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
《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分宜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段考历 史 试 卷一、单选题1、左传宣公三年记载: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故事。这揭示了( ) A.统治中心不断变化 B.中原文明有所扩展C.家国同构理念形成 D.周朝维系分封等级2、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被赐予“伯”称号的诸侯方可成为诸侯之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说明当时( )A. “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共识 B.周王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分封制得到诸侯的严格遵守 D.诸侯争霸强化了宗法制3、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
2、祭祀的祖先应该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以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周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人们的祭祀。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了礼乐制度的世俗化C.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加速了王权与族权的分离4、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C. 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D.促进民族交
3、流与文化认可5、 “这是一个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德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各层有各层的政权,所以我们可以说大夫和士也是握有政权的统治者的一部分。”这说明西周(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 统治权按范围分层次划分C.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D.统治阶层维护所有人的利益6、 “王”字三横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王,天下所归往也”。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王权制度在夏朝创建B.在“皇帝“出现之前,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C.王权起源于父权社会D.神权
4、与王权分离7、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文化特点的表述不正确 ( )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B.宗族关系是基本的政治关系- 2 -C.采取民主的方式推举国家最高掌权者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世袭8、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 D.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9、 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 )
5、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 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10、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 )A.推广精耕细作 B.推动社会转型C.抑制土地兼并 D.改变地租形式11、公元前 580 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鄇(侯)田,争执到晋侯那里。郤至说,鄇田所在的温邑是自己的“故地”;天子使者以温邑先后赐封的变化进行反驳,最后取得了晋侯支持,承认鄇田属“王室之邑”。该事件表明( )A.井田制已经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B.国有土地的面积不断缩小C.周王对全国土地
6、的支配权遭破坏D.晋侯主张维护土地国有制12、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 100 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C.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13、为了优待官员,西晋开始实行占田制, 官员按品占田, 一品五十顷, 以五顷为差等降。至九品十顷,至明废除。这种占田制( )A.不利于对官员的等级化管理B.杜绝了官员的贪污腐败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D.激发了官员的工作热情- 3 -14、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餐叉,甘肃武威齐家文化遗址和河南郑州二里岗商
7、代遗址都出土过骨质三齿餐叉。“三礼”中也记有一种“毕”的礼器,就是用叉取祭肉。但从汉代以后,筷子的地位渐渐取代了餐叉,餐叉基本被淘汰出了中国餐桌。发生此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传统饮食结构变为粮食为主,肉食为辅B.筷子实现了人们对食物精加工的需求C.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D.礼乐制度在汉代以后日益瓦解15、有学者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至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B.井田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享用C.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D.铁犁牛耕促进了公田
8、的开垦16、战国策记载:“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这体现了当时( )A.商业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 B.关税收入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C.交通便利使韩魏间商业活动频繁 D.长途贩运促使了商业获利丰厚17、战国秦汉铁器制造渐成大业,是获利丰厚的行业之一,同样获利丰厚的还有一些经营畜牧业的大商家。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 )A.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流B.手工业发展推动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政策尚未执行D.耕作方法出现革命性变化18、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
9、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这一认识(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表明儒家思想得到了普遍认同C.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19、 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国人,后为吴国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国,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国人,西人秦国,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国人,为秦国廷尉、丞相。材料表明,当时的人才流动( )A.促使诸侯争霸局面形成B.促使“百家争鸣”现象出现C.推动了列国变法运动的开展D.加速了社会转型20、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分宜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学期 第一次 段考 试题 DOC
