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义(含解析).doc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义(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义(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2)匀加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大的。()(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5)物体由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6)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是向下的。()(7)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为负值时,位移也为负值。()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2突破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解答运动
2、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画 过 程示 意 图 判 断 运动 性 质 选 取正 方 向 选 公 式列 方 程 解 方 程并 讨 论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 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 v00 时,一般以加速度 a的方向为正方向。典例 (2018福州期末)如图一质点静止于 A 点,第一次质点从 A 点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 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 s 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再经 9 s 到 B 点;第二次质点从 A 点由静止开始仍以 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 后改做匀减速
3、直线运动,到 B 点时速度和第一次相同。求:(1)A、 B 两点间的距离;(2)第二次质点从 A 到 B 的时间和减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审题指导(1)根据第一次运动过程,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匀加速和匀速运动的位移之和,结合位移时间关系式求解。(2)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求出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再由速度时间关系式求出匀减速运动的时间,即可求出第二次质点从 A 到 B 的时间。解析 (1)第一次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 v a0t1xAB a0t12( a0t1)t212代入数据解得 xAB100 m。(2)第二次匀加速阶段的位移:x1 a0t32 542 m40 m12 12到达 B 点速度 vB a
4、0t1第二次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 v1 a0t3匀减速运动过程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式有vB2 v122 a(xAB x1)即( a0t1)2( a0t3)22 a(xAB x1)3代入数据解得 a2.5 m/s 2匀减速运动的时间: t4 4 s,vB v1a第二次运动的总时间为 t t3 t44 s4 s8 s。答案 (1)100 m (2)8 s 2.5 m/s 2方法规律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衔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连接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集训冲关1(2019靖江中学月考)小球沿光滑斜面从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 1 s 内位移为 2 m,经过
5、 3 s 刚好滑到斜面底端,则( )A第 1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 m/sB加速度大小为 1 m/s2C第 2 s 内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6 mD最后 1 s 内滑过的距离等于前 2 s 滑过的距离总和解析:选 C 由题意知,第 1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1 m/s2 m/s,故 A 错误;vx1t 21根据位移时间关系, x at2,得 a m/s24 m/s2,故 B 错误;第 2 s 内运动的12 2212位移大小 x2 at22 at12 422 m 412 m6 m,故 C 正确;最后 1 s 内运12 12 12 12动的位移大小 x3 at32 at22 432 m 422
6、m10 m;前 2 s 滑动的距离总12 12 12 12和 x2 422 m8 m,故 D 错误。122多选(2019金陵中学月考)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x4 t t2(m)(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 1 s 内的位移是 5 mB前 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6 m/sC任意相邻 1 s 内的位移差都是 2 mD任意 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1 m/s4解析:选 ABC 第 1 s 内的位移 x141 m1 m5 m,故 A 正确;前 2 s 内的位移x242 m4 m12 m,则前 2 s 内的平均速度 m/s6 m/s,故 B 正确;根
7、据vx2t2 122x v0t at24 t t2知,质点的加速度 a2 m/s2,则任意相邻 1 s 内的位移之差12 x at221 m2 m,故 C 正确;任意 1 s 内的速度变化量 v at21 m/s2 m/s,故 D 错误。3质点由 A 点从静止出发沿直线 AB 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 a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 a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 B 点时速度恰好减为零。若 AB 间距为 s,则质点从 A 到 B 所用时间 t 为( )A. B. s a1 a2a1a2 2s a1 a2a1a2C. D. 2s a1 a2a1a2 a1a22s a1 a2解析:选 B
8、 设行程的第一部分的末速度为 v,则由题意可知 s,解得 v v22a1 v22a2;而 s t1 t2 t,解得 t ,所以 B 正确。2a1a2sa1 a2 0 v2 v 02 v2 2s a1 a2a1a2突破点(二)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方法 解 读基本公式法基本公式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关系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平均速度法 (1)定义式 适用于任何性质的运动v xt(2)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vt2 v0 v2推论法(位移差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 x aT2, xm xn( m n)aT2,对一般的
9、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位移差公式求解比例法初速度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可以考虑用比例法快速解答图像法应用 v t 图像,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尤其是用图像进行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得出答案题点全练51(2016上海高考)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 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 4 s,第二段用时 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 m/s2 B. m/s223 43C. m/s2 D. m/s289 169解析:选 B 根据题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时刻的瞬t2时速度,在第一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20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第一章 变速 直线运动 规律 讲义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