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5语言表达之连贯(测)(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5语言表达之连贯(测)(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5语言表达之连贯(测)(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语言表达之连贯时间 _ 班级 _ 学号 _ 得分_(时间:30 分值:30)一、 【2019 届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5 分)水泡馒头发现里面添加“卫生纸”?前不久,这段据称是甘肃天水一家市场所销售馒头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经过监管部门彻查,网络视频是有意编造的谣言。这起网络谣言事件,让人联想起当年闹得 的“纸馅包子”事件。事后涉事媒体作出公开检讨,捏造假新闻的记者受到刑事处罚。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是报道者,都有可能成为谣言和假消息的传播者。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的食品安全
2、信息占 45%。不光有“卫生纸馒头”这样 的恶意传谣,也有以善意面目传播的伪科学信息。加强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打消公众“舌尖上的疑虑” ,固然是消减类似谣言的根本之策。然而,完全消除真实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 。况且,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任何关于食品安全的 都会触发公众敏感的神经,滋生谣言的土壤也会因此扩张。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 (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人声鼎沸 耸人听闻 负重致远 风吹草动B沸沸扬扬 骇人听闻 负重致远 蛛丝马迹C人声鼎沸 骇人听闻 任重道远 蛛丝马迹D沸沸扬扬 耸人听闻 任重道远 风吹草动18文
3、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B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C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D利用公众关于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都能问问来源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至少不会被谣言所蒙蔽。B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问问来源和出处,就不至于被谣言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C都能问问来源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
4、被谣言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D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问问来源和出处,就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至少不会被谣言所蒙蔽。【答案】17D18B19C【解析】【17 题详解】2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侧重于指声音非常吵。文中指的是“纸馅包子”事件,应用“沸沸扬扬”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指实际存在,但让人不敢相信的事。由后文的“恶意传谣”可确定应选“
5、耸人听闻”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负重致远:比喻能肩挑重任。文中指“完全消除真实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应选“任重道远” 。风吹草动:比喻微小的变动,侧重指变动,动向。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文中指关于食品安全的微小变动,应选“风吹草动” 。故选 D 项。【18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画线句子中“食品安全对于公众”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改为“公众对食品安全” ;“传播和编造”语序不当,应改
6、为“编造和传播” 。所给选项中,A 项, “食品安全对于公众”主客颠倒;B 项,修改正确;C 项,“传播和编造”语序不当;D 项, “公众关于食品安全”不合逻辑,介词“关于”使用不正确,应改为“对”。故选 B 项。【19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括号中几个短语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应该是先“问问来源和出处” ,再“细究事实和依据” ,据此可排除 BD 两项。再比较 AC 两项,“被谣言所蒙蔽”比“助推谣言的再传播”程度要重,应排在前面,排除 A 项,答案为 C 项
7、。【点睛】第 1 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二、 【2019 届甘肃静宁一中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5 分)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纷纷上马特色小镇项目建设。但很多所谓特色小镇只有耸立的高楼、光鲜的外表,其内部既缺乏特
8、色产业,也没有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结果花巨资打造的所谓“特色小镇” ,没有灵魂,空有其貌,最后反而让此项目和公共资源都浪费了。而浙江省则能够结合本地特色,集聚创新要素, ,把特色小镇建设成产值强劲的发展平台,实现了小平台大产业的发展目标。比如,杭州余杭艺尚小镇,集聚 23 家服装类企业总部,引进 24 个国内外顶尖设计师,引领浙江省时尚产业的发展;再如,西湖云栖小镇不断积聚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资源,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生态。在浙江特色小镇的带动下,其他地区 ,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陕西礼泉一些特色小镇保留着 乡村记忆的元素,既有包括古关中的磨面、织布、榨
9、油、酿3醋在内的传统手工作坊,又有的秦腔、民间说书等文化支撑。从上述有“特色”的案例来看,只有拥有符合本地特色的实体产业,才能发挥出 的内生动力来支撑小镇的长远发展。一句话, ( ) 。双管齐下,才能形成以小镇为载体的产业集聚空间,这也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所在。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结果花巨资打造的所谓“特色小镇”没有灵魂,空有其貌,最后不仅让此项目落了空,甚至浪费了公共资源。B结果花巨资打造的所谓“特色小镇”空有其貌,没有灵魂,最后不仅让此项目落了空,也浪费了公共资源。C结果花巨资打造的所谓“特色小镇”空有其貌,没有灵魂,最后反而让此项目和公共资源都落了空。D结果花
10、巨资打造的所谓“特色小镇”没有灵魂,空有其貌,最后由于浪费了公共资源而项目落了空。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实体产业和本地特色决定着特色小镇的建设。B实体产业和本地特色促进特色小镇的建设。C实体产业或本地特色对特色小镇建设起促进作用。D特色小镇建设取决于实体产业或本地特色。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独树一帜 如法炮制 原汁原味 源源不断B别具匠心 如法炮制 古色古香 源源不断C独树一帜 亦步亦趋 原汁原味 连绵不断D别具匠心 亦步亦趋 古色古香 连绵不断【答案】17B18A19A【解析】【17 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
11、,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由外貌及灵魂,照应上文,按照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排除 AD;“项目和公共资源都落 了空”搭配不当,排除 C。故选 B。【18 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题中结合上下文可知应为“实体产4业和本地特色”两者兼具,排除
12、 CD;根据上文可见, “决 定作用”比“促进作用”更恰当,排除 B。故选A。【19 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独树一帜:单独树起 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文中“把特色小镇建设成产值强劲的发展平台” ,应用“独树一帜”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中药,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亦步亦趋:比喻 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仿效或依从别人。文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应用“如法炮制” 。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 响的风格、特征。古色古
13、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和情调。文中“乡村记忆的元素” ,应用“原汁原味” 。源源不断:继续不断的样子。连绵不断: 山脉、河流、雨雪、思绪等接连不断。后文是“的内生动力” ,应用“源源不断” 。故选 A。【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 )一位(b 表数量的表“多少” )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c 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 )优秀的(d 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 名词)女(f 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
14、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 “谁” )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 “和” “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重点考核逻辑照应语序。三、 【2019 届广东深圳高中高三 12 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5 分)近年来, “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 的话题,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
15、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 。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从某种意义上说, “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文学作品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 ;另一方面,作家喟叹“ ” 。 ( ) 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 ,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 , “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 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
16、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B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C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5D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B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
17、首。C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D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炙手可热 曲高和寡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B街谈巷议 曲高和寡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C街谈巷议 高山流水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D炙手可热 高山流水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答案】17D18C19B【解析】【1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
18、,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 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B 项,搭配不当, “增强”与“关注度”搭配不当,且“文学是一个黑色幽默” ,不合句意,也不妥当;C项, “文学”作“黑色幽默”的主语不恰当。故选 D。【1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由后文“反之,文学奖如果”可推知主语应为“文学奖” ,且应放置句首。也可借助
19、句后的破折号作用看,此破折号应为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学奖”应如何,因此排除 A 项、B 项;根据前后文逻辑,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排除 D 项。故选 C。【1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谈论。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结合“话题”分析,选用“街谈巷议” 。曲高和寡: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两个成语侧重不同。结合“好书难觅”分析,选用“曲高和寡” 。形同陌路: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
20、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对象多指人,强调“陌生” ,而“渐行渐远”多强调关系“慢慢变远” 。结合“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分析,选用“渐行渐远” 。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多指在困难的境6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结合“收益”分析,选用“苦心经营” 。故选 B。【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15 语言表达 连贯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