 的 , 就 知 道 丑 了 ; 都 知 道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故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善 的 东 西 是 善 的 , 就 知 道 恶 了 。 有 和 无 互 相 转 化 , 难 和 易 相 反成 , 长 短 相 形 , 高 下 相 倾 , 音 声 相 和 ,相 成 , 长 和 短 互 相 映 衬 ,
10、高 和 下 互 相 充 实 , 音 和 声 互 相 呼 应 ,Error!前 后 相 随 。前 和 后 互 相 随 从 。Error!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因 此 , 圣 人 顺 应 自 然 的 规 律 来 做 事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不 刻 意 去 做 , 顺 应 自 然 施 行 教 化 , 不 强 行 制 定 违 背 自 然 规 律 的 指 令 ,万 物 作 焉 而 不 为 始 。 生 而 不 有 , 为 而万 物 自 然 生 长 而 不 为 其 始 原 , 万 物 生 成 而 不 据 为 己 有 , 起 了 推 动 作 用 却不 恃 , 功 成 而 弗 居 。 夫 唯
11、 弗 居 , 是 以不 以 为 恩 泽 在 己 , 万 物 兴 旺 而 不 居 功 。 正 因 为 不 居 功 , 因 此Error!不 去 。才 永 远 不 会 失 去 。- 4 -Error!(二章)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 绝 仁弃 绝 一 切 智 慧 、 聪 明 , 人 民 才 会 有 百 倍 的 利 益 ; 废 弃 仁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义 , 百 姓 才 能 回 复 孝 慈 ; 废 弃 机 巧 和 私 利 , 才 会 没 有 盗 贼 。绝 : 弃 绝 , 废 弃 。 圣 : 通 达 , 聪 明 。 复 : 回 复 ,
12、回 归 。 此 三 者 , 以 为 文 不 足 ,这 三 点 , 光 作 为 原 则 提 出 是 不 够 的 ,Error!故 令 有 所 属 : 见 素 抱 朴 , 少 私 寡 欲 , 绝 学所 以 还 要 使 百 姓 有 所 依 从 : 保 持 纯 朴 , 减 少 私 欲 , 抛 弃 学 问 , 无 忧 。才 会 没 有 忧 虑 。Error!(十九章)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 而 攻 坚 强 者 , 莫天 下 没 有 比 水 更 柔 弱 的 了 , 而 攻 克 坚 强 的 东 西 , 什 么Error!之 能 胜 。 其 无 以 易 之 。也 不 能 胜 过 它 。 因 为 没 有
13、 什 么 可 以 改 变 它 柔 弱 的 本 性 。Error!弱 之 胜 强 , 柔 之 胜 刚 , 天 下 莫 不 知 ,弱 能 够 胜 强 , 柔 能 够 胜 刚 , 天 下 人 没 有 不 知 道 这 个 道 理 的 ,莫 能 行 。 是 以 圣 人 云 : 受 国 之 垢 ,但 却 没 有 人 照 此 去 做 。 所 以 圣 人 说 : 承 受 得 起 国 家 耻 辱 的 人 ,是 谓 社 稷 主 ; 受 国 不 祥 , 是 为 天 下 王 。才 能 做 一 国 之 君 ; 承 受 得 起 国 家 灾 难 的 人 , 才 能 做 天 下 之 王 。正 言 若 反 。这 些 是 至 理
14、 名 言 , 但 会 被 世 俗 误 解 , 听 起 来 倒 像 是 反 话 了 。(七十八章)是 以 : 因 此 、 所 以 。 受 : 承 担 、 承 受 。 垢 : 耻 辱 。 谓 : 称 作 。 是 : 这 样 , 代 词 。 不 祥 : 灾 祸 。 若 : 像 。 小 国 寡 民 , 使 有 什 伯 之 器国 家 范 围 要 小 , 百 姓 人 口 要 少 。 拥 有 各 式 各 样 的 器 具而 不 用 , 使 民 重 死 而 不 远 徙 。 虽 有 舟而 不 使 用 , 使 百 姓 对 死 亡 看 得 很 重 而 不 愿 迁 移 。 即 使 有 船舆 , 无 所 乘 之 ; 虽
15、有 甲 兵 , 无 所 陈 之 。和 车 , 去 没 有 人 去 乘 坐 ; 虽 然 有 各 种 兵 器 , 却 没 有 人 去 使 用 。Error!Error!使 民使 百 姓复 结 绳 而 用 之 。 甘 其 食 , 美 其回 复 到 结 绳 记 事 的 远 古 时 代 。 满 意 他 们 的 饮 食 , 喜 爱 他 们 的服 , 安 其 居 , 乐 其 俗 。 邻 国服 装 , 安 于 他 们 的 居 处 , 高 兴 他 们 的 习 俗 。 毗 邻 的 国 家 能相 望 , 鸡 犬 之 声 相 闻 , 民 至 老 死 不 相 往 来 。互 相 望 见 , 鸡 狗 的 叫 声 能 相 互
16、 听 到 , 百 姓 直 到 老 死 不 相 往 来 。结 绳 : 古 代 没 有 文 字 , 用 结 绳 的 办 法 记 录 事 情 、 传 递 信 息 。 甘 、 美 、 安 、 乐 : 均 为 形 容 词 的 使 动 用 法 , 使 甘 、 使 美 、 使 安 、 使 乐 。 (八十章)- 5 -对应学生用书 P10诵读第一、二章,完成以下各题。突 破 词 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道 可道 ,非常 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言说)(古今异义词,不是永恒不变的)(2)常有,欲以观其徼(边界)(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 已 (丑) (通“矣”)(4)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因此)2翻
17、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名可名,非常名。译文:可以被命名的名称,就不是永恒的名称。句式:判断句,属于否定判断句。以“非”为判断标志。(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从道理中探求更深一层次的道理,这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句式:判断句,没有判断标志,从句意可以推知。(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译文:(圣人)使万物生成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却不以恩泽在己,万物兴旺而不居功。句式:省略句,省略主语“圣人” 。要 义 探 究 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含意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老子中的“道”?明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已成为老子的代表名句。老子的思想也以此为
18、出发点,因此他的“道”的含义也非常广泛。可以说出的道理,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道理了,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 “道”又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的事物又都遵循着“道”的规律。不管多么玄妙的道理,其本质是一样的,从“道”上来探究更深一层的道理。老子的这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在哲学上具有重大的影响。4怎样理解第二章中老子的思想?- 6 -明确 这一章的前半部分,着重论述了辩证法思想,指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老子用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的相互关系说明: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在相反的关系中,显现
19、相成的作用。这一章的后半部分,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是运用辩证法思想指导社会生活。他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依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作为,而不主观地强作妄为,以有功自居。他所说的“圣人” ,是指有智慧、懂得自然规律、品格高尚的理想人物。有时也指理想的统治者。诵读第十九章、七十八章和八十章,完成以下各题。 突 破 词 句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绝 圣 弃智,民利百倍(弃绝,废弃) (通达,聪明)(2)此三者,以为 文 不足(把作为) (原则)(3)少私寡欲(形容词作动词,减少)(4)故令有所属(依从)(5)其无以 易 之(没有用来的) (改变)(6)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 ,
20、是谓社稷 主(耻辱) (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合称则代指国家)(7)虽有甲兵,无所陈之(陈列,引申为“使用”)(8)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9)甘 其食,美 其服,安 其居,乐 其俗(使甘) (使美)(使安) (使乐)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天下莫柔弱于水。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 “于水”这一介词短语作“柔弱”的状语,应放在“柔弱”前。(2)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译文:而攻克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它。句式: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之”为宾语,代水。(3)其无以易之。- 7 -译文: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经典 原文 老子 讲义 新人 选修 中国文化 研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