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8 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2轻 巧 识 记 伟 大 的 抗 日 战 争易 误 指 正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是一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辨 析 比 较 “党 内 合 作 ”与 “党 外 合 作 ”的 区 别党内合作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所以叫党内合作。而党外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
2、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思 维 深 化 抗 日 战 争 取 胜 的 原 因(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4)国际因素:1942 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3史论术语填后背诵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日本侵华对中国人
3、民犯下了滔天罪行。面对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军民共同抗战,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领导中国军民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解 放 战 争4易 误 指 正 “革 命 根 据 地 ”“敌 后 抗 日 根 据 地 ”“解 放 区 ”“革命根据地” ,特指 1927 年至 1937 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敌
4、后抗日根据地” ,主要指 1937 年到 1945 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 ,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轻 巧 识 记 中 共 中 央 所 在 地 的 迁 移 情 况史论术语填后背诵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 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中评价抗战中一次大会战时认为:“在
5、战争中给予来犯之日军以迎头痛击,大量杀伤日军,迫使其一再增兵,同时亦为中国沿海工业内迁及政府机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在战略上使日本对华战争陷入持久作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美梦。 ”这场会战指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解析:选 A 根据材料中“迎头痛击”和“沿海工业内迁”及“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美梦”可知指的是淞沪会战,故 A 项正确。2.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表明( )A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B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C日本通过战争不断壮大自己D日本企图从中国大陆战场撤离解析:选 B 据材料漫画可知,1941 年
6、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身陷中国战场,无法抽调大批兵力前往太平洋地区,这说明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故 B 项正确;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是在 1938 年,故 A 项错误;材料漫画无法体现日本通过战争不断壮大5自己,故 C 项错误;D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3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表格中数据说明( )战役名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 1 000 余人 亡 167 人,伤 94 人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 20 万余人自身伤亡 3 万余人,因病减员 6.7 万余人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 5 万余人 伤亡 3.2 万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 2
7、万余人、伪军 5 000 余人,俘日军 280 余人、伪军1.8 万余人亡 302 人,伤 1 719 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 1 202 人A国民党成为抗日的主力 B历史事实无法被认知C中国重视舆论宣传作用 D报纸不具有史料价值解析:选 C A 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历史事实无法被认知说法错误,排除 B 项;这是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中方统计有利于激发人民的抗日热情,C 项正确;报纸不具有史料价值说法错误,排除 D 项。4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
8、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材料中的“打出去”(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B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解析:选 B 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解放战争” 。根据所学可知, “打出去”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从而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 B 项正确。A 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南昌起义;C 项是三大战役;D 项是渡江战役。5下图电报发于哪场战争中( )粟张,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军委 佳亥(9 日 2123 时)6A
9、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选 C 根据材料中的“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和“华东局、华北局、中原局”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役是淮海战役,故选 C 项;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并没有所谓的“华东局、华北局、中原局” ,排除 A、B两项;渡江战役发生在 1949 年 4 月 21 日,这与材料中的“9 日”不符,排除 D 项。主 题 一 中 华 民 族 反 侵 略 斗 争 的 不 朽 丰 碑 抗 日 战 争史料一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抗战胜利 60 周
10、年胡锦涛讲话史料二 “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 ”“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 蒋百里论抗战教你读史史料一肯定了“国民党对抗战的贡献” ,处体现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 。史料二中处“我持之以久”表明了抗日战争持久抗战的战略。史论形成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具有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3)两个战场并存,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始终。(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
11、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主题二 “将革命进行到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史料一 国民党拉夫,要么把一个村子拉得十室九空,要么人们逃得无影无踪,人们怨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国民党征兵的极端性,表7声载道,沸反盈天逃国民党兵役的人,不少跑到解放区参加解放军史料二 小手绢,四方方,哥去前方打老蒋。妹送哥到大路旁,贴心的话儿对哥讲:家中事,你莫想,全有妹妹我承当。打完老蒋早回家山东民谣明国民党征兵困难,不得民心。史料二反映了农民主动参军,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史论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中国共产党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政治文明 历程 第三 单元 近代中国 反侵略 民主 潮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解析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