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doc
《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9 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满分 24 分,每小题 3 分)1芜湖市繁昌窑被称为中国青白瓷的发源地。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混合 B 成型C 干燥 D 烧结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CO2验满 B 收集 O2C 滴加液体 D 测溶液 pH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CO 和 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
2、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4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2B 等质量大小相同的锌片和铁片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C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 水通电,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2:15通常状况下,乙烯(C 2H4)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 2X+2H2O,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B水属于有机化合物CX 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6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
3、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B 鉴别 Fe、CuO、C 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滴加稀硫酸C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D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提纯硝酸钾 蒸发溶剂AA BB CC DD7向盛有 50g10%Ba(OH) 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如图(纵坐标表示烧杯中其他3量的变化)所有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A BC D8如图五个圆圈代表的物种物质分别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某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圈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有关现象及反应类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4、X 可能是 AgNO3溶液Bb 处发生的是置换反应Cc 处可能生成白色沉淀Dd 处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二解答题(共 5 小题)9据新华网报道,南京某大学生因运动量大,一天喝了大瓶装的碳酸饮料 67 瓶,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昏迷症状等症状,后经抢救幸免于难汽水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家庭制备方法是:取一个干净汽水瓶,加入一定量冷开水(或冰水),再加入白糖及香精,然后加入 2g 碳酸氢钠(NaHCO 3),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适量柠檬酸(可用 HA 表示)并立即将瓶盖压紧即可(1)NaHCO 3和柠檬酸反应产生 CO2涉及的原理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相似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汽水中碳酸来源
5、的化学方程式为 (3)饮用汽水时,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为检验冒出的气泡中含大量 CO2,可以采用的操作是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410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温度为 时,A 与 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A 中含有少量的 B,若要提纯 A,可采用 方法;(3)t 2时,把 A、B 物质各 50g 分别加到 100g 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g 该溶质。11AF 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 A 是单质;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E
6、 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反应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均已略去。(1)写出 E 的化学式 ,A 物质的主要用途是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物 F 是 色固体;(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为 。12已知:甲酸(HCOOH) 常温下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 甲酸还可以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H 2O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制备一氧化碳,并测定某赤铁矿
7、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内所装试剂足量)5(1)装置 D 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 B 的作用是 ,装置 C 中的试剂是 点燃装置 F 处酒精灯的目的是 (3)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实验时,先点燃 A 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 F 处酒精灯B实验结束时,熄灭各处酒精灯和喷灯的顺序依次是 A、D、FC反应后,装置 D 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等于 E 中增加的质量D若取赤铁矿石样品质量为 m,充分反应后,D 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减少了 n,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13某公司生产的新型融雪剂的成分是无水
8、CaCl2和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融雪剂中氯化钙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该样品 12g,加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 50g,然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 100g 平均分五次加入,充分振荡,实验数据见表。请你分析数据并进行有关计算。次 数 1 2 3 4 5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生成沉淀的质量/g 2.5 x 7.5 10 10(1)上表中 x 的数值为 。第 次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2)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62019 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
9、解析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满分 24 分,每小题 3 分)1芜湖市繁昌窑被称为中国青白瓷的发源地。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混合 B 成型C 干燥 D 烧结【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干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烧结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10、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CO2验满 B 收集 O27C 滴加液体 D 测溶液 pH【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解答;B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解答;C根据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D根据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解答。【解答】解:A验满二氧化碳时燃烧的木条不能伸入瓶内,故 A 错误;B由于氧气不溶于水的密度比水的小,故应用图示装置收集氧气时应从短进长出,故 B 正确;C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故 C 错误;D测定溶液的 pH 时,不能把食指直接浸入溶液内,会把溶液污染。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
11、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CO 和 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学性质的关系进行解答;B、能量的变化不仅仅存在于化学变化中,可以据此进行判断;C、根据燃烧和灭火的条件进行解答;D、根据纯净物和化合物的定义进行解答。【解答】解:A、CO 和 CO2的组成元素相同,
12、但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 A 错误;B、能量的变化不仅仅存在于化学变化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中也伴随能量的变化,例如熔化、升华等,故 B 错误;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但是灭火时只要去除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就可以,故 C 错误;8D、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解决这类题可从找反例入手。4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 等质量大小相同的锌片和铁片分别与足量
13、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C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 水通电,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2:1【分析】这是图象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借助数学模型,利用图象信息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解答这类题,首先应认真分析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图象的起止点和走向特征,然后读取所需的信息应用到化学问题中。【解答】解: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时,加与不加催化剂,产生氧气的质量都相同,只是反应时间不一样,故 A 错误;B、等质量大小相同的锌片和铁片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由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锌反应的时间短,完全反应后铁生成的氢气多,故 B 正确;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总质
14、量不变,故 C 错误;9D、水通电,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质量比是 1:8,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利用的是函数图象表示化学反应中某些量的变化,这也是这几年常考的题型。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把图象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属于难题。5通常状况下,乙烯(C 2H4)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 2X+2H2O,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B水属于有机化合物CX 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分析】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含
15、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D、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解答】解: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O 2属于单质,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0,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中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4+3O22X+2H2O,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2、4、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4、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16、、数目不变,则 2X 分子中含有 2 个碳原子和 4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CO2,X 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10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B 鉴别 Fe、CuO、C 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滴加稀硫酸C 检验碳酸钠
17、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D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提纯硝酸钾 蒸发溶剂AA BB CC DD【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C、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
18、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B、Fe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uO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碳与稀硫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过量的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D、KNO 3和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 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的仍是两者的混合物,故选项实验设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武汉 中学 2019 年中 化学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