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单元质量检测(二) 时 间 : 120分 钟 满 分 : 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4 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莫知我哀 莫:没有人谢家来贵门 谢:谢绝B渐车帷裳 渐:渐渐何方圜之能周兮 周:合C其黄而陨 陨:落同心而离居 同心:感情深厚D对酒当歌 当:应当偭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解析:选 C A 项,谢:辞别;B 项,渐:浸湿;D 项,当:对着。2对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 )屈心而抑志兮 夙兴夜寐 兰芝惭阿母 伏清白以死直兮 逆以煎我怀 天下归心 固前圣之所厚 謇朝谇而夕替A/ B/C/ D/解析:选 C 句加点词是动词的使
2、动用法,句加点词是名词作状语,句加点词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句加点词是动词的为动用法。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解析:选 D A 项,古义, “至”的意思“到” , “于”是介词,表示动作对象;今义,另提一事。B 项,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C 项,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经济困难。D 项,坏运气和好运气。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总角” ,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
3、个羊角,故称“总角” 。B “床” ,古代的床与现代的床有些不同,较矮,较小,但也是供人睡觉之用。C “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就有“五更” “五鼓”之说。2D “六合” ,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解析:选 B 古代的床主要是供人坐的。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小题,6 分)(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 , ” 。(2)离骚一文中叹民生艰难,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3)离骚中表现诗人愿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是“ , ”。(4)曹操短歌行中
4、“ , ”两句,以明月作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揽求天下贤才的迫切心情。(5)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描写了绿树成荫的清幽环境,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答案:(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3)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4)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5)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二、阅读能力训练(46 分)(一)课内阅读(6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67 题。(6 分)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6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开头以女子
5、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B美好欢乐的情景,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长长的吁叹,点明了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C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D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一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解析:选 D D 项, “含蓄地表达”错,应该是“直接抒发出来” 。37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3 分)答: 参
6、考答案:“兰泽多芳草”句以“兰泽” “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二)拓展阅读(40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8 分)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 ,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8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本诗以优美典雅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B “众鸟欣有托” ,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
7、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寄寓的思归田园的深意。C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这里一语双关,既写了环境的滋润和美,又有好风吹来好友,好友如好雨一样滋润着诗人心田的寓意。D “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E诗人在与天地与古今与人与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宙运行中至高至美的欢乐篇章。解析:选 AB A 项, “优美典雅的语言”错,应该是朴素的语言;B 项, “有羁鸟恋旧林寄寓的思归田园的深意”说法牵强,这里只是说鸟儿喜欢夏日树木。9简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4 分)答: 4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个方面的乐趣:草木繁盛,环境
8、清幽;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躬亲耕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时鲜待客,把酒言欢;纵情想象,沉醉书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11 题。(8 分)情 诗曹 植微阴翳阳景, 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 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 今来白露晞。游子叹黍离 ,处者 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注 黍离:出自诗经 ,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 ,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B开篇两句
9、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C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一致。D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E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处者”和“游子”思亲盼归的情感。解析:选 CD C 项,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不是“以乐景写哀情” ,是以哀景写哀情。D 项,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曹植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感慨“感伤乱离、行役不已” 。11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 分)答: 参考
10、答案: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短歌行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抒发了欲结束战乱、一5统天下的壮志豪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13 题。(8 分)咏 竹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 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注 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12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 “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B “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
11、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C “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D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E末句“吐龙吟”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像龙飞冲天一样,大展宏图的远大抱负。解析:选 CE C 项,诗句原意是“耻于染上湘妃的泪迹,羞于作上宫的宫琴” ,这里的解释完全弄反了;E 项,末句未运用典故, “吐龙吟”意思是发出龙鸣般的声音,寄寓了诗人坚守高洁的情操。13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试加以分析。(4 分)答: 参考答案: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
12、、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的诗中也常有运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417 题。(16 分)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 诣曹操请救。辛毗至西平见曹操,6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
13、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 ”操从之。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
14、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无亡衅 。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 ”操曰:“善!”乃许谭。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引军还。(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 ,有删改。)注 辛毗(p),字佐治,颍川阳翟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谥肃侯。衅:征兆。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单元 质量 检测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