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寒假学情检测试卷理(含解析).doc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寒假学情检测试卷理(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寒假学情检测试卷理(含解析).doc(3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长安一中 2017 级高二寒假学情检测生物试题(理科)1. 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 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 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 DNA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多种多样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考查对细胞统一性的理解。明确病毒、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病毒属于生物,但不具有细胞结构,错误;细胞都有基本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说明生物具有同一性,正确;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
2、中都含有 DNA,说明了细胞的统一性,正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多样性,不是细胞统一性的表现,错误。选 B。【点睛】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和选项的对应,分别表述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符合题干要求;本身叙述没有错误,但和题干不对应。2.柯萨奇病毒 A16 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AV16 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 B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 B 细胞经 CAV16 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效应 B)细胞,并与抗原结合C. 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 CAV
3、16 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理清脉络,弄清相关知识点: 1、病毒在体内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2疫,先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随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清除侵入宿主细胞的病毒。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
4、挥免疫效应。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2)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同时 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淋巴因子是由 T 细胞分泌的,且其不会与病毒结合,其作用是促进 B 细胞分裂和分化成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A 错误;B 细胞经 CAV-16 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B 错误;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5、为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抗体,C 错误;CAV-16 侵入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D 正确。3.某同学绘制了几幅图并由图得出了相应结论或说明,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示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种群的数量变化,有氧呼吸的场所与过程,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详解】A 中只能判断图中温度中 30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但是不能判断该温度为最适温度,A 错误;M 点种群增长速
6、率最大,因此该点不是消灭害虫的最佳点,B 错误;葡萄3糖分解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C 错误;据图示染色体结构可知,上方染色体少了 a 基因片段,下方染色体多了 a 基因片段,故发生了染色体部分缺失和增加现象,D 正确4.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 A、T、C、G、U 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 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器无膜 B. 该细胞器能固定 CO2C. 该细胞器能产生水 D. 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答案】C【解析】细胞器中同时含有 T 和 U,说明既有 DNA 也有 RNA,该细胞在根尖细胞中为线粒体,在有氧呼吸第三阶
7、段能产生水,选 C。【考点定位】细胞器【名师点睛】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核糖体中是 RNA,叶绿体和线粒体同时含有 DNA 和 RNA,根据“根尖细胞”得出细胞器是线粒体,5.下列选项中有关实验相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释放 O2中氧原子的来源的实验中,均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及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均为解离C.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和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中 CO2的生成实验均涉及颜色反应D.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以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
8、的细胞始终保持生活状态【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综合考查了有关实验的知识解答时结合题意从实验设计等方面切入注意对比不同实验的所用的实验方法、实验试剂、颜色变化等方面的异同点【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释放 O2中氧原子的来源的实验中,均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 正确;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里,加入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体中 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4两实验中二者作用不同,B 错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
9、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中 CO2的生成的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C 正确;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需要细胞始终保持存活状态;只有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才能被健那绿染色,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需要细胞始终保持存活状态;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时,细胞必须保持生活状态,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教材中相关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6.下列生物学实例或现象与所对应的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实例或现象 解释或描
10、述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引发的贫血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是缺铁引起的B农作物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体现了植物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细胞癌变 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染色质收缩,细胞周期变短D 人被毒蛇咬后局部丧失知觉 毒素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引发的贫血,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A 错误;农作物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主要原因是细胞过度失水导致,体现细胞膜的功能,B 错误;细胞癌变引起糖蛋白减少,染色质收缩,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C 错误;人被毒蛇咬后局部丧失知觉,毒素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阻碍兴奋的传递;
11、D 正确。【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癌变的特征、基因突变的特征【名师点睛】静息时,K +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 +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5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7.如图表示同一个体的 5 种细胞中 5 种基因的表达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此图能说明细胞分化的实质B. 基因 B 可能控制 RNA 聚合酶的合成C. 细胞中 mRNA 差异最大的是细胞 2 和 4D. 一般来说,这 5 种细胞的核遗传物质相同
12、【答案】C【解析】图示表示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即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 正确;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能控制 RNA 聚合酶合成,因此基因 B 可能是控制 RNA 聚合酶的合成,B 正确;2 和 5 中 mRNA 的差异大于 2 和 4,C 错误;同一个生物体内不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这 5 种细胞的核遗传物质相同,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名师点睛】解题思路点拨:图示表示同一个体的 5 种细胞中 5 种基因的表达情况,由于这 5 种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因此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同
13、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不同细胞所含的蛋白质和 mRNA 存在差异。8. 受精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性B. 保持了前后代体细胞质的相等C. 保证了细胞核大小的稳定D. 维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答案】D【解析】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6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考点定位】 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名师点睛】受精作用: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
14、的过程2、受精作用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3、意义:(1)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9. 若“PQ”表示 P 一定能推理得出 Q,则下列选项完全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P 表示某细胞产生 CO2,Q 表示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P 表示遗传病,Q 表示该个体含有致病基因P 表示某人的一个细胞含 44XX 染色体,Q 表示该个体为女性P 表示甲乙两个物种,Q 表
15、示甲乙间有生殖隔离P 表示群落演替,Q 表示其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改变P 表示人体长期营养不良,Q 表示血浆渗透压降低A. B. C. D. 【答案】D【解析】P 表示某细胞产生 CO2,植物的无氧呼吸也产生 CO2,错误;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具有致病基因,可能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也可能是 44+XX,该个体可能为女性,错误;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正确;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了改变,正确;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从而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正确。【考点定位】呼吸作用、人类遗传病类型、群落的结构、内环境成分【名师点睛
16、】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 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 44+XX人体某器官中一细胞染色体的组成为 44+XX,该细胞可能是女性的体细胞,也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7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2、对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考查,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10.在双链 DNA 分子中,A 和 T 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 m%;其中一条 链中 C 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 n%。则另一条 链中 C 占 链碱基的
17、百分比是( )A. n% B. (m n)/2 C. 1( m n)% D. (m n)/2%【答案】C【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 DNA 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 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 1;(4)双链 DNA 分子中,A=(A 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A 和 T 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 m%,所以
18、C 和 G 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 1-m%, 链中 C 和 G 之和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 1-m%, 链中 G 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 1-m%-n%,另一条 链中 C 占 链碱基的百分比= 链中 G 占 链碱基的比例=1-m%-n%,C 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得出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B. DNA 分子中只要出现了碱基对的替换,就会发生基因突变C. 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一
19、定有 rRNA 参与合成蛋白质D. DNA 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 DNA 酶的催化【答案】C8【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2、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3、基因突变指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详解】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不能得出 DNA 是遗传物质的
20、结论,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是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A 错误;DNA 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位置是在非基因片段,则不会使基因结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B 错误;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核糖体由 rRNA 和蛋白质组成,C 正确;DNA 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的催化,DNA 酶是催化 DNA 分解的酶,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现象及结论;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等;掌握基因突变与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下图 1 中 m、
21、n、l 表明某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b 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图 2 为 1 基因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m、n、l 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B. 图 2 中甲处为 DNA 聚合酶,丙中所含的五碳糖是核糖C. 若丙中(AU)占 36%,则丙对应的乙片段中 G 占 32%D. 图 1 中 a、b、m、n、l 都具有遗传效应,都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 1 中,m、n、l 表示三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a、b 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即为无效序列图 2 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其中乙表示转录的模板链,9丙表
22、示转录形成的 mRN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一个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蛋白质【详解】不同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A 正确;图 2 表示转录过程,甲为 RNA 聚合酶,丙为转录的产物 mRNA,mRNA 中所含的五碳糖是核糖,B 错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若丙所示的 mRNA 中(A+U)占 36%,则丙所对应的乙(模板链)片段中(T+A)占 36%,但不能确定 G 占 32%,C 错误;图 1 中的基因 m、n、l 都具有遗传效应,都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
23、、b 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不具有遗传效应,不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 错误。【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的定义,明确图中的间隔序列为无效片段;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 2 表示转录过程,从而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13.下图表示发生在细胞内的 tRNA 与氨基酸的结合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受温度影响 B. 必须由线粒体供能C. 必须有酶参与 D. 只发生在核糖体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TP 的水解需酶的催化,而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A 错误;ATP 可以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产生,B 错误;图示必须有酶的参与,C 正确;
24、tRNA 与氨基酸的结合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D 错误。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4. 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 1 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B. 4 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C. 2 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D. 2 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0【答案】C【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夫妇均是杂合子,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有两个,分别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15.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西安市 长安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生物 学期 寒假 检测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