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课时跟踪检测(六)求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课时跟踪检测(六)求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课时跟踪检测(六)求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求谏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必须极言规谏 极言:竭力陈说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忤:冒犯,触犯C如属文之士 属文:写文章D危亡之渐 渐:浸,浸染解析:渐:开始。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B雕琢害农事C寻常奏事,情犹如此 D皆失其举措解析:D 项,举措:古义,举止;今义,措施。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A 项, “其”都是代词,指大臣们。B 项, “之”都是结构助词,的。C 项, “则”都是
2、连词。就。D 项, “以” ,相当于“而” ,表修饰;介词,把。答案:D4下列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B下为百姓所怨C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解析:B 项,为被动句, “为所”表被动。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分别是:A项,进见的百僚;C 项,来奏事之人;D 项,可使报秦之人。答案:B5默写名句名篇。(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2)惟君臣相遇,_,则海内可安。(3)木从绳则正,_。2(4)首创奢淫,_。答案:(1)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 (2)有同鱼水 (3)后从谏则圣 (4)危亡之渐6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开圣虑,
3、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译文:_(2)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译文:_(3)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译文:_答案:(1)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采纳我等鄙陋之人的意见,愚臣处在这个不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尽自己愚劣的能力。(2)假若当即对他呵斥责怪,我深怕奏事人心怀恐惧,怎敢再说话呢!(3)这样做的话,那国家危亡的灾祸,可以像翻转手掌那样很快就会到来啊。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 79 题。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
4、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禇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
5、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3谏。 ”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 ,或道业已许之 ,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7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是太宗极力“求谏”原因的一项是( )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A BC D解析:是说太宗的做法。是说进谏的时间。排除这两项即可得出答案。答案:A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
6、太宗从前来奏事的大臣们有时神情惊慌、语无伦次的情况推测,臣子们“奏事”尚且惶恐, “进谏”更应畏惧。B太宗以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如果让名家来品评,就能发现杂乱无章的文辞与低劣的技艺来类比,说明人君也须纳谏。C魏徵在发现太宗的错误后,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规谏,太宗曾在朝臣面前赐酒给如魏徵一样敢谏的房玄龄等以示勉励。D太宗曾问褚遂良有关舜、禹的谏臣对装饰食物器具之事也苦苦规谏的原因,褚遂良说这是禁止奢侈,防微杜渐。解析:C 项,魏徵“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规谏”理解错误,原文是“随事谏正” ,即不分时机。答案:C9唐太宗在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答:_参考答案:(1)比喻论证。
7、“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以“明镜鉴形”来形象阐述魏徵随事谏正的意义。(2)对比论证。 “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 ”以“自谓己长”和他人“商略诋诃”相对比,论述自知者之4难。(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
8、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 ,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劳弊之事,
9、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 。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 ,略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贵顺物情 物:人B宫中卑湿 卑:低下C陛下本怜百姓 怜:同情D隋炀帝志在无厌 厌: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语文 第六 单元 课时 跟踪 检测 解析 新人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