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下册10竹教学设计2浙美版.doc
《六年级美术下册10竹教学设计2浙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美术下册10竹教学设计2浙美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0 竹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历代画竹的作品和诗词,了解诗书画印相成趣的中国画传统,过程和方法: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尝试运用笔墨表现不同姿态的竹叶,使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不同的画面中感受竹子不同的表现意义,从不同的意义中解读画者的心意,从而从深层次中领悟竹的品质,领会中国画的意境。2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主体为小学六年级孩子,这个年龄段孩子对水墨画已经具备一定的笔墨基础和审美基础,对水墨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对于笔与墨的知识也有一定的认识,竹一课的设计,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文人墨客对竹的热爱之情,并从名作中感受到借竹抒情的表达方式。从中
2、提出竹的点睛之笔竹叶的表达。3 重点难点 用水墨表现竹叶。欣赏墨竹名作,感悟竹子的精神。尝试运用笔墨表现不同姿态的竹叶.4 教学过程 活动 1【导入】导课 一:导入1:营造气氛:课前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并且 ppt 循环欣赏竹图片。营造一种氛围。2:导课郑板桥墨竹图欣赏导入。【情景创设】师:我们听着优美的葫芦丝音乐,被带入了一个竹的世界。(板书:竹)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竹的故乡,竹子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植物,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用来表现的审美对象。古代文人墨客称之竹为君子。热衷表现富有各种精神与内涵的竹。中国画坛上有一位画家擅画竹,他叫郑板桥。我们来看看他所描绘的竹的世界。播放 ppt(郑板桥
3、名作欣赏。)师:郑板桥大师带领我们领略了他画笔下的竹,同学们能不能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来说一说竹子的成语或者你从他画面中能感受他所赞颂竹子什么样的品质?生:2从文字入手。体现出竹子的品质(板书)师:文学上赞颂竹子太多太多我们的郑板桥大师不仅画竹子,而且也歌颂竹子。(展示竹石图)他这样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不就是体现了竹子坚忍不拔、清峻不阿的高贵品质吗!分析竹子结构竹竿,竹节,竹枝,竹叶(板书)师:从刚开始欣赏的竹到画家笔下的竹,你们能说一说竹子的结构吗?生:师:在这春之际正是竹子萌发新叶的之时。今天我们就来观察观察竹叶。揭题。几枝新叶萧萧竹活动 2【练习】尝试 师: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
4、竹叶能体现竹的质感。桌面上呢给同学们准备了几只新叶。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竹叶(图片焦距竹叶)然后给你们十秒钟的时间来用笔墨尝试着画一画竹叶。(边走边观察学生的初次尝试,并选取好作品)师:现在请同学们放下笔。从刚刚的观察到体验,你们发现了竹叶是什么形状的吗?细致的描述下竹叶的外形。生:(上圆下尖,长长的)师:刚刚同学们在尝试的时候我也选取了一位同学画的作品。他很好的描绘出了竹叶上圆下尖的长长的外形。我想请你上来再画一画,把你画竹叶的秘诀分享给大家。(重点:倍投下示范,那笔姿势、蘸墨、顿笔、起笔中锋用笔实按虚出,一气呵成)师:总结他刚刚的起笔非常的准确。这样的起笔画家们有一句口诀:欲右则先左,欲左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美术 下册 10 教学 设计 浙美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