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5.3.2 命题、定理、证明一、教学目标1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推理过程中要步步有据2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和步骤3通过一些简单命题的证明,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4通过证明步骤中由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的过程,继续训练学生由几何语句正确画出几何图形的能力5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尝试指导,引导发现与讨论相结合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证明的步骤和格式是本节重点(二)难点理解命题,分清其题设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三)解决办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得出证
2、明的步骤和格式,再以练习加以巩固,解决重点、难点及疑点四、课时安排l 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点题,引入新课2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及练习巩固等手段完成新授3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使学生严密推理过程,掌握推理格式,提高推理能力。(二)整体感知以情境设计,引出课题,引导讨论,例题示范讲解新知,以练习巩固新知2(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定理与证明,了解了这两个概念并以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来说明什么是证明我们再看这一命题的证明(投影出示)例 1 已知:如图 1, ,
3、是截线,求证: 证明: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对项角相等), (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分析这一命题的证明过程,学习命题证明的步骤和格式板书2.9 定理与证明探究新知1命题证明步骤学生活动:由学生分组讨论以上命题的证明过程,按自己的理解说出证明一个命题都需要哪几步【教法说明】根据上一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命题的证明过程让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一是可以加深对命题证明的理解,二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在总结步骤时,学生所说的层次不一定有逻辑性,或不太严密,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分清命题证明几个步骤的先后层次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结果教师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4、证明命题的步骤(出示投影):第一步,画出命题的图形先根据命题的题设即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再把命题的结论即求证的内容在图上标出还要根据证明的需要,在图上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以便于叙述或推理过程的表达第二步,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把命题的题设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已知中,命题的结论转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求证中第三步,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得求证的途径,写出推理的过程学生活动:结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命题的证明,理解以上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给学生一定时间理解记忆)【教法说明】在以上第二个步骤中,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是教学中的难点,要注意在练习中加强辅导,第三步由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五 相交 平行线 53 性质 532 命题 定理 证明 教案 新版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