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6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x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6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6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6 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纲呈现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考纲解读1.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难点)2.掌握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重点)3.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思维导图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和进程1工业化及衡量指标(1)工业化: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由农业占主导地位转变成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过程。(2)衡量工业化的结构性指标: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 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 20%以
2、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 60%。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二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3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2概括为:(1)特定的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对外开放的前沿,有许多优惠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4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3、第一阶段第二阶段(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5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模式3考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7 年 4 月 1 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 100 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材料二 图 1 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材料三 图 2 为我国 1980 年三次产业构成图。(1)改革开放后,1980 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 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4、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4展” 。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 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4)因地制宜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三可知当时我国产业状况,邻近香港是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第(2)题,与
5、深圳特区相比,位于长三角地区上海市的浦东新区滨江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经济腹地广。第(3)题,由图可看出雄安新区的位置特征,快速交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改善了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第 (4)题 , 雄 安 新 区 的 设 立 与 深 圳 、 浦 东 的 成 功 经 验 , 充 分 体 现 了 地 理 科 学 的 因 地 制 宜重 要 思 想 。(2015上海地理)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回答 23 题。22000 年到 2012 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
6、是( )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BCD3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答案 2.A 3.A解析 第 2 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 20002012 年间,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不断增加。因此 A 正确。第 3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
7、地区,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A 正确。5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2问题与对策(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考向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1(2019南昌模拟)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6(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珠江三
8、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3)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阻碍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答案 (1)问题:大气污染(或酸雨)、水污染等。原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农业生产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3)问题:结构
9、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分工与合作,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 年常住人口约 138.93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 2009 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 16.31 万人,比 1999 年减少了约 25%。材料二 2009 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 858 个,比重为 94%;垃
10、圾集中处理村数达 811 个,比重为 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 715 个,篮球场506 个。 “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 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 100%。7(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 (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 2009 年比 1999 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与 1978 年相比,2010 年乐清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
11、均明显上升。(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与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考点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3)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2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12、。3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84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5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影响 产业迁出区 产业迁入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景观改变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强,区域景观改变改变就业的空间分布随着产业移出,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大量产业移入,就业机会增加,缓解就业压力9考向一 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2017天津文综)读图文
13、材料,回答 12 题。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 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 2010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1据上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答案 1.A 2.B解析 第 1 题,由图可知,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主
14、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故 A 项正确。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主要原因是其位于沿海地区,对外贸易便利,有利于服装产品的运输出口,故 B 项错误。据图中信息分析,苏浙产业份额并非逐年递增,该地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但本地市场已趋于饱和,故 C 项错误。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主要原因是人口较少,工业基础薄弱,产业规模较小;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纺织业原料棉花充足,故 D 项错误。第 2 题,河南、江西等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因此,近些年来,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经济落后地区转移。(2016全国文综)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
15、 “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 世纪 80 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 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 35 题。103与景德镇相比,20 世纪 80 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4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5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
16、捷答案 3.D 4.A 5.C解析 第 3 题,景德镇和佛山陶瓷生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 20 世纪 80 年代初,佛山市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享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得以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因而 20 世纪 80 年代佛山陶瓷产业比景德镇发展迅速。第 4 题,经过20 多年的发展,佛山的陶瓷产业面临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2003 年,随着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第 5 题,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在资金方面远不如佛山充足;与佛山相比,景德镇虽在劳动力、物流等方面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新导学大 一轮 复习 第三 第四 单元 区域 综合开发 可持续发展 36 经济发达地区 珠江 三角洲地区 讲义 解析 鲁教版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7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