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通海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3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云南省通海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3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通海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3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云南省通海二中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 3 月份考试高一化学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一、单选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50 分) 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64 g 氧气中含氧分子数为 2NAB. 1.7 g OH 中所含的电子数为 NAC. 49 g 硫酸中所含氧原子数为 2NAD. 58.5 g 氯化钠中所含的离子数为 NA【答案】D【解析】选 D。氯化钠由 Na+和 Cl构成,58.5g 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1mol,其中的阴阳离子共2NA。2.1mol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
2、理论上需要标准状况下的空气(假设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 )A. 5.6L B. 22.4L C. 28L D. 2.8L【答案】C【解析】【详解】由反应方程式 4Fe(OH) 2+O2+2H2O=4Fe(OH) 3可知,1mol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4=0.25mol,理论上需要标准状况下的空气的体积0.25mol22.4L/mol1/5=28L,所以 C 正确。故选 C。3.某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NH 4+、Cl 、Mg 2+、Ba 2+、K +、CO 32-、SO 42-,现取三份 100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 Ag
3、NO3溶液有沉淀产生;第二份加足量 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 0.04mol;第三份加足量 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 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沉淀质量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2A. K+一定不存在 B. 该溶液中含 CO32-的浓度为 0.1 molL-1C. Cl 可能存在 D. Ba2+一定不存在,Mg 2+可能存在【答案】C【解析】据(2)知有 NH4+0.06 mol;据(1)(3)知生成 BaSO42.33 g(即 0.01 mol),即有 0.01 mol SO42;有 BaCO33.94 g(即 0.02 mol),即有 CO320
4、.02 mol;Ba 2 、Mg 2 不会存在,Cl 可能存在;由于 n(NH4+)2n(CO 32)2n(SO 42),由电荷守恒可知,可能存在 K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试管壁上黏附有少量 MnO2,除去黏附的 MnO2可选用的试剂是A. 蒸馏水 B. KOH 溶液 C. 稀盐酸 D. 浓盐酸【答案】D【解析】【分析】MnO2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二氯化锰、氯气和水,据此答题。【详解】MnO 2与蒸馏水、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不反应,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二氯化锰,氯气和水,则除去沾附的 MnO2可用的试剂是浓盐酸,故 D 正确。故选 D。5.碳化硅又称金刚砂(SiC),它的分解温度很高(约 220
5、0),硬度极大,溶解性很差,性质很稳定。由此推断,下列物质中可能与它有相似结构的是( )A. 晶体硅 B. 硅酸 C. 干冰 D. 水玻璃【答案】A【解析】【详解】结构决定性质,碳化硅和晶体硅都具有空间网状结构,性质相似,结构相似,都是原子晶体,硅酸和干冰是分子晶体,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所以 A 正确。故选 A。【点睛】晶体类型的判断:1离子晶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常见离子晶体: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的盐类;2原子晶体:晶体中所有原子都是通过共价键结合的空间网状结构常见原子晶体:金刚石、单晶硅、碳化硅(金刚砂) 、二氧化硅等;33分子晶体: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构
6、成的固态物质6.对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定质量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 B. 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C. 1L 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 D. 100g 溶剂里所含溶质的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A.一定质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故 A 错误;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故 B 正确;C.100g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故 C 错误;D.100g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故 D 错误。故选 B。7.下列关于钠单质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常保存在煤油中B. 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金属光泽C. 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7、生成氯化钠和铜D. 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黄色【答案】C【解析】【详解】A.钠的化学性质活泼,不易与空气接触,又密度比煤油密度大,所以用煤油保存,故 A 正确;B.金属钠是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金属单质,故 B 正确;C.金属钠和氯化铜中的水先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不会置换出金属铜,故 C 错误;D.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产物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故 D 正确。故选 C。8.下列有关化学药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 固体药品应盛放在细口瓶中B. 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C.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8、三分之二D. 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4【答案】D【解析】【详解】为了便于取用,固体药品应盛放在广口瓶中;有些气体的气味有强烈的刺激性或毒性,所以应该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综上所述,D 正确,本题选 D。9.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Fe(OH) 3悬浊液Fe(OH) 3胶体FeCl 3溶液B. FeCl3溶液和 Fe(OH) 3胶体都能透过滤纸C. 当一束强可见光通过 Fe(OH) 3胶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D. 将饱和 FeCl3溶液滴入 Na
9、OH 溶液中可制得 Fe(OH) 3胶体【答案】D【解析】【分析】A. 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 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1100nm 之间,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 100nm;B. 溶液和胶体都能透过滤纸;C.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无此现象;D. NaOH 溶液与饱和的 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详解】A. 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 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1 100nm 之间,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 100nm,所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Fe(OH) 3悬浊液Fe(OH) 3胶体FeCl 3溶液,故 A 正确;B. 胶体粒子直径较大,可通过滤纸,溶液中溶质
10、粒子小也能通过滤纸,所以 FeCl3溶液和Fe( OH)3胶体都能透过滤纸,故 B 正确;C. 因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产生光亮的通路,而溶液没有此性质,故 C 正确;D. NaOH 溶液与饱和的 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应向沸水中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胶体,故 D 错误;故选 D。【点睛】胶体,溶液,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 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1100nm 之间,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5100nm。10.由钠、镁、铝、锌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 12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L 氢气(标准状况),那么此合金中一
11、定含有的金属是( )A. Na B. Mg C. Al D. Zn【答案】D【解析】【详解】标况下 5.6L 氢气的物质的量=5.6L22.4L/mol=0.25mol,故 12g 金属提供的电子为 0.25mol2=0.5mol,则提供 1mol 电子需要金属的质量为 12g1mol0.5mol=24g,A.Na 在反应中表现+1 价,提供 1mol 电子需要 Na 的质量为 23g/mol1mol=23g;B.Mg 在反应中表现+2 价,提供 1mol 电子需要 Mg 的质量为 24g/mol1mol2=12g;C.Al 在反应中表现+3 价,提供 1mol 电子需要 Al 的质量为 27
12、g/mol1mol3=9g;D.Zn 在反应中表现+2 价,提供 1mol 电子需要 Zn 的质量为 65g/mol1mol2=32.5g;提供 1mol 电子,只有 Zn 的质量大于 24g,其它金属的质量都小于 24g,故金属混合物中一定有 Zn。故选 D。11.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 )A. 上层液体经漏斗下口放出B. 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C. 分离液体时,使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打开活塞D. 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答案】C【解析】【详解】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
13、相互污染,故 A 错误;B.进行分液时把分液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故 B 错误;C.使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才能使内外压强一致,保证液体顺利流出,故 C 正确;D.振荡分液漏斗时可能有气体产生,应及时扭开活塞放出,以减小漏斗内的压强,故 D 错误。故选 C。612.下列现象不能用于检验 NH3的是A. 气体遇浓盐酸产生白烟B. 气体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 气体通人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D. 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氨气遇浓盐酸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小颗粒,产生白烟现象。正确。B 石蕊试纸有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两种。错误。
14、C 氨气容易溶解于水中产生弱碱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D、氨气和水反应产生碱。碱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考点:考查氨气的性质及检验的知识。13.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A. 铁锅价格便宜 B. 铸铁锅的铁熔点高C. 使用铁锅烹饪的食物中留有铁元素 D. 铁锅含有有机物必含的碳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A.铁锅价格便宜,不是向全世界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故 A 错误;B.熔点高是铁的物理性质,从有益于人类健康方面来考虑,不是向全世
15、界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故 B 错误;C.使用铁锅烹调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是向全世界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故 C 正确;D.铁锅含有有机物必含的碳元素,不是向全世界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故 D 错误。故选 C。14.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B. 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C. 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7D. 难溶物质肯定不是电解质【答案】C【解析】【详解】A.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氢氧化钠溶液是混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故 A 错误;B.电解质溶于水后,在水溶液中自发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能导电,故 B 正确
16、;C.有些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但本身不能电离,这些化合物本身并不属于电解质,如 CO2、SO 2、SO 3、NH 3等,故 C 正确;D.一种物质是否为电解质与其溶解性无关,只与电离程度有关某些化合物如 BaSO4、AgCl等,虽然溶解度很小,但由于其溶于水的部分可以完全电离,所以这些物质都是电解质,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15.实验室配制 1 molL-1盐酸 250mL,下列不需用的仪器是( )A. 250mL 容量瓶 B.
17、托盘天平 C. 胶头滴管 D. 烧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配制 250 毫升的盐酸溶液,需要使用 250 毫升的容量瓶,量筒,烧杯 ,玻璃棒,胶头滴管等,所以选 B。考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普通干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C. 锌锰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D.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普通干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 A 正确;B.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故 B 正确;8C.锌锰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故 C 正确;D.锌锰干电池中,锌是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 D
18、正确。故选 D。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4S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16 B. 1H 和 2H 的化学性质相同C. H O 与 H O 互为同素异形体 D. Na 和 Na 属于同种元素,且性质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34S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34-16=18,A 项错误;B 1H 和 2H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1,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 项正确;C同素异形体是同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H 216O 与 H218O 是化合物,C 项错误;DNa 和 Na+是不同的微粒,性质不同,D 项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原子结构等知识。18.镁、锂
19、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相似。例如,它们的单质在过量氧气中燃烧时均只生成正常的氧化物等,下列关于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Li2SO4能溶于水B. LiOH 是易溶于水、受热不分解的强碱C. Li 遇浓硫酸不产生“钝化”现象D. Li2CO3受热分解,生成 Li2O 和 CO2【答案】B【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将镁的有关性质进行迁移应用,可推测锂的有关性质。由 Mg、Mg(OH)2、MgCO 3、MgSO 4的性质推测相应的 Li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MgSO 4易溶于水,Mg(OH) 2是难溶、易分解的中强碱,Mg 与浓硫酸能发生反应,MgCO 3受热易分解生成 Mg
20、O 和 CO2,故 B项不正确。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碱金属与氧气化合生成的产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B. 碱金属都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强碱和氢气9C. 碱金属锂、钠、钾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D. 碱金属铷的密度比钾大,熔点比钾高【答案】B【解析】【详解】A.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碱金属单质与氧气化合可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以及超氧化物等,过氧化物、超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之外还有氧气生成,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 A 错误;B.碱金属都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强碱和氢气,故 B 正确;C.金属锂的密度比煤油小,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钠、钾的密度比煤油大,可保存在煤油中,故
21、C 错误;D.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对应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铷的熔点比钾低,故 D 错误。故选 B。20.下列各组物质中,键的类型不同的是( )A. HCl 和 HNO3 B. H2O 和 NH3 C. Na2S 和 NaCl D. CCl4和 Na2O【答案】D【解析】【详解】A.氯化氢中只含共价键,硝酸中只含共价键,故 A 不选;B.水、氨气中都只含共价键,故 B 不选;C.硫化钠、氯化钠中都只含离子键,故 C 不选;D.四氯化碳中只含共价键,氧化钠中只含离子键,故 D 选。故选 D。【点睛】多数情况下,金属和非金属间的键是离子键(氯化铝、氯化铍除外) ;非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键是共价键(铵盐
22、除外) ,这是区分两者的重要因素。21.如图所示能够组成原电池,并且产生明显的电流的是( ) 10A. B. C. D. 【答案】B【解析】A两个电极材料相同且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没有电流产生,故 A 错误;B该装置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有电流产生,故 B 正确;C该装置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没有电流产生,故 C 错误;D该装置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没有电流产生,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构成条件是解本题关键,这几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否则不能形成原电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
23、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22.化学反应 A2B 2=2AB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B. 1molAA 键和 1 molBB 键断裂能放出 xkJ 的能量C. 2molAB 键断裂需要吸收 ykJ 的能量D. 2molAB 的总能量高于 1molA2和 1molB2的总能量【答案】C【解析】【详解】A.因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 错误;11B.因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而不是释放能量,故 B 错误;C.因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由图可知断裂 2molA-B 键需要吸收 ykJ 能量,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通海县 第二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月份 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